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貿易戰的關鍵所在是芯片(股票:中美貿易戰引發國產芯片替代行情,還能持續嗎)

时间:2024-06-10 14:34:38 编辑: 来源:

研發之中,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湊效。華為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親自研發光刻機,不過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來保證光刻機的使用。

可以參考華為mate9PRO當年被三星斷供屏幕事件后華為的應對措施。華為的mate9 pro由于被斷供,銷量不佳,在此之后,華為大力扶持京東方的發展,并且在高端手機上大量應用京東方的屏幕,使得京東方不僅技術上進步神速,在知名度上也大幅提升。目前上海微電子雖然性能差距較大,但是華為可以與上海微電子以及中芯國際展開合作, 率先 在低端機上使用制程較差的光刻機技術,然后等技術迭代之后再發展至中端以及高端手機。

事實上,目前實驗室中已經成功研制出22nm的光刻技術,完全可以投產試用,一旦成功,雖然與對手差距仍較大,但是滿足中低端手機問題不大。參考驍龍810處理器,采用20nm制程,上市時間為2014年下半年,正式商用時間為2015年。

也就是說,一旦22nm可成功投產,即便是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國外完全封鎖,已經足以滿足中低端手機的需求。

而在刻蝕機領域,中國已經追上了世界一流水平, 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5nm等離子體刻蝕機已經通過了臺積電的層層審核與驗證,將用于鋪設全球首條5nm制程生產線。 有意思的是,隨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躋身一線水平,美國商務部取消了對中國刻蝕機的出口管制。

總的來說,華為無需擔心芯片無法代工生產,即便是臺積電被美國強制封禁,中芯國際也能基本保證華為中低端芯片的生產,不出意外今年中芯國際可以成功投產14nm制程的生產線,基本能滿足華為芯片的需求。雖然沒有7nm那么好用,但是備胎的作用就在于此。

光刻這種事,華為研究一定不少。講個小故事,09年前后找了一個買粉絲團隊給我們公司做硬件設計買粉絲。這幫人就是原華為的技術部門幾個人分出來的,據他們介紹,他們在華為時,華為對電阻失效研究到電阻中一種元素含量的精確配比,盡管華為根本不做電阻;對芯片的具體制成技術也研究到非常厲害的程度,直接對TI公司的DSP生產過程提要求,不改進就歸入控制使用!華為對技術的細節追溯的極為厲害。所謂技術積累是在就是在大量使用的基礎上,摸清楚技術細節的要求。如果09年華為已經可以對ti的dsp制造流程細節做出判斷,那么在大舉進入臺積電制造麒麟芯片的7nm工藝實現領域的華為不可能對關鍵流程和制造裝備功能、性能不知道,光刻機作為整個流程的關鍵裝備技術參數肯定是一清二楚。這些需求規格和技術線路,是asml多年積累的精華所在。知道“需求規格”和“技術線路”是技術積累精華這一點,也就明白,為什么商業軟件公司敢開源實現代碼,卻幾乎都不開放“需求規格”和“技術路線”的原因。況且,中國逆向工程能力早已經被西方所了解,所謂“看一眼就懷孕”根本不是虛言。說什么全套圖紙給中國都做不出來,這種逗人的話聽著都是有損全世界制造業智商的話。不說別的,中國氫彈就因為一張西方新聞圖片就加快了若干月;一個美國核潛艇模型,就讓中國核潛艇加速幾年。以為是神話嗎?現在中國人參觀德國工廠流水線都不允許,這都不知道嗎?

從目前披露的備胎計劃看,華為顯然對供應鏈非常有信心。以華為對行業技術的研究,即便光刻這種東西不做,也可以給制造企業開出非常詳細的“需求規格”清單,并給相關企業做出技術買粉絲和技術路線。所以,有華為這種企業存在,就千萬別斷他的財路,否則,佛擋殺佛絕不是開玩笑的。

一旦有詳細的光刻機需求規格和技術路線。加上一些基礎研究,以中國目前的制造業配套能力,其他就呵呵了。就會看到下餃子,就知道什么叫基建狂魔,什么叫中國速度。

戰機如此、軍艦如此、高鐵如此、北斗如此、5g如此。還有意外嗎?

