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非洲做貿易,感覺太累怎么辦(中國到非洲的貿易賺到的錢是不是很難帶回祖國)

时间:2024-05-20 21:33:28 编辑: 来源:

個生產鏈條都搬過去了,勞動力又廉價,降低市場零售價不就行了,蘋果不是做不了中低端,是不愿意做,而且你真的以為印度人就用不起蘋果手機嗎?

1,依我看來,這數萬失業者完全不算什么問題,像我一開始提到的,之前三星代工廠遷走,留下的上萬失業者去哪了呢?當然是進了其他工廠,如今蘋果留下的數萬名打工人自然也可以再去其他工廠謀求工作,不要怕安排不下,隨便找個招聘網看一下你就會發現,各種工廠永遠都在招人,就沒有夠用的時候。

2,對于這些失業者來說,蘋果代工廠的工作也只是一時的,誰也沒有把它當做一個鐵飯碗準備干一輩子,所以在失業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失落感,多數工廠工人都曾輾轉數家工廠工作,沒有一棵樹上吊死的,蘋果搬走了,那就換其他工廠,或者做其他工作,生活還會繼續,一切照常運轉。

3,蘋果代工廠雖然搬走了,場地搬不走吧?會有其他人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的,到時候也會提供同等的就業崗位,不要太高看蘋果了,他們遠不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就業,更別提這是21世紀的中國。

這些年我們國產手機的發展不比蘋果來的迅猛?國產手機的代工廠一樣有大量的用人缺口,剛好可以滿足國內的用人荒了,這對于國內的手機企業來說是件好事情,所以我認為蘋果把代工廠遷往印度,不會對我國的就業情況產生什么大的影響,短期影響也不大,剛過完年,正是各個企業招聘的高峰期。

這話不是現在說的,是2020年9月6日,印度電信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的。

這就是上面問題的背景。但是,在印度電信部長說這話的3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2月12日, 中國臺灣 科技 公司緯創(Wistron)設立在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那薩普爾(Narsapur)工業園區的蘋果 iPhone 代工廠(就是上面說的那個工廠)因薪資問題發生了暴力打砸事件。

緯創暴利打砸,造成了2.1萬臺新的iphone手機被搶被毀,大量設備被毀。總計損失在4000萬美元左右,約為2.5億人民幣。(網傳有10億歐元損失,這個肯定是沒有那么多,畢竟10億歐元已經可以建一個這類工廠了)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拖欠薪水,秉承著事實來說,并不能完全責怪印度的員工。確實是存在拖欠薪水的問題。

我們說到這里,恰好可以來說幾個問題了:

1、為什么蘋果的代工廠,尤其是以臺資,韓資為主的企業,會愿意搬去印度?

核心的是:印度是下一個智能手機最大的消費市場。

很多人會說:是印度的人工成本低,你看上面說的一個工程畢業生的月薪才1864元人民幣。這里要說一下,印度的工程畢業生,并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 本科生。他們類似于中國的高職畢業的專業技校的畢業生。

印度在產業布局上面,包括上世紀就聞名世界的軟件代工市場,也是大量的培養高職類人才,成為產業工人。他們并不是綜合類大學的畢業生。

那么即使是高職類技校人才,薪資1800人民幣/月,也比較低啊!是不是?

確實是,但是薪資低不是代工廠要去印度的核心原因!

核心的原因是印度的市場,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極為龐大,很有可能復制中國的成功,甚至再造一個小米,OPPO,vivo體量的企業都完全有可能。

雖然這數據比較老,但是這個數據用來解釋,2019年-2020年有代工廠從中國搬去印度,非常合適。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印度智能手機銷售量的增速,每年都在20%以上的增速。對于擁有13.7億人口的印度來說,這點增速并不大。

如果看到印度功能機和智能機的市場保有量,你就能發現印度市場絕對是一個潛力股。

2018年,印度人均智能機的保有量才達到0.27個,功能機也才達到0.36個。也就是說一家能有一個手機都達不到。

但是手機制造成本在降低啊!千元機,百元機,功能機完全可以適應于印度民眾的收入水平啊!畢竟這可以比非洲要稍微富裕的地方。

這才是蘋果要去搶占印度市場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蘋果已經搶占了,中國,歐洲,美洲的所有大容量市場。就剩下印度,非洲沒有搶占到。相比于非洲,定位于高端機領域,售價比較高的蘋果手機,并且要走全球評價策略(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都以美國售價乘以匯率)。

所以蘋果選印度市場攻克肯定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蘋果在印度市場,其實并沒有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市場份額大。

2、為什么說:勞動力成本低廉,并不是印度吸引外資的核心要素?

機器人觀察本身就是做工業自動化,跟國內3C市場不少廠商打過交道。立訊精密,富士康,藍思 科技 ,順宇光學,伯恩光學等等。

事實上,手機OEM代工廠,零部件大廠,自動化程度都非常高。當然因為產量大,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并不是說所有的工序都使用的是 工業機器人和非標自動化設備。

不管是組裝,還是多種元器件插件,都在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包括各種檢測儀器,也在使用工業視覺。

這也是中國為什么會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的原因。

每年中國使用了全球35%的工業機器人。2020年約為16.9萬臺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各個產線中。

這么跟你說吧!搬走幾個廠帶來的員工遣散,可能都不如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帶來的數量大!

