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1914上海外灘處于什么環境(秋天比春天好的辯論稿)

时间:2024-05-05 09:56:13 编辑: 来源:

家領導人,分別送了花圈,并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斗一生。

【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入馮玉祥西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并先后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日本人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男子漢,他們冠以張自忠“現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中國老百姓也美稱他為“活關公”。

1937年11月,張自忠任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五十九軍原馮玉祥西北軍舊部。他對部眾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1938年,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參加了“臺兒莊大戰”。1938年3月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師團一路突進,兵臨魯南軍事要地臨沂城下,以優勢兵力圍攻守軍龐炳勛的第四十軍的5個團。龐部與敵血戰數日,漸感不支。張自忠親自率部出征,一晝夜強行軍180公里以解臨沂之圍。張自忠以攻為守,主動出擊。14日凌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鐘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日本第五師團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對五十九作戰。雙方展開混戰,五十九軍與日軍短兵相接,往來幾個回合,幾度與形成白刃戰。戰至16日戰區認為五十九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再打一天一夜。他說:“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利,決定于誰能堅持最后五分鐘。既然同敵人干上了,我們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16日夜10時,五十九軍向敵發起空前猛烈的攻擊,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拼殺至17日凌晨4時,五十九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同日龐炳勛抓住有利戰機,率部猛襲日軍側背,有力地配合了五十九軍的正面攻擊。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經過三晝夜戰血戰。日寇“鐵軍”精銳第5師團終被擊潰,殘敵大部竄逃。在山東臨沂戰役中,張、龐兩軍共殲敵4000余人,張部消滅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第十一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年田中佐和一名大隊長。蔣親自致電,嘉勉。有資料說:“日軍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尸體約一百余車。敵在湯頭、葛溝屢次焚化尸體,來不及運回者、就地掩埋者達七八百具。”

從3月14日至19日,五十九軍傷亡4482人,其中軍官傷亡199人,全軍可戰之兵僅有1.3萬人。成建制戰死者有獨立26旅678團第2營,113旅226團第6、第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張自忠心情沉重的說:“多年患難的弟兄們為國家犧牲了,這心里的難過,真比油煎還狠!但我相信,我領導他們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雖死猶榮!軍人報國,此其時也!說不定哪天我張自忠也會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這是一個軍人在國家危難時應盡的責任。”

張自忠率五十九軍余下部隊21日下午冒雨奉令向費縣集結,欲威脅進攻日本第十師團左側背。3月22日晨,五十九軍到達費縣縣城。不料被張自忠打得一籌莫展的板垣征四郎,突聞張自忠部他調,忙糾集殘部、調派援軍,向臨沂發起猖狂反攻。龐炳勛以疲憊之師孤軍應戰,只有招架之功,被迫退守臨沂以東,并頻頻發出求援的急電。蔣介石獲知臨沂戰局緊急,即于23日致電張自忠,命五十九軍速返臨沂。

五十九軍浴血奮戰七晝夜官兵都沉浸在對死去戰友的懷念之中心情十分沉重;加之往返奔波,備極辛勞,官兵們對于戰區朝令夕改的不當指揮頗有怨言。為安撫軍心,鼓舞士氣,張自忠先后到180師和38訓話。張克俠參謀長在日記中寫道:“軍長訓話時,官兵皆哭,誠亦傷心事也。多少可愛兒女,已血灑疆場矣!”當晚10時,五十九軍以強行軍回返臨沂。全軍官兵浴血奮戰,誓死堅守陣地。給”鐵軍”以極大殺傷。29日,中國援軍20軍團騎兵團和57軍333旅先后到達臨沂。30日,張自忠下令反攻,日軍抵擋不住,師團長坂垣征四郎丟棄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第二次臨沂戰役勝利結束。3月30日,軍事委員會軍令部致電李宗仁指出:“張軍堅忍抗戰,斃敵累累,希傳諭慰勉。”兩次血戰,59軍傷亡慘重,僅連長就傷亡120名。號稱“鐵軍”的日寇精銳第5師團兩次敗北。日軍第五師團從3月3日發起臨沂作戰,苦戰至月底,仍未能越雷池半步,這對于日本“鐵軍”來說,實在是太難堪了。板垣征四郎寢食難安,惱羞成怒,幾欲自殺。

