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龍巖閩勁貿易有限公司(如歌的行板:搞企業,就要搞大的)

时间:2024-05-17 05:02:14 编辑: 来源:

步走的宏偉藍圖:在21世紀前20年分步實現“國內黃金行業領先—國內礦業領先—進入國際礦業先進行列”的新“三步走”發展戰略,2020年企業的資產總量將達到200億元;其中“十五”期間將以年均35%~40%的速度遞增,到2006年,實現資產總額50億元,銷售收入23億元,利潤總額7億元。

在這里,人們看到了紫金“追求卓越”企業理念的光華,看到了紫金人“就要干別人不敢干或干不成的事”的豪氣!

如歌的行板:搞企業,就要搞大的

——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

黃金行業走向市場——紫金發展目標的三次演變——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三次改制和四次技術革新——西部開發與資本擴張——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陳景河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感,在他的工作報告中,他從不回避企業存在的問題。在他看來,地處偏遠地區的紫金礦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黃金行業,如果不做大做強,就會被淘汰出局。于是,便有了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有了紫金人“搞企業,就要搞大的”這種不懈追求。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黃金開采和利用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了許多不同時代的各種黃金飾品和器件,這些出土文物充分地證明,我國黃金的實際開采和利用史可能更早。有關史料顯示,早在西漢時,皇家就已有庫存黃金,而到1888年(光緒十四年),我國年產黃金已達493344兩(約折13452公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20世紀50年代初,由于對黃金工業發展的認識不足,我國黃金工業的發展處于停止狀態。50年代后期,隨著我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黃金開始被作為重要的礦產進行開采,其貨幣基礎作用受到重視,1958年,中央政府將黃金礦產列為了國家重點開發的礦產之一,并于60年代初成立了中國黃金礦產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改革開放時代,近20多年來,我國黃金工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985~1995年,全國新增黃金地質儲量3140噸,1995年保有儲量4310噸,“九五”期間新增儲量1700噸(其中紫金山金礦黃金儲量達200余噸),黃金儲量居世界第四位;此外,我國黃金工業生產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1949年我國黃金產量僅為4.5噸,1979年為19.67噸,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黃金工業平均年遞增速度達到了10.8%,1995年突破了100噸,達到108噸,1999年達到170噸左右,2002年則達到了190噸。

目前我國已躋身世界黃金大國行列,2002年黃金產量居世界第五位。我國黃金礦產資源開發已由建國初期僅有的幾座黃金礦山發展到了1400多家礦山企業(不包括有色副產金的礦山),整個行業已形成了具有行業特點的設計、科研、設備制造、生產(采、選、冶)等功能齊全、完整的獨立體系,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一些重點產金地區,黃金工業已經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如紫金礦業集團公司400萬噸/年的處理規模、以堆浸為主的大型礦山;建成了像三山島、新城等一批具有坑內采掘運無軌化開采水平的現代化礦山;建成了如排山樓、大尹格莊金礦的現代化大型選礦廠;像萊州天承、煙臺黃金冶煉廠的處理含砷難處理金精礦的生物細菌提金廠以及如中冶、山東黃金集團、招遠黃金集團為骨干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金銀精煉企業。

我國黃金資源具有類型多、中小礦床多、品位變化大等特點,但缺少世界級特大型礦床,因此建成的礦山數量多、規模小。國內日采選規模最大的黃金礦山也小于3000噸(紫金山金礦除外)。在1400多家黃金礦山企業中,據統計,有一定規模的礦山僅439家,平均日處理量僅200噸,平均年產金量僅255公斤,而國外大型黃金礦山企業日采選規模在10000~50000噸的并不鮮見,年產金量可達5~10噸,與國外黃金礦山企業相比,我國黃金礦山企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我國黃金選冶生產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處于較低水平,主要為重選和浮選工藝,70年代以后隨著氰化提金工藝的研究和推廣運用,相繼開發出連續機械攪拌氰化、全泥氰化、炭漿法氰化提金工藝,提高了礦山技術水平和選礦回收率。在硫脲提金、硫代硫酸鹽提金、細菌預氧化浸出、加壓預氧化浸出、樹脂吸附等新工藝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在生產設備方面,則在向高效、節能、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與世界上主要產金國相比,我國常規金礦的選冶水平與之相近,但設備裝備水平有較大差距,同時,在低品位、難處理金礦資源利用方面的差距則極為顯著。

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黃金的主要消費領域在首飾、電子產品、牙科、工業、裝飾、金章、仿幣以及官方金幣制造,此外,金條儲備和投資也是黃金的重要消費形式,是黃金貨幣職能的特殊體現。

由于其量稀少、化學性質極為穩定、易于保存和分割,所以除了具備普通商品功能之外,黃金還具有硬通貨功能,盡管這種功能在下降。目前,黃金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需求大于供給的產品。1999年,我國產金170噸左右,但需求為200多噸,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進口國之一。

黃金在國民經濟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國家對黃金生產實行鼓勵發展的政策。我國黃金工業“十五”規劃確定了“十五”期間全國黃金年產量平均增長率5%的目標,2005年黃金產量將由目前的190噸左右提高到220噸。國家還為黃金企業在加強地質勘探、企業結構調整、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技術進步和資源枯竭礦山關、停、并、轉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給予政策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黃金屬于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在開采審批中,由國家黃金行業主管部門與資源管理部門共同審批。1988年國務院發出《關于黃金礦產實行保護性開采的通知》(國發[1988]75號),規定禁止個體采金。國家提倡合法的、正規的黃金資源開發,反對和杜絕以犧牲生態環境、浪費資源、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為代價的黃金開采。

