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邳州大蒜國際貿易網(如何養殖有規模的家兔?)

时间:2024-05-16 09:54:53 编辑: 来源:

薄弱;糧食安全的壓力有所加大;城鄉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存在過大差距;農村社會安全網建設滯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農民社保、農民工社保等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健全;新農村建設人力資本支撐力不強;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轉型,兼顧各方利益和搞好社會管理難度加大;城鄉分隔管理制度改革嚴重滯后。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發展階段以后,進一步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比過去雄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條件是具備的,但要解決的問題遠比過去復雜得多,特別是城鄉差距持續擴大成為新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的、發展比較均衡的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依然在農村。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同志,應該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四、建設新農村應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第一,在工作的全局上,要把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放在首要位置。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繁榮,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的戰略決策。當前的主要工作是要把中央近年來出臺的扶持“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充分發揮政策對發展縣域經濟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效力。要長期穩定和不斷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切實保障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要在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創新體制與機制,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如中央最近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條措施,其中包括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等。如何把中央的部署貫徹好、落實好,特別是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方面有所作為,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需要認認真真進行研究,吃透政策,把握要旨,立足縣情,科學謀劃,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一筆筆資金的投入,開創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

同時,要努力營造縣域經濟發展環境。目前在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如果僅就“三農”問題解決一些眼前的困難,而縣域經濟的實力得不到增強,無疑將失去實現城鄉統籌的經濟基礎。努力發展縣域經濟是我們堅定不移地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的重要選擇,而不能將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縣域經濟割裂開來。要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提高政府的服務功能和管理效率,重點通過改革審批、投資、監管等制度,依法行政,創新社會管理,努力為市場主體創造好的市場環境,吸引要素和產業聚集,提高資本占有量。中小企業是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拉動縣域經濟增長、加快新農村建設、解決就業、均衡社會財富、推進城鄉一體化等多重經濟和社會功能,縣級公共服務必須把著力點放在中小企業上,認真治理針對企業的“吃、拿、卡、要”等問題,為縣域中小企業發展和農民創業創造有利條件。當前,要特別注重經濟和社會政策的調整與完善,注重經濟利益關系的協調和統籌,把各種矛盾和沖突解決在基層,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第二,在工作的實踐上,既要提升“硬實力”,也要提升“軟實力”。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總體要求,涉及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各個方面,涵蓋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內涵極其豐富。可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硬實力”就是必須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軟實力”就是要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提升“硬實力”,就要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發展農村生產力,做強工業,做大農業,發展三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村是否富裕決定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是否充裕,經濟實力決定建設能力。只有生產發展了,有了源頭活水,新農村建設這篇文章才能做好。加快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一是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發展潛力,著力發展特色增收產業,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二是堅持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機制,大力發展鄉鎮工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走農村工業化、村落城鎮化的發展道路,把農村變成工業生產車間,把農民變成工人,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強保障。三是積極擴大農民的外出就業,積極培育一批吸納能力強、收入水平高、相對穩定的勞務基地,打造勞務品牌,通過減少農民實現富裕農民的目標。

提升“軟實力”,當前就是要緊緊抓住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培育新型農民等工作重點,努力推進和諧農村建設。一是要大力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在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讓農村孩子享有與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大力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加強農村婦幼保健,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探索城鄉養老保險辦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的美好家園,切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從解決農村就醫難、出行難、入學難等方面入手,讓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最大受益者。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民。著力抓好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為重點的培訓工作,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明是非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三是大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做好農村信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及時排除化解矛盾糾紛。四是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三,在工作的態度上,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新農村建設是事關長遠的偉大事業,特別是對于我們這里相對不發達的地區,需要長時間的艱苦努力,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一是必須盡最大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經濟調節杠桿的作用,積極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在項目支持、資金分配、稅收優惠、貼息等政策上重點向農村和新農村建設傾斜,引導社會資金向農村流動。特別要加大對落后村的支持力度,盡快改善這些地方的落后面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引導好、利用好、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蘊藏在群眾中間的工作熱情最大程度地迸發出來,讓廣大群眾在新農村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大展身手。三是創新思維。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新農村建設沒有固定模式,必須堅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適當超前的工作原則,逐步探索適合本地區的發展道路。

“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既要看到新農村建設的光輝前景,也要認識到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在具體建設中,要堅決克服不顧自身實際,“一哄而起”的“跟風”做法,不搞“一刀切”;堅決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嚴禁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總之,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以實際效果作為檢驗工作成果的重要標準。

第四,在工作的推進上,既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業是弱質產業,即使發達國家也不是純粹靠市場來自發調節。在當前農村普遍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的情況下,沒有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新農村建設就難以順利進行。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起主導作用,但并不意味著要包攬一切,還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利益主體,農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他們自己最有發言權;另一方面,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實踐主體,必須讓農民唱主角。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就是要深入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善于總結和推廣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就是要通過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典型引路,“大主意”讓群眾自己拿,組織和引導農民參加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在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更加注重激發農村的內在活力,增強自我“造血”功能,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不斷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