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重慶外經貿集團什么級別(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

时间:2024-06-10 07:58:48 编辑: 来源:

最近英偉達收購Arm。這些收購都是著眼于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這些藍海市場的主導權。

基于以上理解,我們可以發現,伴隨著未來本土企業的技術向上迭代進程和國產替代進程,勢必伴隨著大量的企業并購,因此大股東是否有強大的資本運作實力將會成為這家本土企業能否具備行業領袖潛質的核心基因拼圖。

2. 國際頭部企業在研發費用上的持續提升和高比例投入是一個重要的財務特征,而國內企業費用開支用途上主要是產能擴張。

中國企業作為技術追趕者,技術研發能力是企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但是我們企業主要的發力點不在技術研發,而在于產能擴張。這意味著:

1)我們的功率半導體行業還是處于一個低水平的原始積累階段;

2)這個領域研發技術升級迭代速度滯后,同時產能快速擴張,這意味著這個領域過度競爭風險不可忽略。

通常,我們分析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長期競爭優勢,會結合三張財務報表評估公司價值、評估管理層能力。但是在對功率半導體領域,這個分析模式并不適用。因為從競爭力來看,不論是士蘭微還是華潤微,乃至國內絕大多數功率半導體企業還處于技術追趕的階段。市場尾部和重資產特征注定了他們的財務表現不會特別吸引人,那么,投資這些企業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那就是國產替代背景下的快速成長。國產替代是當前國內大循環對供應鏈安全需求的需要。

正是基于這個底層邏輯,要構建半導體公司分析框架重點在于:

1)行業景氣周期特征;

2)企業是否具有快速成長稟賦 ,主要包括:技術積累(內生成長)、資本整合能力(外延成長)、產能規模(考慮到業績釋放和資本投入和折舊壓力)和管理層能力。

資本整合能力主要看大股東背景,而管理層能力則可以通過對管理層履歷,和企業的長期績效來觀察。技術積累則要看企業的產線規劃和主要客戶。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判定這個行業景氣周期。在行業景氣上升期間,國內本土企業在政府各種政策傾斜扶持下,是有希望迎來快速成長的階段,因此,周期判定是投資這種高成長行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在國產替代背景下,投資我國技術落后的高成長 科技 企業是否具有安全邊際的基礎。

參考以上圖1-圖3,可以看出以下重要特征觀察:

觀察1:國內半導體企業的成長景氣和全球行業景氣基本同步

觀察2:在2015-2017年士蘭微的成長速度顯著弱于世界半導體行業因云計算和 汽車 電子推動的景氣周期。

值得討論的是,是什么原因導致觀察2?

我自己的理解是在2015-2018年期間,士蘭微的技術升級迭代遇到天花板,使得企業沒有像前兩次一樣跟上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一方面,士蘭微因為產品處于低端,毛利率的資產收益率持續走起(參見圖4),另一方面,士蘭微也在積極地加大技術升級的研發支出和產能擴充。

圖4:云計算,大數據推動了半導體的技術升級

研發費用率的觀察

資本價格和市場表現相關性的觀察

通過對微觀層面(士蘭微)和宏觀層面(申萬半導體和費城半導體指數的 歷史 估值)的對比,我們有以下兩個重要發現:

1)復合增長特征來看(參見下表1),以士蘭微為代表的國內半導體IDM企業是一種處于行業中低端的技術追趕者,產品議價能力較差。 結合士蘭微的 歷史 增長數據來看,因作為技術追隨者的價值創造能力將會因為議價能力和折舊壓力受到長期限制。

2)在當前國內政策傾斜,國內大循環對供應鏈安全高度重視背景下,國產功率半導體企業雖然作為追趕者,成長空間巨大,而這個領域的長期投資價值主要是取決于技術升級迭代預期的逐步兌現。 在這個背景下,技術升級迭代的長期性提升往往會滯后于市場的樂觀預期。

來源作者 科投苑

什么樣的公務員崗位是市級單位,答得好加分!

一、我國的市級概念有四類:

(一)直轄市。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城市,全國共有四個直轄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二)省轄市(也叫省管市)。指省、自治區政府直接管理的“市”。“省轄市”為1982年前對之后被稱之為“地級市”的稱呼。1983年起開始推行的“地級行政區劃改革”,“省轄市”全部改為“地級市”;但這里有一定的區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據此推理,廣義的“省轄市”指除直轄市以外的所有“市”,而俠義的“省轄市”和“地級市”在城市建制上有很大的區別

狹義的“省轄市”中除較大的市外,不實行“市管縣”和“市管市”。“省轄市”的行政區劃(行政分區)為市轄區,包括城市服務功能的郊區,“省轄市”屬于真正意義的城市。官方對“省轄市”既作為行政區劃,同時也作為城市看待;盡管“省轄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區,但官方統計上將“省轄市”和“地轄市”作為“市”單列,并未作為地級行政區統計。

