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年廣東進出口貿易總額(2022年東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呈現什么態勢)

时间:2024-05-15 19:50:21 编辑: 来源:

“未來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和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相互嫁接,在集聚國際人才、國際資金資本、重大科研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將蘊含巨大的空間。”劉國宏表示。

除了深圳首次突破三萬億,廣州明年也將沖刺三萬億。

數據顯示,廣州2021年GDP達到2.82萬億,同比增長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6%以上的增長目標。

在全國城市GDP十強榜單中,位于第四名的廣州與第五名的重慶差距從2020年的16.3億元拉開至2021年的337.95億元。廣州繼續坐穩GDP“第四城”的寶座。

過去五年,廣州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廣州預期GDP增長在5.5%左右。按照這個目標,2022年廣州GDP將沖刺3萬億。

在今年廣州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制造業占據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現了“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表述。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立市”成為今后五年廣州的目標任務以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第四個萬億城市,東莞晉級

除了深圳和廣州,佛山和東莞也是廣東省傳統的制造業大市。

2022年初發布的“2021廣東省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的500強制造業企業數量高達329家,占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晉級萬億之后,2021年繼續穩守,全年GDP達到12156.5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標是GDP增長6%左右,計劃到“十四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詞。根據佛山的規劃,未來五年,將堅持始終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推動佛山向制造強市跨越。

另一邊的東莞,成為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后,廣東第四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數據顯示,2021年,東莞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6%。

更為亮眼的數據是,繼2020年負增長之后,2021年東莞進出口強勢反彈。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東莞在2020年的進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于國外產能無法釋放,東莞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的優勢大大發揮,全年進出口總額15247億元,同比增長14.6%。

未來5年,東莞將推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7%,集聚人才383萬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穩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個萬億城市之后,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規模尚未突破5000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惠州GDP達到4977.36億元,同比增長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惠州GDP跨過2019年增長4.2%的谷底后,在2021年增長10.1%實現“V”字形反轉,進入了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根據惠州設定的目標,2026年力爭GDP實現8000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競爭力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

省內增速最快的城市,當屬汕尾。2021年汕尾GDP為1288.04億元,同比增長12.7%。

工業對汕尾經濟增長功不可沒。2021年,汕尾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41.45億元,同比增長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在8.5%左右,并強調“未來五年將處于重要的發展窗口期、戰略機遇期和現代化建設黃金期”。

去年,粵東五市(汕頭、汕尾、揭陽、梅州、潮州)的GDP總共達到8988.9億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7.2%。

在粵東五市中,汕頭在2021年產業轉型中,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現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報發布《2021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指數》顯示,汕頭擁有209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遠遠領先于其他城市,蟬聯產業轉型升級指數榜首。

廣東省內區域的協調發展仍然是長時間內政府工作的重點。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將深化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引導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梯度轉移,推動各功能區深化產業統籌、項目對接。

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

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

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2021年廣州GDP達2.82萬億元,同比增長8.1%。廣州正在重回高增長軌道,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

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1

1月25日上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2.82萬億元,同比增長8.1%,5年年均增長6.1%,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保持領先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廣州穩坐全國第四城,取得這份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具體到各細分領域,2021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超8500億元,增長11.7%,年均增長10%。民營經濟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進出口總額均超萬億元,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5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加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高質量發展中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不斷凸顯。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已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廣州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等等。

在受訪專家看來,5.5%左右的增速目標相對適中且留有余力,綜合考慮了宏觀經濟大局以及廣州市發展實際,體現了廣州穩中求進、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的發展思路。 廣州提出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目標,將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具體抓手,將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真正抓住了發展經濟的“牛鼻子”。

沖刺3萬億“底氣”

“8.1%的GDP增速,凸顯了廣州經濟的韌性,也體現了廣州推進‘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稱,廣州2.82萬億元GDP背后,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1%。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65.7%,且廣州已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廣州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不僅貢獻了大部分GDP,還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2021年,廣州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繼續保持良好增勢,全年產量同比增長87.9%,產值同比增長63.4%;集成電路、顯示器、光電子器件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8.6%、45.5%、40.2%和24.4%。

除了先進制造業,廣州服務業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逆勢增長。

2021年1-11月,廣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0%。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相關行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14.0%。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6.4%、24.1%和20.1%。高端專業服務業發展韌勁凸顯,全市規模以上高端專業服務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4%,兩年平均增長13.2%。

羅志恒認為,得益于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有效助推了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才為廣州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州接下來沖刺3萬億元大關的底氣十足。

“如果既定目標實現6%以上增長,就能夠沖刺三萬億元。”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但突破三萬億仍需要從多方面努力,具體包括堅持常態化防控疫情,全力保障制造業增長,加大科技創新驅動,穩定進出口貿易,保障居民充分就業,擴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等等。

保障制造業增長以及科技創新最為關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廣州市級財政共計安排312.9億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17.4%。

312.9億元專項投資中,科創和產業是發力點。其中,廣州將安排82.5億元支持科技創新扎實落地,安排47.2億元支持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安排重點產業園區補助資金183.2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將舉全市之力支持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強化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布局發展量子科技、納米科技等前沿產業、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明確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5%左右。

在羅志恒看來,這一目標相對適中且留有余力,既綜合考慮了宏觀經濟大局以及廣州市發展實際,又銜接了廣州2021年經濟增長情況與“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增長目標,體現了廣州穩中求進、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的發展思路,可對提升綜合城市功能、培育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支撐。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也不容易,廣州仍需補齊短板。

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在大會上表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支撐廣州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不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人才不多,新產業新業態等新的增長點不夠凸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與城市能級不相匹配。

對此,在2022年的廣州發展“規劃圖”中,關鍵路徑之一便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表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不斷提高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

實際上,制造業恰是廣州經濟發展的韌性所在。2021年,廣州經受住疫情的考驗,克服缺芯缺電等困難,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567億元,同比增長7.0%,規上工業增加值5086億元,同比增長7.8%。

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重中之重。2021年,廣州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實現重大突破。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作,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列入國家專項規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