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英國自由貿易進程中不包括(三十年代大危機中,英國為什么不得不放棄自由貿易政策?)

时间:2024-06-02 01:17:43 编辑: 来源:

研究。根據英國重商主義思想的內容和演變軌跡,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時期:雛形時期、成熟時期、完善時期。

請簡述英國與美國在不同時期實施自由貿易政策的區別和聯系

十七世紀初期,移民的大潮流,開始從歐洲流到北美。在三個多世紀里,最初為數僅幾百名的英格蘭移民遷徙,逐漸變為干百萬人勢如潮水的大遷移。他們在各種強大的動機的推動下,終于在這片一度荒蕪的大陸上,建立了新的文明。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建立了興旺的殖民地后很久,第一批英格蘭移民才越過大西洋到達現在叫做美國的地方。和早期涌到這個新世界的旅客一樣,他們搭乘狹小擁擠的船只而來。在六至十二個星期的旅程里,他們只能吃到很少的食物。許多旅客在半路上就病死了;船只因經常遭受暴風雨的襲擊而破爛不堪,有的竟沉沒在茫茫的大海里。

那些疲乏的旅客,看到美洲海岸,真有如稈重負之感。一個歷史學家寫道:「百里之外傳來的氣息,有如滿園花木那樣馥郁芳香。」移民最初看到的新大陸是一片蒼翠的密林。當時,印第安人都住在林中,他們大多敵視外人,因此,移民一方面要應付艱苦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提防印第安人的襲擊。但是,那一望無際的、沿著東海岸、從北向南延伸兩千一百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將是座巨大的寶庫,能提供充裕的糧食和燃料,還有蓋房子、制家具、造船以及賺錢的出口貨物的豐富原料。

英格蘭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定居點是一六O七年在弗吉尼亞所建立起來的通商要塞詹姆斯敦。這個地方盛產煙葉,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英格蘭市場,所以,不久之后,經濟就很繁榮」。到了一六二O年,英格蘭婦女被招引前往弗吉尼亞結婚成家的時候,詹姆斯河一帶,已建立起許多大種植園,人口也有上千人之多。

定居大西洋沿岸

新大陸雖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但是,為了取得當時移民還不能制造的物品,與歐洲的貿易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海岸線對于移民極為有用。整個海岸線上布滿了無數水灣和港口。只有北卡羅來納和新澤西南部兩個地方缺乏遠洋輪可進出的港口。

奔騰雄偉的河流,如基利伯克河、哈得遜河、特拉華河,薩斯奎哈納河,波托馬克河以及其它數不盡的河流,將沿海平原和各港口與歐洲連接起來。只有一條由在加拿大的法國人所控制的圣勞倫斯河通向大陸的內地。茂密的森林和高大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阻擋著移民向西發展。只有獵人和商人才冒險進入那荒蕪的地方。在一百年里,移民們都只在沿海一帶密集地建立起居住地。

每個殖民地都是自給自足的社會,有各自的出海港口。它們均為單獨的實體,并且各有其獨特的個性。但是,盡管有著這種個性,商業、航海、制造業及貨幣等問題,都超越各個殖民地的境界,需要進行共同管制;當殖民地脫離英國宣告獨立以后,這些共同管制也就促進了聯邦的成立。

十七世紀移民美洲,不但需要審慎的計劃和安排,而且還要花費不少金錢和具備冒險精神。來美洲的移民,必須遠涉重洋,航行五千公里。他們需要用具、衣服、種子、器具、建筑材料、牲畜、武器與彈藥。英格蘭移民與其它國家和其它時代的移民不同,他們并非由政府組織,而是由私人團體組織。

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這兩個殖民地是由特許公司建立起來的。投資人交來的公司基金則是用來裝備、運輸和資助移民的。

至于紐黑文殖民地(后來并入康涅狄格殖民地),是富有的移民自己裝備和輸送他們的家屬和仆人到那里去的。其它殖民地如新罕布什爾、緬因、馬里蘭、南北卡羅來納、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原來都屬于領主,這些領主是英格蘭的紳士或貴族,他們拿出一筆錢,把他們的佃戶和仆人安置在國王賜給他們的土地上。

