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魯山網紅雕塑(河南堯山墨子古街要門票嗎?)

时间:2024-05-21 01:17:33 编辑: 来源:

長1.72米,寬0.64米,厚0.7米,石板與石橋之間用鐵抓釘連固。第1、3、5塊人行道上的石板為石灰巖(青石)鋪設,第2、4塊專門行車的石板,用堅硬的花崗巖條石作梁。在行車用的花崗巖石板之上,正反兩面均有車輪碾軋的數厘米深的凹陷,足以證明其歷史的久遠。橋墩石塊體積龐大,并有龍頭雕刻,工藝精美。橋墩與石板之間亦用鐵條上下連固,雖歷經數百年的激流沖擊,但仍十分堅固。由于澧河為流沙河底,為防止橋梁在流沙中下沉,該橋的支撐部分系將碗口粗的柳木樁以梅花形布局嵌入沙中,再將橋墩石橫放于木樁之上。橋墩之上平鋪石板,然后用鐵抓釘連接成橋。為防止橋墩下陷,建筑時又在橋的下流處,戧水鋪有石板,石板之外又有木樁支撐,猶如一道堤壩,護住了橋下的流沙,減少了河水對橋墩的沖擊,建筑工藝十分考究。地理位置澧河石橋自古以來即為南北交通要沖,北有仙臺鎮,古稱墳臺店。

9、葉縣文廟

葉縣文廟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縣城中心街南側,古縣城的東南隅,東南側緊鄰古城墻。葉縣文廟始建于金代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總占地面積29494平方米,是葉縣城區內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孔子宣揚禮教,著書勵學,到秦始皇焚書坑儒,再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經歷了從產生、發展、挫折到成熟輝煌的歷史。唐太宗尊孔子為先圣后,昭告全國每個府、州、縣均建立祭俸孔子的場所。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為文宣王,故稱為文宣王廟,明代始稱“文廟”。現存的葉縣文廟是由金代葉縣知縣劉從益創建。劉從益,字云卿,金代時應州渾源(今山西渾源縣)人。他出身于文學世家。劉從益進士及第,曾累官至監察御史,因與當途者理辯曲直而被免官,后起為葉縣令。他初至葉縣,遂“修學勵俗,勸農思桑”,修建文廟。后任知縣克石烈踵而成之。葉縣文廟整座建筑群呈中軸線對稱結構,中軸線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憤樂亭;狀元橋和泮池;欞星門和圣域門、賢關門;戟門;名宦祠;鄉賢祠;大成殿及其東、西廡房;藏樂庫等。

10、望娘樓

望娘樓位于葉縣龔店鄉常李村。當地有一個傳說:常李村清朝舉人李上林與當朝高官孫其昌家聯姻,娶孫家女兒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樓,供孫家女兒登高遙望娘家(常李村東十多公里的孫寨村),故名望娘樓。望娘樓在常李村鶴立雞群。該樓為三間五層,南北長7米半,東西寬5米多,高20多米,從下到上略有收縮,幾乎呈塔形,3層往上,每一層都有窗口。專家發現,在望娘樓的墻體中有漢磚甚至其他年代的磚,由此可以推測,望娘樓并不是一座奢華的建筑,建造時用了很多舊材料。根據其臨近的“步運樓”墻體上的時間標注,望娘樓群是在乾隆年間(具體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望娘樓不是主樓,在其西北側,有正堂五間,大門上 書“步云樓”三字,在其西南側,則有門樓、客廳、配房及穿堂。明清民居的結構是有一定范式的,但像望娘樓這種突破一般概念(如廂房)的建筑在整個院落中的位置是怎么安排的?潘民中認為,望娘樓的位置并不是隨隨便便安排的,按照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筑理念,東屬青龍,西稱白虎,青龍代表陽,白虎代表陰,青龍可以無限制的高昂,白虎可以無限制的矮小,小到沒有。

在石家莊去哪玩最合適

趙州橋

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坐落在石家莊東南45公里趙縣城南洨河之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俗稱大石橋。 安濟橋坐落在趙縣城南的洨河之上,因趙縣古時曾為趙州,所以一般稱為趙州橋。安濟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跨徑37.02,拱矢7.23。橋的結構十分奇巧,從整體來看,是一座單孔弧形橋。但它卻是由28道拱縱向并列構成的。特別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兩個小拱,即敞肩拱,這就使其比實肩拱顯得空靈秀麗,使石橋的造型分外美觀。 趙州橋建于隋代開皇至大業年間(595~605),由匠師李春監造。趙州橋結構新奇,造型美觀,古人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趙州橋最大的科學貢獻就是它“敞肩拱”的創舉。在大拱兩肩,砌了四個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減輕橋身重量,節省石料,又增強了橋身穩定性。這就有力地保證了趙州橋在1400年的歷史中,經受住了多次洪水沖擊,8次大地震搖撼,以及車輛重壓,仍挺立在洨河之上。

隆興寺

隆興寺

隆興寺位于石家莊市正定新區(原正定縣城區),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興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并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里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煙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凈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

