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黑龍江對俄進出口貿易現狀分析(黑龍江與俄羅斯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數據在哪查)

时间:2024-06-02 16:56:24 编辑: 来源:

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采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蕩、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后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巖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于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制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托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于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我國綠色食品出口貿易現狀問題和對策

我國綠色食品出口現狀和問題的分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食品取得了可喜成績,在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長,開始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一大亮點和熱點

但是,隨著我國加入WTO,綠色食品的出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WTO的挑戰,進一步加快綠色食品的出口創匯

一、綠色食品出口現狀(一)綠色食品出口總體情況從1990年浙江首先將綠茶出口荷蘭以來,我國綠色食品已經出口到日、韓、俄、德、法、美、加拿大、荷蘭等國,顯示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截止到2002年底,全國綠色食品出口企業達到273家,占綠色食品企業總數的15

5%;出口產品達到301個,占綠色食品產品總數的9

8%

1997-2002年間,在農產品出口額先降后升的情況下,綠色食品出口額總體卻呈快速上升趨勢,由0

5億美元劇增到8

4億美元,年均增長幅度為82%;綠色食品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也由0

32%上升到4

64%,年均增長幅度約為80%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綠色食品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還很小,年平均比重僅為1

78%

雖然近三年綠色食品出口量年均增長為105%,但是綠色食品出口率分別只有2

5%、6

5%、11

6%

(二)綠色食品出口的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從綠色食品出口的產品結構看,我國綠色食品出口主要以糧油類、畜禽蛋奶類、蔬菜類、飲料類為主

另外,目前我國出口的綠色食品主要以AA級綠色食品為主,而占絕對數量的A級綠色食品由于允許施用農用化學品而難以被國外作為有機食品接受等原因,致使我國A級綠色食品不能順利走向國際市場,出口較少

從綠色食品出口的區域結構看,我國綠色食品出口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東北三省,其中山東省和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出口量最大,兩省出口量之和占全國綠色食品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二、綠色食品出口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綠色食品發展正處于向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階段,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市場覆蓋面也越來越大,而且綠色食品在質量標準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具備了擴大出口的技術條件

同時,加入WTO后,雖然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綠色壁壘"的事件越來越多,但國內綠色食品出口至今還沒有出現被退運的案例

據有關專家預測,經過幾年努力,我國的綠色食品在國際市場所占的份額達到2%至5%是完全可能的,這意味著每年可出口創匯10多億美元

因此,我國綠色食品有著巨大的國際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但是,由于我國發展綠色食品事業只有十多年的歷程,經驗、技術等各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足,使得綠色食品出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加入WTO以后,綠色食品出口開始面臨國外"綠色壁壘"的威脅

當前,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強化了農業環保技術標準,提高了對農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

由于苛刻的技術條件和安全性指標達不到進口國的要求,在綠色食品中,只有約占10%的AA級綠色食品才相當于國外的有機食品,才與國際標準相接軌;其余90%的A級綠色食品,一時還難以被國外廣泛接受,難以領取"綠色護照",使我國近幾年來有大量綠色食品(主要是A級)出口受阻

(二)綠色食品出口的產品結構不太合理

雖然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食品總數已有3000多個,生產總量已達2500萬噸,但由于其產品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品種單一,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同類產品品牌繁雜、著名品牌少等),致使有能力參與國外競爭的綠色食品加工企業不多,對我國綠色食品產品出口多樣化形成了障礙

(三)綠色食品出口企業地區分布不均且自身運作不規范

一方面,我國綠色食品出口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東北三省,而占全國綠色食品產品總數大約30%的西部地區的出口企業卻很少,從而出口所占份額也很小;另一方面,我國綠色食品本來具有比較優勢,但出口企業大多缺乏對國際綠色食品市場的深度調研和總體把握,相互之間盲目競爭,自相壓價,客觀上存在傾銷傾向,給我國綠色食品出口帶來了不利

(四)綠色食品管理體制不完善且現行出口體制不順

雖然我國已經參照有機食品國際標準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規范,但這些標準側重于產品本身的經驗,而對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流通過程均未形成嚴格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認可,難以與國際接軌,使得綠色食品出口渠道不暢

同時,我國出口體系雖已不再實行指令性出口計劃,但仍不能適應開放的市場經濟的要求,造成生產與貿易相分離,這也使得綠色食品出口難度增加

三、對我國綠色食品出口的建議綠色食品以其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而被世人譽為"21世紀的主導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

我國綠色食品生產開發十多年來,出口貿易保持了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加入WTO,農業成為最敏感的領域之一,而綠色食品產業的競爭,將成為農業競爭的焦點

為了應對WTO的挑戰,進一步加快我國綠色食品的出口,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充分利用WTO規則,擴大綠色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