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國際貿易發展情況(資本主義準備時期、自由競爭時期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各有什么特點?)

时间:2024-05-27 06:45:51 编辑: 来源:

濟基礎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新興力量,所以這些運動都未能超越舊式農民運動的范疇。各國的領袖,無論是封建王公、伊斯蘭教阿訇,還是農民知識分子,都不可能提出真正能夠救國救民的先進思想和政治主張。其綱領和口號(除《資政新篇》外)在本質上和方向上都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而且都打著宗教的旗號。盡管如此,亞洲的改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標志著亞洲國家的奮起,顯示了各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社會進步的決心和力量,對亞洲的覺醒具有深遠影響。19世紀最后30年,當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時,帝國主義的經濟特征之一便是殖民地已被瓜分完畢。因此,這時期便出現了“列強瓜分世界的狂潮”,其結果是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與此同時,構成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也在不斷高漲。然而,這時期的亞非拉人民的反侵略爭取獨立的民族革命斗爭全都失敗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亞洲菲律賓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古巴民族獨立戰爭。這兩次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實現民族獨立的革命,眼看已經獲得基本勝利,卻被美國借口“緬因號”事件發動的美西戰爭所篡奪了。美國不僅打敗了已經被菲、古民族獨立戰爭所打敗的西班牙老殖民主義者,而且篡奪了菲律賓、古巴民族獨立戰爭基本勝利的果實,并絞殺了菲律賓、古巴的獨立革命。為此,列寧稱美西戰爭,英布戰爭和日俄戰爭為帝國主義再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同時,這三次帝國主義戰爭也標志著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出現了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輸出作為一個新的現象出現了,一方面成為資本主義強國掠奪其他民族的手段,另一方面又激化了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在19世紀70年代后,亞洲再次興起反侵略的斗爭。但由于各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其反抗形態也不完全相同。(一) 亞洲諸國:重點是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甲午戰爭的后果,歐美各國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西學東漸”第二次浪潮的表現,并分析康有為、梁啟超二人的變法思想,將二人的思想同孫中山的思想進行比較。印度部分著重介紹國大黨及提拉克。菲律賓情況較復雜,可分獨立戰爭和抗美戰爭兩部分。土耳其則介紹“青年土耳其黨”的情況。越南側重安世農民起義和黃花探。(二) 非洲:非洲是這一時期西歐殖民者擴張的重點,也是人民反抗激烈的地區。但非洲資產階級僅在少數幾個國家出現,力量薄弱,因此非洲人民的斗爭和亞洲人民早期斗爭相似,大多由封建國王或部落酋長領導進行。非洲地域遼闊,可分為:(1)北非:埃及阿拉比領導的抗英戰爭、蘇丹馬赫迪起義、阿爾及利亞的卡德爾領導的反法起義;(2)撒哈拉以南非洲:這是歐洲第一次涉獵的廣大內陸地區。突出介紹1884年的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對非洲的瓜分,進而介紹歐洲建立的各種政治制度和經濟掠奪制度。本目最后總結了非洲人民斗爭的特點,可作為重點講解,如時間不夠,可只講授這一部分,不再分國或地區介紹一個個斗爭情況。非洲斗爭的特點是:(1)斗爭規模更大,更有組織,有的甚至發展成全國性的衛國戰爭。(2)斗爭的水平進一步提高,許多國家、地區人民已能采用近代先進的戰術。(3)自發的宗教運動也是斗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了很大作用。(4)城市人民也展開了斗爭。(三) 拉丁美洲:本目主要有三大內容:(1)美國借 “泛美主義”侵略拉美,將英國勢力擠出拉美,使拉美處于美國的控制之下。(2)巴西革命。這是19世紀后期世界范圍僅有的一次成功的革命,巴西廢除了奴隸制度和帝制,建立了共和國。(3)古巴革命,引發了美西戰爭,古巴淪為美國的保護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