03 茂名海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时间:2024-06-01 08:42:15 编辑: 来源:

廣東省文明單位。

二、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是廣東省教育廳直屬的一所以工科專業為主,文、經、管、藝術專業協調發展的高職院校,其前身是創建于1958年的廣東省業余科技大學,2005年轉制為高職院校。學校堅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高素質為靈魂,以高技術技能為核心,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政校行企全方位融合,全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突出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取得顯著的成績。

學校現占地1138.63畝(廣州、清遠兩校區),全日制在校生10463人,成人專科生1028人,實踐場所10.24萬平方米,校內外實踐基地228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3個,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1個),紙質圖書77.85萬冊。現有教職工592人,其中,專任教師504人,高級職稱教師154人。設有機電工程學院、電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9個教學單位,開設41個專業。目前學校重點建設并形成了電梯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省級示范建設專業和軟件技術省品牌專業、建筑設計省重點專業等。其中,會計、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被教育廳批準為高職本科協同育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專業。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近五年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

學校是省示范性建設高職院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高校、專本對接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高職院校、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單位、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建設單位、省培育和踐行示范點,榮獲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廣東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全省高職院校首家馬克思主義學院。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鄧楠、原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等領導先后來校視察,對學校的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校大力推動政校行企協同創新,與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廣東海外建設集團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形成"校企雙主體、工學六合一","8雙4一"現代學徒制等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與迅達(中國)電梯公司合作,在全國率先校企共建電梯技術專業和電梯技術學院;與廣州建筑集團等合作,在校內共建廣東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BIM)中心,走在全國前列;與廣州市茂名商會、廣東萬訊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創立"萬訊創新創業研究中心"、"萬訊商學院",共建"廣東工程?萬訊創新創業學院",致力于培養企業合伙人。

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人口密度多少

人口:約123萬人

人口密度:397人/km2

竇州古城景區

竇州古城景區

竇州古城景區

竇州古城景區

竇州古城景區

竇州古城景區

信宜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廣東省省轄縣級市。東與陽春市相接、南與高州市交界,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容縣毗鄰,北與羅定市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 110°40′36″~111°40′39″、北緯22°11′16″~ 22°42′26″。東西長102.719公里,南北寬57.656公里。全市總面積3101.7平方公里,西距廣西容縣縣城120公里,南距茂名市100公里,東距省會377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690公里。

歷史沿革

信宜歷史悠久,據本土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網墜、石紡輪、石船形砸考證,新石器時代晚期便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屬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百越設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屬桂林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信宜地屬交趾(后改交州)州史部蒼梧郡端溪縣。晉永和七年(公元346年)信宜地屬廣州晉康郡端溪縣,南朝梁(公元502)始在信宜地置梁德郡及梁德縣。隸屬瀧州,隋開皇十八年(598)梁德縣改為懷德縣。唐武德四年(621)析懷德地置信義、譚峨兩縣。并在信義縣(今鎮隆)設南扶州管轄這三個縣。武德五年又析懷德地置特亮縣,也屬南扶州,唐貞觀八年(634)南扶州改稱竇州,管轄范圍不變,隸屬嶺南道容縣都督府。宋開寶五年(972)廢懷德、潭峨、特亮三縣,其地并入信義縣。仍隸屬竇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信義縣改信宜縣。宋熙寧四年(1071)廢竇州,信宜歸廣南西路高州管轄。元朝屬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明萬歷五年(1577)羅旁戰事后,將信宜之定康、信豐、感化、從善、鎮南5個都(今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貴子、旺沙、朱砂、安莪、洪冠、茶山、懷鄉等鎮)池洞部分、高州之馬貴、古丁、深鎮及羅定之扶合、加益、棼濱、新樂一帶,劃給新設的西寧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經朝廷批準,定康、信豐、感化、從善四都重歸信宜管轄。沿稱舊圖,鎮南都仍留西寧縣。清朝信宜隸屬廣東省高州府。民國(1912)之后 信宜先后屬高州軍政府、高州綏靖處、高雷道、南路綏靖委員公署、“八屬”善后督辦公署、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10月22日,信宜縣解放先后屬廣東省南路專區,高雷地區、湛江地區管轄。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兩縣合并為高州縣,縣治高州城。1961年4月1日,信宜縣從高州縣分出重設,治所住東鎮,原信宜縣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馬貴、深鎮3個鎮)劃歸高州縣管轄,1983年7月起,信宜隸屬茂名市,1995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市)。轄東鎮、鎮隆、水口、北界、高坡、金銅、徑口、丁堡、池洞、朱砂、安莪、貴子、旺沙、洪冠、茶山、懷鄉、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等23個鎮。2004年將徑口并入金垌鎮,高坡并入北界鎮,安莪、旺沙并入朱砂鎮。2005年東鎮鎮改為街道辦事處。現在全市18個鎮及1個街道辦,下轄370個村委會及8個居委會。