中國只有一個華為,華為已經在許多領域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高 科技 不能全部指望華為一家公司啊!

中國有那么多高 科技 企業,百度、騰訊、阿里、聯想、中興、小米……那么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有沒有哪一家公司做出來超越美國的操作系統,有沒有設計出躋身世界一流的芯片呢?

中國大A股上千家的 科技 企業,真正有價值的公司有沒有超過三家?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據說已經超過了美國,但坦率說僅僅是應用領域超過了美國,有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像谷歌一樣設計出AlphaGo?

中國欲想實現復興夢想,光靠勤勞是沒戲的。從古至今,中國偉大的君王都把國家強盛的目標定義為霸業!這就是說,中國古代偉大復興依靠的并非是國民的辛勞,而是君王的膽魄與國民的勇氣和智慧。

百萬大軍如果只有一萬軍隊能打硬仗,而其他九十九萬人只能在旁邊吶喊助威是不可能實現中華霸業的!未來世界成王敗寇的決定因素與GDP無關,誰掌握 科技 力量誰就能實現夢想。

古人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中國人如果現在把關心教育象關心自己的薪水一樣重視,愛狗人士如果把關心同胞象關心狗一樣真誠,中國何愁不強?

搞光刻機不是華為的專業,他們當然也可以搞,如果華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那么其他人還活著有什么意義呢?

很難,或者說不可能!你如果明白為什么光刻機為什么被ASML壟斷?就知道為什么華為不可能研制自己的光刻機了!

你可能會覺得ASML光刻機厲害,不就是技術厲害嗎?咱們在技術上趕上它不就完了嗎?實際上,這你就錯了。可以說,ASML的光刻機的很多設備是來自世界各地,比如制造光源的設備來自美國公司;德國蔡司的鏡片等等。

所以,ASML很聰明,我并不自己將技術包裹,我讓大家一起全策全力,這就是為什么有人說,ASML光刻機的零部件有超過90%是向外采購。那么,ASML干什么?它的主要能力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并且將客戶發展成自己的股東。

這就是被人難以理解卻令ASML公司能夠不被超越的原因,你想使用我的光刻機?沒有問題,請投資我,成為我的股東,你就可以優先購買我的產品!這就是為什么臺積電可以在ASML2019年將生產極紫外光刻機 (EUV) 的年出貨量從30臺的設備中,吃下18臺!三星,海力士都是它的股東,你能耐它何?

ASML的獨特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讓它可以長盛不衰!而華為卻很難在它這么強大的市場占有率下擠進去。其實,華為也不可能進入到光刻機的研發中,畢竟華為不是芯片制造企業,它也不會進入到這個企業。

華為只是一家正常的企業,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做到自產,三星這么龐大的集團(僅三星集團一家的營收,占韓國GDP的五分之一),都沒法做到光刻機的自產,仍然要向荷蘭的ASML采購,華為的業務還沒有三星那么雜,制造環節都需要外包(三星的芯片制造能力僅次于臺積電,華為只是在芯片設計領域有一定的優勢),更何況是制造環節的上游光刻機了。

華為要研制有可能嗎?

如果要研制,當然有可能了,但是如果華為將精力用于研制光刻機,那么勢必拖累其他環節的研發生產。再者光刻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產出的,光刻機是重資金重技術的行業,沒有幾十年的功力,要追趕上ASML(阿斯麥)是有一定困難的。

國內并非沒有光刻機的生產企業,比較有名的就是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MEE)。這家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 是在國家 科技 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動下 ,由國內多家企業集團和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高 科技 技術公司, 是生產芯片光刻機的國內唯一企業,也是國家重點扶持 科技 項目 。目前主要致力于大規模工業生產的中高端投影光刻機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