“地級市”實行“市管市”和“市管縣”,其行政區涵蓋各種形式的縣級行政區。“省轄市”改“地級市”以后,成為四級行政區劃制度的省、自治區主要行政分區形式,并作為地級行政區納入官方統計。隨“地級行政區劃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級市”達到166個,占325個地級行政區的51.1%,取代“地區”和“盟”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要區劃類型。截至2004年,共有地級行政區333個,其中地區17個、盟3個;“地級市”達到283個,占85%。

狹義的“省轄市”中除較大的市外,不實行“市管縣”和“市管市”。“省轄市”的行政區劃(行政分區)為市轄區,包括城市服務功能的郊區,“省轄市”屬于真正意義的城市。官方對“省轄市”既作為行政區劃,同時也作為城市看待;盡管“省轄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區,但官方統計上將“省轄市”和“地轄市”作為“市”單列,并未作為地級行政區統計。

“地級市”實行“市管市”和“市管縣”,其行政區涵蓋各種形式的縣級行政區。“省轄市”改“地級市”以后,成為四級行政區劃制度的省、自治區主要行政分區形式,并作為地級行政區納入官方統計。隨“地級行政區劃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級市”達到166個,占325個地級行政區的51.1%,取代“地區”和“盟”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要區劃類型。截至2004年,共有地級行政區333個,其中地區17個、盟3個;“地級市”達到283個,占85%。

(三)縣轄市(也叫縣管市),是“省轄市”對應的“地轄市”(或“地管市”);即直屬地區管轄的“市”;由于機構改革去掉了地委這一級別,“地轄市”自1983年開始改稱“縣級市”。

(四)計劃單列市,全稱應該是“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目前,全國僅有5個,自北向南依次是:遼寧省大連市、山東省青島市、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廈門市、廣東省深圳市。這類城市是讓一些大城市在中國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而不是省一級行政級別。設立計劃單列市之初,并未對行政級別做明確解釋。計劃單列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之一。計劃單列市的收支直接與中央掛鉤,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兩分,而無須上繳省級財政。出任這一行政區官員的品級為副省級。

二、我國的行政區劃級別以福建省為例:

1.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城市,是省轄市。其內部行政區劃為市轄區。福州市轄5個市轄區(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6個縣(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代管2個縣級市(福清市、長樂市)。

2. 廈門市是福建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是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同時也是全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并擁有地方立法權。廈門市下轄6個區(思明區、湖里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

3. 莆田市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省轄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下轄4個區(荔城區、秀嶼區、城廂區、涵江區),6個縣(仙游、福清、平潭、長樂、閩清、永泰)

4. 泉州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又稱鯉城。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豐澤區、鯉城區、洛江區、泉港區),5個縣(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待統一]),代管3個縣級市(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

5. 三明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下轄2個市轄區(梅列區、三元區),9個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尤溪縣、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代管1個縣級市(永安市)。

6..漳州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下轄2個市轄區(薌城區,龍文區)、1個縣級市(龍海市)、8個縣(漳浦縣,平和縣,東山縣,長泰縣,華安縣,詔安縣,云霄縣,南靖縣)。

7. 南平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下轄1個市轄區(延平區),5個縣(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溪縣、政和縣),代管4個縣級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甌市、建陽市)。

8. 龍巖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下轄1個市轄區(新羅區),1個縣級市(漳平市),5縣(永定縣、上杭縣、連城縣、長汀縣、武平縣)。

9. 寧德市是福建省管轄的地級市,是一座新興濱海城市,下轄1個市轄區(蕉城區),2個縣級市(福安市、福鼎市),6個縣(壽寧縣[鰲陽鎮[、霞浦縣;松城街道]、柘榮縣[雙城鎮]、屏南縣[古峰鎮]、古田縣([東城西街道]、周寧縣[獅城鎮]),1個經濟開發區.(東僑經濟開發區)。

10. 永安市(略)

三、我國的行政級別劃分

我國行政級別采用行政五級劃分為:國家級(中央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相當于廳局級)、縣處級、鄉科級,即平常大家所說的“國、部、司、處、科”五級。除國家級以外,其他四級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地方四級行政劃分。 行政級別中是沒有股級的,股級是介于副科級和科員之間的,是一種習慣的稱呼。

四、我國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

(一)國務院總理:一級;

(二)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二至三級;

(三)部級正職,省級正職:三至四級;

(四)部級副職,省級副職:四至五級;

(五)司級正職,廳級正職,巡視員:五至七級;

(六)司級副職,廳級副職,助理巡視員:六至八級;

(七)處級正職,縣級正職,調研員:七至十級;

(八)處級副職,縣級副職,助理調研員:八至十一級;

(九)科級正職,鄉級正職,主任科員:九至十二級;

(十)科級副職,鄉級副職,副主任科員:九至十三級;

(十一)科員:九至十四級;

(十二)辦事員:十至十五級。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