地理特征

信宜市屬廣東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境內七成多是山地,稱為“八山—水一分田”之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山地地貌為主,境內崇山峻嶺,河溪縱橫,高度從海拔50米至1704米。海拔高程1000米以上的山嶺80座,500米以上的山峰37信宜衛星地形圖1座,最高點是大田頂,海拔1704米,是粵西第一高峰。最低點是鎮隆鎮北畔村溫屋河尾,海拔47.8米,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條,河流總長522公里。是鑒江、黃華江、羅定江之發源地。鑒江流域是廣東省的第三大流域,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發源于信宜市虎豹坑,流經高州、化州、茂名、電白等縣市,在吳川市的沙角注入南海,干流全長231公里,流域面積9464平方公里,是粵西沿海最大的河流。黃華江是珠江二級支流,發源于信宜大田頂,向北流至旺沙鎮加塘村出廣西,于藤縣與北流江匯合。主干長230公里,在信宜境內98公里,有錢排河、貴子河、沙底河、朱砂河等支流。羅定江其實就是歷史上曾經多次提到的南江。羅定江從信宜雞籠山發源,流經羅定、郁南,到南江口鎮而匯入西江。羅定江雖然是珠江水系主要河流中流程最短的一條,但它所流經的地域,有許多原生態文化藏于深嶺幽壑之間。因此,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17.8萬千瓦,河流從中部高山地帶南北分流,南入鑒江水系,北入珠江水系。

信宜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主要有:錫、金、銅、鐵、鉬、錳、鋅、鎢、玉石、高嶺土、稀土、花崗巖等,境內的銀巖錫礦是全國第三大錫礦,東坑金礦為廣東省第二大金礦:花崗巖花色品種多樣,總儲量達21億立方米以上;玉礦是全國唯一的“南方碧玉”,其玉質柔潤,石紋雅致,碧綠如翠,晶瑩如冰,有黃綠、青綠、黑色等多種顏色。以它雕制的工藝美術品譽滿中外。

自然氣候

信宜地處低緯度,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又有復雜多變的山區氣候特點,形成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等幾個氣候帶。氣候特征夏熱冬涼,四季可分,同時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夏季易勞,無霜期長,春有凍害,偶有臺風影響,云霧常常罩山,小氣候非常復雜,山區、丘陵的天氣差異較大,山區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常凝霜結冰。海拔100米以下的偏南地區,春夏季總天數為283天,海拔450米以上的高丘山嶺區,冬季天數達95天以上。南部地區可種植橡膠,香蕉、菠蘿、胡椒等熱帶作物,東北部山區較寒冷,農作物生長相差10—15天。適宜山楂、三華李、田七、柿子等植物生長。

信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477~1941毫米之間。降雨時空不均,干濕季明顯,冬春常旱,夏季易遭水害。市區年平均氣溫22.3℃,常年最熱是7月,平均氣溫32.9℃,極端最高氣溫37.4℃,常年最冷是1~2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0.5℃。

人口狀況

信宜市總人口123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8萬。信宜是廣東省華僑較多的縣市之一。全市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達到538285人。僑胞分布在世界33個國家和地區,比1988年24個國家和地區增加了9個。其中旅居人數最多的前5個國家依次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美國和加拿大。港澳同胞達到22634人,其中澳門同胞有1194人。全市有歸僑2068戶,2707人;華僑華人眷屬、港澳同胞眷屬以及歸僑眷屬合計達到38902戶,392290人。華僑主要集中分布于東南亞和美加地區,有509142人,占全市全部華僑華人的98.7%。其中旅居馬來西亞454375人,約占88.1%;旅居新加坡24659人,約占4.8%;旅居泰國18788人,約占3.6%;旅居美加地區10269人,約占2%。在茂名各市、縣、區的統計資料中,信宜華僑華人占全茂名市的95.6%,僑屬人數占全茂名市的88%,歸僑人數占全茂名市的77.6%。

教育文化

全市現有中小學410所,其中中學53所,小學357所。在校中小學生20多萬人,全市有教職工14359人。全市高中學校校園總面積1790畝,新增面積1110畝,新建校舍34幢,面積21萬多平方米。

信宜教育城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占地面積1500多畝,建有信宜中學、教育城初中、教育城小學、教育城幼兒園、青少年宮,全部按花園式現代化學校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現可容納學位17000個,有學生1.5萬人。教育城以規模化、園林化、優質化、現代化特色名校定位。選址、規劃、布局、設計、建設都獨具匠心,頗具特色,力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自然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各校按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科學布局,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安裝千兆校園網,每個教室安裝電教平臺,配備一流師資隊伍,實行嚴格、規范、科學的管理,致力打造成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功能完善、師資優良、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優質名校,成為信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