例如,查爾斯一世賜予塞西爾﹒卡爾弗特(巴爾的摩勛爵)和他的后嗣約二百八十萬公頃土地,這就是后來的馬里蘭州。南北卡羅來納和賓夕法尼亞則是查爾斯二世的賜予。嚴格說,這些領主和特許公司都是英王的佃戶,但他們每年只繳納象征性的租稅。巴爾的摩勛爵每年獻給國王兩個印第安人的箭頭,威廉﹒佩恩每年只呈獻兩張海貍皮。

最后變成美利堅合眾國的十三個殖民地是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得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及喬治亞。每個殖民地都有不同的來歷。有幾個甚至是其它殖民地的分支:羅得島和康涅狄格是由馬薩諸塞的人建立的,而馬薩諸塞則是新英格蘭各殖民地之母。佐治亞殖民地是詹姆斯﹒愛德華﹒奧格爾索普和一些英格蘭人為了慈善和現實的理由而建立的。他們的計劃是把關在英國監牢里的負債罪犯釋放出來,送到美洲建立一個殖民地,作為抵御南方西班牙人的主要堡壘。荷蘭人一六二一年建立的新荷蘭殖民地,則于一六六四年改歸英國人統治,易名為紐約。

移民:經濟、宗教和政治上的動機

在十六、十七世紀宗教變革之際,一群稱為清教徒的男女,企圖從內部來改革英國教會。他們主要要求是使國家教會趨于新教化,并且提倡簡化信仰和崇拜儀式。他們的改革觀念,破壞國家教會的統一性,有分裂人民和影響皇室權威的危險。

詹姆斯一世執政時,一小部份分立派的人士--一個激進的宗派,大部份都是卑微的鄉民,他們相信他們永遠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革英國國教--便離開了英國到了荷蘭的萊頓。在那里,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尊奉宗教。稍后,一部分萊頓教民決定移住新大陸。這些人被人們稱為「一六二O年移美的英國清教徒」。他們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查爾斯一世于一六二五年登基之后不久,英國的清教徒領袖受到了他們認為是與日俱增的迫害。幾個被迫停止傳教的牧師也率領他們的追隨者來到美洲,加入了英國清教徒的行列。他們與先前的移民不同,其中有許多富有和地位高的人,他們在一六三O年建立了馬薩諸塞海灣殖民地。此后十年間,六個英國殖民地,全部都打上了清教徙的烙印。

政治上的原因,也造成許多人選移到美洲。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由于查爾斯一世的獨裁統治,從英國到美洲的移民大為增加。十七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發生了起義,在奧利弗﹒克倫威爾領導下的查爾斯一世的政敵勝利了,使到許多騎士黨人--所謂國王的人--紛紛到弗吉尼亞來碰碰他們的運氣。在德國,由于許多領地甚小的王公專權,尤其在宗教方面,實行壓迫政策,加上連年戰爭,使得在十七世紀末期和十八世紀里,遷徙到美洲的人劇增起來。

有以下這樣一種情況:有些人對于來美洲開始新生活并不感興趣,經過鼓吹者的游說后,也來到了美洲。威廉﹒佩恩曾大肆宣傳,說什么賓夕法尼亞有許多良機在等待著新客。那些向窮人兜售服務合同的船長都獲得巨額利潤。此外,人們鼓勵法官和監獄當局讓罪犯到美洲去,以此代替有期徒刑。(判處「流放」)

移民中,很少人能夠負擔他們自己和家屬的旅費,以及在新大陸安頓下來的費用。這些無支付能力的移民的旅費和生活費,是由弗吉尼亞公司和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之類的殖民機構負擔的。移民則同意以合同勞工的身份替公司干活。殖民公司、領主和一些家族與準備遷來的移民商定合同內容,他們為移民付出旅費和其它費用,移民則替他們工作一個時期--通常是四年到七年。服務期滿以后,他們可以領到「自由金」,有時還會包括一小塊土地。

據估計,新英格蘭以南諸殖民地的移民,有一半是根據這種「契約仆人」制度來到美洲。他們大都忠實履行合同,但也有一些仆人半途違約逃跑。一般來說,這些人最后都能在他們原來落戶的殖民地,或者鄰近的殖民地上,取得土地,成家立室。

按照這種制度的辦法來到美洲的人,在社會上并不受到歧視。每一個殖民地里,都有一些領袖人物曾一度是契約仆人。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時間

1846年

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起始于1846年,當時英國廢除了《谷物法》,開始了自由貿易的進程

然而,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的真正確立是在19世紀中期,當時英國執行了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黨所提出的自由貿易政策,該黨從1848年至1868年間,連續執政達16年之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