長期以來,我國對黃金行業一直實行鼓勵和保護的政策,產品全部由中國人民銀行收購(收購價已和國際金價接軌),且免征產品增值稅。與一般工業企業比較,黃金礦山的稅收政策有以下特點:

1)黃金生產和經營單位銷售非標準黃金和黃金礦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稅;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通過交易所銷售標準金,未發生實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的,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2)征收資源稅:黃金礦山脈金按7個等級確定資源稅額(1.3~2.5元/噸),砂金按5個資源等級確定資源稅額(1.2~2.0元/噸)。

3)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資源補償費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計征調整系數×回采率系數×補償費率。黃金礦山補償費率為4%,補償費計征調整系數為65%~78%。

隨著技術進步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我國黃金生產量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這種增長將是緩慢的,盡管有新的礦點被發現和投資,但許多存在資源危機的礦山將被關閉,特別是保有儲量中難于處理的金礦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黃金在工業上(特別是電子工業)應用的增加,黃金需求的增長將超過生產量的增長,就國內而言,供需矛盾仍然將比較突出。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批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黃金企業也迅速地發展和壯大起來,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作為資源開發型企業,其產品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的狀況。

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紫金山金礦的采礦權。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和大規模補充勘查,紫金山金礦的探明儲量不斷上升。1998年、1999年,國家經貿委黃金管理局批準紫金山金礦的黃金儲量為75.07噸,是原地勘部門提交批準儲量的13.8倍。2000年,根據最新勘探資料,按傳統方法計算,紫金山金礦黃金儲量為121.89噸,平均品位1.60克/噸,表外礦29.98噸,平均品位0.63克/噸。公司自行研制出了距離平方反比法(IDS)儲量計算軟件,并開始應用于生產。根據紫金礦業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品位大于0.5克/噸的儲量都將得到利用,據此,紫金山金礦可利用資源量已超過黃金200噸,這使得紫金山金礦成為了國內保有儲量最大的黃金礦山。此外,紫金山金礦為氧化礦,基本不含有害雜質,具有規模大、易采、易選等特點,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和效益。專家論證認為,紫金山金礦的開發才剛剛開始,其巨大的保有儲量是國內其他黃金企業無法比擬的,將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正是基于對黃金行業和自身資源特征的清醒認識,紫金人一開始就確立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好”的發展戰略目標,確立了“紫金礦業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

紫金成立僅三年,時任公司總經理的陳景河就提出了紫金的企業發展目標是“紫金礦業應發展成具有國際水平的企業集團”。明確了紫金的發展方針是“以開發礦業為主,尋求多元化發展,以上杭為根本,積極向外拓展”。在這里,人們似乎更加理解了紫金標徽的含義。

1998年,紫金又提出“把紫金山金礦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世界級現代黃金礦山的目標。”隨著企業的發展,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2000年,基于對國內礦業形勢、企業優勢和發展方向的全面分析,紫金礦業又提出了新的企業目標定位——把紫金礦業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以礦業開發為主的高科技效益型特大企業集團,并提出了通過十年努力,再造十個紫金的具體戰略目標和企業五年發展規劃,從而確立了把紫金礦業做大做強做好的立足于技術創新、以資源為依托、以規模求效益的紫金“裂變型拓展戰略”。

考察美國帕拉代斯金礦、默克爾金礦、紐蒙特金礦公司3個著名金礦山的建設模式后,有學者概括出了它們的共同特點:一是這些金礦處理的金礦石品位均較低,入選礦石品位只有2克/噸,堆浸品位只有0.7克/噸,其贏利主要靠規模效益。這三個礦山規模最大的是9000噸/天,最小的為4718噸/天,堆浸規模達到了2500萬噸/年,且都是露天開采;二是高自控帶來的高效率,不論選礦工藝過程、露天采礦的技術管理,還是辦公的現代化,都給礦山帶來了高指標、高效率,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高標準的環保措施,零排放標準,避免了環境污染;四是這些企業都有精干的組織機構,人員少而精干;五是以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

人們并不清楚陳景河等紫金領導人在做出相關決策的時候,是否考察過北美的這幾家黃金企業。但在陳景河看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企業不僅已從幼稚期步向成熟期,而且局部市場競爭也已經全球化,來自全國和世界的眾多強勢企業正在把競爭引入各個地區、各個行業,使競爭水平與激烈程度提高了幾個檔次。企業的競爭已是成長速度快慢之爭,成長速度的快慢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像紫金這樣的一個縣屬黃金采選企業,在資源條件不良的情況下,若不能迅速地壯大起來,成為一個有真正實力的實體,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因此,企業初創,陳景河便提出了“艱苦創業、因地制宜、從小到大、滾動發展”的方針,竭盡一切可能做到投入與產出同步的最大化。

與北美這幾家企業的發展模式相似,紫金一開始就確立了立足技術改造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發展思路。

第一期技術改造的完成,紫金堆浸提金法的成功運用,使品位低、無利可圖的紫金山金礦放射出了燦爛的光芒;堆浸-炭漿聯合工藝又使紫金山金礦在綜合技術和經濟指標上,發生了革命性的突破;成功地開發和研制出無氰高壓解吸-電積設備,將冶煉黃金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而生產成本卻下降了40%。

第二期技術改造,紫金實現了井下運輸的機械化,實現了環保的零排放工程,成功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硐室爆破;憑借科技進步,紫金噸礦石的綜合成本降至不足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