因此,可以很明確地說,代工廠搬走,并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也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3、中國是不是丟失了手機代工生產領域市場,會被印度完全超越?

很現實的問題是:不會。中國手機代工廠仍然很多,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完全搬走的基本都是臺資,新加坡資本,日資,韓資企業。國內代工廠其實也在印度設廠,同樣是為了爭取印度的市場。

包括立訊精密,聞泰 科技 這些手機代工大廠。

為什么,我們本土的代工廠也要去印度?因為,中國的品牌也去印度了。我們總要為小米,為OPPO,vivo,realme服務吧?有錢誰不想掙?

比如中國的企業光弘 科技 ,光弘在印度市場的主要客戶群包括小米、三星、諾基亞、聞泰、華勤、龍旗等。

事實上,中國不單單有代工廠——品牌商開始在海外征戰。包括自動化廠商,也在智能手機領域開始發力。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產業鏈往上做。

像國內的博眾精工等等,可能沒有在印度設廠,但是大量的生產設備,都是在中國生產,然后運到國外。

手機電池,藍牙耳機電池TWS,無線充電器,玻璃面板,OLED屏幕等等都還是在中國生產。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一直不曾限制外資廠商轉移的核心原因。

畢竟外資廠商,就好像是貨郎一樣,人家是走到哪里賣到哪里。哪里市場飽和了,就去下一個地方。

4、順應產業的發展,做出改變。

盡管中國的產業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高端。但是時代是在改變的,2015年前后,我們都在討論富士康代工廠生產一臺iphone的利潤可能只有20美元左右。那時候大家是看不起代工廠,覺得low。如今,國內手機產業鏈也起來了。

中國的手機品牌,中國的手機制造產業鏈也必然要走出去。不可能一直固守在一個地方。

5、本地化生產經營的必須要性。

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一定要在中國代工iphone,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嗎?不是。

也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容量很大。

作為一個銷量數億部的產品,如果全部依靠進口。跟當地的生產生活完全沒有瓜葛。海關的關稅一定不會低。

畢竟你是在這里賣東西掙錢,交稅必然不低。同時要處理當地的渠道商,政府關系等等都非常麻煩。

因此,本地化生產,相當于讓利于當地政府。畢竟投資建廠,帶動當地人就業,同時也扶持了一部分當地的企業。

在生意市場中,任何國家的招商都是有條件的,例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就是承諾了稅收金額。這樣才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金支持。

同時如果完全不跟當地有生產上面的往來,那么說禁止就禁止,或者當地的利益團體一個起訴就可能要大量地賠錢。

你看蘋果,谷歌,facebook在歐洲,因為反壟斷要求賠償多少錢。

任何的產業都是生意,生意就在于利益的分配。因此,只要市場足夠大,一定需要到當地設廠,品牌商去了,代工廠,設備廠一定要跟著去。

我想這個壓根不用著急吧,蘋果招工的都是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肯進工廠的,壓根就不愁找工作的。

現在全國各地有多少工廠想招年輕人招不到的,所以壓根不用擔心那幾萬人會失業。

反而應當是那些代工廠去了印度以后遭遇的種種事情,應該感覺上火吧。印度那邊基礎設施差,運輸電力等等的都跟不上,經常停電,工人不好管理,前一段時間還有代工廠鬧罷工,把廠子都給燒了的。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經濟轉型了,不再是以前的世界加工廠,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廉價勞動力來吸引投資。

中國經濟發展,導致人力成本上升,中美博弈只是一個導火索,人力密集型產業往第三世界國家遷移是大勢所趨。作為普通人應該多學文化跟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現在國家有很多行業人力還是缺少的。個人拙見。

這個題目除了“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屬實之外,前后的描述顯然與現實相距甚遠。

實際上,印度經濟在2020年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衰退最為嚴重的國家,根據印度統計部門的預估,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7.7%,是1952年來的最大衰退。2020年,印度新增貧困人口達到了8500萬。

更嚴重的是,當前印度疫情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很可能在數年內都難以消除。根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的預測,即使疫情得到緩解,印度經濟5年內仍然難以恢復,預計2025年印度的GDP仍然會比新冠疫情暴發前低12%左右。

而反觀中國,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就呈現出強勁復蘇的態勢,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那么回到開頭說的“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消息的出處:這是由2020年9月8日印度媒體報道的,印度通訊與資訊 科技 部長普拉薩所透露的消息。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中印兩國各自的經濟背景,就不難得出答案。

印度經濟:疫情重創之下,不惜血本吸引外資

2020年第二季,印度經濟在疫情的打擊下,遭遇了斷崖式的下滑,萎縮幅度達23.9%。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印度政府出臺了多輪財政刺激措施,使得政府負債率大幅攀升。其中,就有一項名為“制造業激勵計劃”的項目,用來吸引手機制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為此,印度政府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