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進口貿易的隱含碳排放(國際貿易碩士論文選題)

时间:2024-05-20 03:47:09 编辑: 来源:

研究

55、內蒙古與蒙古國出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貿易互動關系研究

56、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差額關系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57、N銀行蘇州分行信用證風險管控研究

58、制度距離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

59、印度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60、自由貿易協定下我國貨物貿易結構變動的實證研究

61、印度對中國企業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影響及對策研究

62、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研究

63、中智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及影響因素分析

64、我國轉口貿易支付風險問題研究

65、出口信用證項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方式的適應性和選擇分析

66、中國與歐盟貿易成本的變動及其啟示

67、海上新絲路沿線國家進口需求研究

68、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創新路徑

69、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研究

70、外商直接投資對西非共同體畜牧貿易影響研究

71、多哈農業談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72、越南的經濟增長與中越能源貿易關系的研究

73、中俄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

74、中意食品飲料行業進出口貿易

75、蒙古國的皮革制品出口問題研究

76、中泰天然橡膠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77、中俄兩國服務貿易結構與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

78、俄羅斯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與影響因素研究

79、中國與東盟反補貼政策的比較研究

80、越南對美國貨物出口貿易發展研究

81、ZG銀行江西省分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管理研究

82、WTO與中國自然資源出口限制研究

83、歐亞經濟整合框架中的哈薩克斯坦的外貿政策

84、A出口企業匯率風險規避模式研究

85、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成本的測度與分析

86、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雙邊貨物貿易潛力研究

87、基于系統動力學模型的中美貿易順差分析

88、基于數據驅動的Y公司大宗商品套利策略研究

89、服務貿易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國際比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90、國際金融監管下的韓國貿易金融制度研究

91、美國對進口中國鋼鐵類制成品反傾銷的貿易轉移效應研究

92、俄羅斯削減關稅對中俄汽車貿易合作影響研究

93、文化距離對文化產品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94、J企業出口物流成本控制的改善研究

95、俄羅斯入世對中俄雙邊貿易的影響研究

96、外貿企業的內部控制研究

97、日本對華FDI與對華出口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

98、中美經濟非對稱性共生及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99、中國企業東盟市場進入模式研究

100、中國與韓國、日本汽車產品內貿易結構研究

;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意義有哪些

新聞-->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我國是發展中大國

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化石能源資源的消耗,導致碳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因此,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除了應對氣候變化等外部壓力外,至少還有5個方面的內在要求

一是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不高,探明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

這種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觀上要求我們發展低碳經濟

二是碳排放總量突出

按照聯合國通用的公式計算,碳排放總量實際上是4個因素的乘積:人口數量、人均GDP、單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強度)、單位能耗產生的碳排放(碳強度)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總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還包含著出口產品的大量“內涵能源”

我們靠高碳路徑生產廉價產品出口,卻背上了碳排放總量大的“黑鍋”

在一些發達國家將氣候變化當作一個政治問題之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意義尤為重大

三是“鎖定效應”的影響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初始路徑和規則的選擇具有依賴性,一旦作出選擇,就很難改弦易轍,以至在演進過程中進入一種類似于“鎖定”的狀態,這種現象簡稱“鎖定效應”

工業革命以來,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對化石能源技術的嚴重依賴,其程度也隨各國的能源消費政策而異

發達國家在后工業化時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產業和技術不斷通過國際投資貿易渠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中國倘若繼續沿用傳統技術,發展高碳產業,未來需要承諾溫室氣體定量減排或限排義務時,就可能被這些高碳產業設施所“鎖定”

因此,我國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認清形勢,及早籌劃,把握好碳預算,避免高碳產業和消費的鎖定,努力使整個社會的生產消費系統擺脫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四是生產的邊際成本不斷提高