李宗仁指出:“最大收獲,就是將板恒、肌谷兩師團擬在臺兒莊會師計劃徹底粉碎。造成臺兒莊血戰時,肌谷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殲敵5000余人的兩次臨沂戰役本身就是臺兒莊戰役的有機組成部分,臨沂是獨立于臺兒莊方面的另一個主戰場,臨沂戰役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序幕戰和外圍戰的范圍。張自忠因臨沂戰役的勝利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五十九軍軍長。1938年10月,張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后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

從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短短4個月里,張自忠指揮所部接連在鄂北進行了4次中小規模的戰役,殲敵不下4000人。其中二月的京山之役戰績尤佳。蔣介石特致電張自忠說:“貴部堅強抗戰,屢挫兇鋒,使戰線穩定,厥功甚偉。特賞洋二萬元,代備死傷官兵撫慰等臨時補充之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簽發命令,授予張自忠寶鼎勛章一枚。1939年5月2日,國民政府又頒布命令,為張自忠加授上將軍銜。

1939年5月,日酋岡村寧次調集4個師團、兩個旅團及坦克、炮兵、工兵等特種部隊約12萬人兵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張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隊死守,一面火速派2個師迂回到敵后方,兩面夾擊包抄日軍。他還親自率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渡過襄河向敵猛攻,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粉碎了日軍圍殲第33集團軍的企圖。隨后第五戰區左右兵團全線反攻,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史稱“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駐守長壽店地區的第33集團軍所屬第132師等部陣地進攻,雙方激戰7晝夜,132師陣地多次被突破。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法挫敗敵人。他調第132師的第359團另配1個營,令其于夜間繞道偷襲日軍設在鐘祥縣的總指揮部。臨出發前,他鼓勵將士們說:“國家養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則輕如鴻毛。”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里路,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端,大為恐慌。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里,大獲全勝。隨棗會戰中國軍隊共殲敵1萬余人。其中張自忠右翼兵團殲敵4500余人,繳獲軍馬74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此役史稱“襄東大捷”。

張自忠開始受到日軍的尊敬,被他們冠以“現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中國老百姓也美稱他為“活關公”。一首題為《頌張自忠》的詩這樣寫道:“軍稱模范久馳名, 誓與倭奴苦戰爭。深夜出兵來殺賊,刀光閃爍氣崢嶸。”

蔣介石通電嘉獎,稱張部為“最優部隊”,其防區為“模范戰場”。蔣介石說:“冬季攻勢以張自忠主持之襄東戰場收獲最為可貴,實為各戰場之模范。”

1940年5月1日,15萬日軍向襄河東岸第五戰區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棗宜會戰打響。張自忠一面下令襄河東岸部隊分頭迎敵,一面指示西岸部隊做好出擊準備。張自忠親筆寫信,告諭五十九軍各師、團主官: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5月7日拂曉前,張自忠帶領手槍營和七十四師,從宜城窯灣渡口渡過寬闊浩蕩的襄河,奔赴河東戰場。這是繼1939年“四月攻勢”、隨棗會戰和冬季攻勢之后,張自忠第四次過河督戰。

15日拂曉,張自忠僅率2000余人截擊由襄陽沿漢水南下的日軍,趕到方家集。為阻敵人南逃,下令猛烈攔擊行進之敵。向人數比他多一倍半的日軍沖殺十余次。日軍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軍何以這樣能戰,調集重兵5000余人南北夾擊方家集,企圖消滅這支勁敵,以絕后

數學名人

劉 徽

劉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于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于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并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賈 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杰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算法細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于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杰并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于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余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于“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