蒼巖山

萬景臨諸壑,千峰供上方。 重重煙鎖翠,渺渺樹含蒼。 雨過增山色,風來遞草香。 悠然舒遠性,塵世見羲皇。 蒼巖山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東南,距石家莊市70公里,海拔1000余米,是我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享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00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西柏坡

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平山縣境內,距石家莊市80公里,是一個松柏蒼翠,風光秀美的小山村。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1935年,一位教書先生把“卜”改為“坡”,于是就有了西柏坡。 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先期進駐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頒布并實施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5月,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在此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23日,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離開西柏坡遷往北京。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貢獻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新中國改革開放后,建立西柏坡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要參觀景點有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陳列展覽館,西柏坡多功能影視廳,西柏坡紀念碑,西柏坡石刻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五位領袖銅鑄像,領袖風范雕塑園,周恩來評語碑等。

天桂山

天桂山

天桂山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剎型風景名勝區,距石家莊80公里(平山縣境內),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境內奇峰林立,洞泉遍布,林木繁茂,云環霧繞,素有“北方桂林”之稱。山上古剎原是為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因崇禎吊死煤山,主修行宮的太監林清德將行宮改為青龍觀道院,距今300余年,道士多達百余人,故有“北武當”之稱。近年來,天桂山歷經重修擴建,綠化美化,殿宇林立,碑碣夾道,亭閣,曲廊,綠樹掩映。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勢奇險,風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里修建了青龍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家園林氣派和道家宮觀風采的建筑群體,因為湖北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隨之又有“北武當”的美譽。

嶂石巖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巖,位于石家莊西南的贊皇縣境內(到贊皇縣城52公里),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區約110公里,是太行山森林公園精華所在。其特色景點為大型天然回音壁。景區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站在景區最高點黃庵垴(海拔1774米)可看到兩省五縣。其全旅游區的地貌經由國家旅游、地質部門鑒定為“嶂石巖地貌”。以嶂石巖命名的嶂石巖地貌,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并稱為中國三大旅游砂巖地貌。 嶂石巖景觀主要為“丹崖、碧嶺、奇峰、幽谷”。其景觀特色大致可概括為“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三棧即三條古道;九套即連接三條古道的九條山谷;四屏乃整體看似四道屏障一樣而又相對獨立的四個分景區(九女峰、圓通寺、紙糊套、凍凌背)。這四個景區中有八處著名勝景:九仙聚會、巖半花宮、晴天飛雨、回音巨崖、槐泉涼意、凍凌玉柱、重門鎖翠、疊嶂懸鐘。這三棧四屏、八景九套之間均有小路相連,將120個景點連珠綴串,迤邐展開。其中天然回音壁、凍凌玉柱、霧洞、佛光為“嶂巖四絕”;晴天飛雨、石乳靈泉、云崖撒珠、銀瀑落湖又為嶂巖水景四絕。雄偉的嶂巖三疊,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嘆為觀止;一線天、三秀峽、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點令人神往。千年古剎槐泉寺、三棧勝境玉皇廟暨千佛碑、大王臺、義軍寨等人文景觀是尋古探幽的佳地。

抱犢寨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于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外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四A級旅游區、河北省旅游先進單位、石家莊十佳旅游景區。它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臥,眉目畢肖,其山頂平曠坦夷,有良田沃土660畝,土層深達66米,異境別開,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抱犢寨不是一個村莊,而是一座名山的名稱。它位于鹿泉市境內,是一處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地的旅游景區。

駝梁

駝梁,位于平山縣西北部,東距省會石家莊市138公里,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革命老區平山縣西北部,東距省會石家莊市120公里,西與佛教圣地五臺山毗鄰。這里自然生態呈原始狀態,以"涼、靜、野、幽"而聞名,被譽為太行山中的一塊綠寶石。 駝梁,國家AAAA級自然風景區、野生公園、生態旅游區。這里自然生 駝梁 態呈原始狀態,駝梁風景名勝區,北起駝頂,南至四道溝(又稱南溝),長5公里;東自峰脊,西至山西 省界,寬約4公里,總面積為22平方公里。駝梁主峰海拔2281米,是河北省境內的第五座高峰,駝梁之名,是因山頂兩峰此起彼伏,形如駱駝峰脊而得。由四道溝入山,沿碎石路蜿蜒而上,可謂"一山蒼翠,百溪亂渡,萬瀑齊飛",實為北方山岳景區罕見之奇觀。駝梁植被茂密,覆蓋率達90%以上。駝梁四季皆有佳景。暮春五月,杜鵑花披紅掛綠,山頂草甸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夏季翠林蘢煙,綠波浩渺,云騰霧繞,山峰在云海中出沒。秋季彤霞映天,紅葉滿枝,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飛雪,冰川晶瑩,銀枝素花,一片銀色世界。炎炎夏日,都市熱不可耐的時候,這里卻是一片清涼。盛夏的七月,平均氣溫只有18℃~19℃,有"清涼極地"的美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