碳減排客觀上存在著邊際成本與減排難度隨減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趨勢

1980—1999年的19年間,我國能源強度年均降低了5

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間,能源強度年均降低率為3

9%

兩者之差,隱含著邊際成本日趨提高的事實

另外,單純節能減排也有一定的范圍所限

因此,必須從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大趨勢著眼,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把寶貴的資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來有競爭力的低碳經濟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間不大

發達國家歷史上人均千余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擠壓了發展中國家當今的排放空間

我們完全有理由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公約規定的義務,率先減排

2006年,我國的人均用電量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經合組織國家的1/4左右,不到美國的1/6

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

這表明,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碳排放強度偏高,而能源用量還將繼續增長,碳排放空間不會很大,應該積極發展低碳經濟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對發達工業化國家而言,當發展階段到了能源消費相對成熟、高能耗工業逐漸移出時,碳排放強度才會逐漸下降,故其向低碳經濟轉型的起點是從后工業化社會開始,主要任務是減排溫室氣體、實現能源安全、建立新的競爭優勢與經濟增長點

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能源需求正在急劇增長,發展低碳經濟的起點和任務與發達國家截然不同,我國不僅要節能減排,還要加快發展,必須在加快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走出一條發展低碳經濟的新路

在戰略取向方面,我國的低碳發展宜采取既基于國情又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漸進式路徑,制定清晰的階段目標和可行的優先行動計劃

一是把“低碳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并把相關指標整合到各項規劃與政策中去,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探求不同地區的低碳發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長率

二是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把低碳發展作為建設“兩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重點內容,納入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具體實踐中

三是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的契機,充分利用碳減排、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先進技術,不斷提高我國低碳技術與產品的競爭力,減少潛在的“碳鎖定”影響,逐步向低碳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上關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理念、技術和資金,通過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和體制創新,促進生產與消費模式的轉變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的同時,最終主要還是要靠自己

五是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和低碳規則的制定,為我國爭取合理的發展空間

通過承諾符合國情與實際能力的自愿減排行動,提升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同時,堅持要求發達國家率先大幅度減排,并建立“可計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技術轉讓與資金支持新機制

在戰略目標方面,據國內多家權威機構研究,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實現顯著降低

如能在有效的國際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下,采取嚴格的節能減排技術(包括碳捕獲與封存)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中國的碳排放有可能在2030—2040年達到峰值之后進入穩定和下降期

在戰略重點方面,走低碳發展道路,必須結合國內優先戰略發展目標和各行業自身特點,把握好低碳重點領域,以盡可能低的經濟成本和碳排放量,獲取最大的整體效益,逐步實現整個國民經濟“低碳化”

重點包括6個方面

(1)工業生產、交通和建筑領域

開展高能耗行業的能效達標管理,淘汰重點用能部門的落后產能和強化新建項目的能效監管,努力獲得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2)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要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方式完成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3)優先部署以煤的氣化為龍頭的多聯產技術系統開發、示范和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等先進發電技術的商業化,開發新能源汽車和新型節能建筑,總結推廣最佳實踐技術,探索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可行性,在煤炭清潔利用等相關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加快進口和利用優質油氣資源,探索可再生能源在國家能源系統中的優化配置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轉變能源結構,改善能源服務

(5)深入研究農田、草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作用,通過生物和生態固碳減緩氣候變化

(6)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研究和能力建設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措施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不斷深入,全社會對于低碳發展的熱情不斷高漲,不少城市表達了要爭做低碳試點城市的強烈愿望

低碳發展對我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實現的

最重要的措施有5項:一是政府主導,摸清家底,立足實情,確立目標,制定規劃,有序發展,避免一哄而上

二是鼓勵“產學研結合”,加快開發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制高點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國家監測考核管理標準,財稅、價格等金融政策措施(如開征碳稅、試行碳交易等)

四是立即著手開展行業(工業、建筑、交通)、企業、城市、社區的低碳發展試點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使各級領導和公眾了解什么是低碳經濟,為什么要發展低碳經濟,怎樣發展低碳經濟,以推動全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大轉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