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貿易金融雜志張志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的學院領導)

时间:2024-05-24 03:25:19 编辑: 来源:

p> [13]張首先.生態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14]馬仁忠.地理環境對種族、民族特征的影響[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

[15]冒佩華.王寶珠.市場制度與生態邏輯[J].教學與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潤.李安林.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建設循環社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3):64-68

[17]齊力.梅林海.環境管理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態經濟.2008(12):129-131.

[18]張瑞.生態文明的制度維度探析[D].沈陽:東北大學.2009

[19]吳瑾菁.祝黃河.“五位一體”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1):157-162.

[20]郭軍華.幸學俊.中國城市化與生態足跡的動態計量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9 (5) : 131-134.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7

[1]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鄒農檢.中國農村城市化研究[M].南寧:廣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陳濤.城市化及其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1996 (1) : 35-41

[5]劉耀彬.陳斐.周杰文.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響應度模型及其應用[J].干旱區地理.2008 (1) : 122-128

[6]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甘肅省1998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地理學報.2000(5): 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與人口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8]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 : 8-10

[9]張恒義.劉衛東.林育欣.等.基于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態足跡分析[J].生態學報.2009(5):2738-2748

[10]賀成龍.吳建華.劉文莉.改進投入產出法在生態足跡中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8

[1]陳凌.應麗芬.代際傳承:家族企業繼任管理和創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納德‘薩拉尼著.陳新平、王瑞澤、陳寶明、周宗華譯.稅收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魯克.大變革時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版.

[4]陳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組織〔J〕.經濟研究.1998(7):27-33.

[5]Alan.S.BIinder. Toward an E買粉絲nomic Theory of In買粉絲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Adam.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Bobert.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買粉絲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A.L.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Harvey.S.Rosen.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買粉絲nomics, 1993,(108):413-435.

[10]Dan.Miller. the E買粉絲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買粉絲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Galio.M.A&Sveeii.J.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James.B.Dav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買粉絲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買粉絲nomics31982,Vol.97,No.3:495.

[13]Lansberg.I.S.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9

[1] 唐海燕. 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與風險度量[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06期

[2] 周帥,于淼,楊宜勇. 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 中國物價. 2008年09期

[3] 沈學楨,黃帥. 美國經濟下行變動對我國港口(對美)凈出口的影響[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陳丹丹,任保平. 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于中國的經驗研究[J]. 當代財經. 2008年06期

[5] 林劍平. 中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啟示——基于貨幣因素和體制因素的雙向視角[J]. 世界經濟情況. 2008年06期

[6] 溫浩. 論貿易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 金融發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軍,葛建營,王小寧,侯守禮. 價格傳導問題綜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國貨幣市場失衡與國際儲備波動聯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實證分析[J]. 上海經濟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國平,方蘇立. 關于我國邊際消費傾向的探討[J]. 商業時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動性過剩的化解之道[J]. 中國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央行調控智慧[N].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 (013)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0

[1] 林娟娟,王勛銘. 甘肅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 消費導刊. 2007年08期

[2] 張慶君. 遼寧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01期

[3] 吳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長實證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年03期

[4] 戴德鋒. 甘肅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01期

[5] 陳淑蕓,尉浩,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價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張冰,金戈. 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綜述[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寧夏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04期

[8] 張洪峰. 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買粉絲. 2006年05期

[9] 張玉明,聶艷華. 對外貿易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牽動作用分析[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03期

[10] 楊海水,趙大平,范方志. 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J]. 統計與決策. 2006年12期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1

1.劉國光:關于我國宏觀經濟的幾點看法,《經濟學動態》,2001年06期

2.劉國光:我國宏觀經濟的幾個問題,《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09期

3.劉國光:對我國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幾點看法,《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22期

4.趙世洪: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學動態》,1996年第2期

5.谷書堂,劉占年: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與發展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11期

6.谷書堂:宏觀經濟穩定發展與微觀經濟改革的關系,《經濟學家》,1997年第5期

7.谷書堂:論中國轉型期經濟學,《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8.何國華、范衛清:新凱恩斯主義和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世界經濟研究》,1995年第5期

9.吳承明: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史研究,《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陳崢嶸: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述評,《江海學刊》,1996年第6期

11.馬穎:論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經濟評論》,1997年第3期

12.車卉淳:新凱恩斯主義理論述評,《北京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3.葉景聰:開放經濟中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固定與浮動匯率體系之比較,《財經論叢》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經濟學研究方法與中國經濟學科發展,《經濟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涌現象與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 《經濟研究》 2007.1

;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的學院領導

左起: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李集合教授

經濟法學院黨委書記張志強副研究員

經濟法學院院長強力教授

經濟法學院副院長郭富青教授

經濟法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李慧軍老師 強力, 漢族,1961年10月27日出生,陜西彬縣人。1983年7月畢業于西北政法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西北政法大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