這家企業最大的股東為上海電子(集團)總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 科技 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均為國有企業,可以說國家是在背后出力的。

成立十六年了,SMEE把光刻機從設想變成了圖紙、把圖紙變成了產品、把產品變成了光刻技術的突破,但是目前SMEE能夠生產的光刻機還落后于老牌的ASML一代。光刻機從出現到現在一共歷經了五代,現在荷蘭的ASML已經可以生產出第五代最先進的7nm的光刻機(量產),而上海微電子最先進的只研發出了第四代的90nm,且尚無法量產。所以華為現在要做這個的話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研發投入

荷蘭的ASML(阿斯麥)最近幾年的研發投入在不斷增長,2018年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的16億歐元,雖然跟華為的113億歐元比起來有差距,但是ASML(阿斯麥)只研發光刻機,華為則是通信及手機等各方面的投入。再者ASML背后既站著三星、臺積電這些頂尖的芯片制造企業(7nm的光刻機就是臺積電配合下研發出來的),也站著德國銀行、美國摩根等等眾多的財團,因此它可以吸收實用美國的光源技術、德國的鏡頭技術、瑞典的軸承技術等等來強化自己,這些是上海微電子和華為所無法比擬的。

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華為不可能在研發自己的光刻機,如果華為有心進入光刻機領域,還不如直接入股上海微電子,這樣起步更快。華為也是一家正常的企業,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面面俱到的。

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演變成為了 科技 封鎖,使得我們為華為捏了一把汗。

那么,如果失去芯片代工,華為能否研制自己的光刻機呢?

芯片代工能夠對華為產生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失去臺積電的芯片代工,對于華為來說將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華為將會徹底失去高端芯片的生產,不過臺積電已經宣布,將不會與華為中斷合作。

那么,華為有沒有想過自己生產芯片呢?

芯片生產所需要的設備

生產芯片就無法離開光刻機,具備7nm工藝生產能力的光刻機僅ASML公司能夠生產。

國內能夠生產光刻機的為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可生產22nm工藝芯片,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10nm的芯片生產。

華為是否會研發光刻機

個人認為,華為并不具備研發光刻機的條件。

即便美國實施 科技 封鎖,但是市場經濟全球化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旋律,并非任何事物均需要自研。例如光刻機中的光學鏡頭由德國Carl Zeiss提供,光源由美國的Cymer提供,不可能任何部件都實現自行研發。

當前唯一可行的方案,由國家牽頭,多家 科技 公司入股共同研發的方式。

您覺得華為是否有可能或有必要研發的光刻機么?

或許是老美的計策和陰謀。 老美已經看到集成電路的瓶頸了,所以大力地打壓華為等中國的企業。 這樣我們就會大力地發展和追趕他們已經非常成熟和快要放棄的技術。 而等我們辛辛苦苦研究出來后,對不起,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出來了,其它非芯片的包括生物計算等設備開始大量應用。 市場產品規則全部變了。 我們的cpu和系統已經完全無用了,然后又免費把現在的技術開放出來。 讓我們的所謂的趕超和跨越戰略完全成了浪費。

總之,我們再開發或研究現在已經成熟的技術對不對,希望大家多考慮。 我們還是在存量的圈子里轉是不是最好的對策? 我們應該去研究增量,開發增量,開拓增量。 不要只是盯住手機這塊市場。 以后的可穿戴設備, 虛擬現實, 云計算,并行的超級計算可能才是未來!

介于現在的局面,如《悟空》中暗示,沒有工藝設備支持,華為的高 科技 研發就會止步。更不會有任正非的縱向橫向之決斷。

那么,華為必定要研發工藝設備,這也是華為繼續大量招聘人員的緣由之一。華為不止自己需要,還要有打敗對手的能力。如果對手現在是5nm,華為也是5nm就不會申張而是隱忍。這就說明當初華為有能力研發7nm芯片實際已經擁有7nm工藝設備能力(必須要測試穩定性能才能外協加工,而這是不能外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