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一千多年前以海上貿易著稱的是(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起源是什么)

时间:2024-05-19 04:26:43 编辑: 来源:

們的后花園,有一個響當當的外號——“海上馬車夫”。

說實話,明朝那時候處于內憂外患,真不適合再開戰端,和歐洲強國荷蘭開戰。無論戰勝,還是戰敗,明朝都會有損失,當時的國力,真的不能再無故消耗了。

可是荷蘭得寸進尺,1624年奪取澎湖,后進行了多次騷擾,唯一目的就是徹底壟斷中國所有對外貿易。當時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很少與外國進行海上貿易。荷蘭是一個商人群體建立的國家,他們攻打明朝領土,騷擾大明邊境,并不是想要占領明朝土地,只是想和明朝做生意,賺錢而已。如果換做晚清,估計求之不得,很痛快就和荷蘭簽訂不條約了。如清朝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和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素來以“不納貢、不割地”硬骨頭著稱的明朝,斷然拒絕了荷蘭的無理要求。崇禎皇帝此時被后金政權弄得焦頭爛額,正愁沒地方發泄,于是在主戰派的支持下,下令明朝水師整兵備戰,好好教訓一番紅毛人。他派路振飛為巡按查辦,到達福建,和福建巡撫鄒維璉共同懲荷。

1633年10月22日,明朝和荷蘭艦隊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爆發了大戰,這就是著名的料羅灣大海戰。

雖然荷蘭只有不到幾艘戰艦,但均配有最遠可以打到10里外的紅夷大炮,荷蘭還有劉香50支海盜船盟友,實力強大。而明朝雖然50支大船,100支火船,可是大炮沒有荷蘭的強大,武器不如荷蘭精良。然而,這場戰役的結局為明朝大勝,燒毀一艘,擊沉一艘,擒獲一艘(100荷蘭士兵俘虜),其余的荷蘭戰艦遭到重創,倉皇而逃,劉香海盜的50支戰船全軍覆沒。

料羅灣大海戰之所以大勝,離不開先鋒鄭芝龍的英勇善戰。鄭芝龍是海盜出身,是一個“有良心”的海盜,他不但不殺人,甚至救濟貧苦老百姓。他雖然是海盜,和明朝軍隊作戰,盡量不殺傷明朝軍隊,即使擒獲,也會將其放回,表達了愿意接受招安的心思,最后被福建巡撫熊文燦招安。

在料羅灣大海戰之前兩個月,荷蘭曾和大明軍隊發生了廈門之戰,鄭芝龍損失慘重。他想要出一口,因此動用了江湖令。鄭芝龍以私人名義發出了懸賞:

參戰者每人給銀二兩,若戰事延長,額外增給五兩。每只火船16人,若燒了荷蘭船,給銀二百兩(16人分),一個荷蘭人頭給銀五十兩。明朝七品縣令,每個月也不過白銀五兩左右,而鄭芝龍懸賞達到了五十兩,這確實是重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鄭芝龍手下的江湖義氣,準備給荷蘭人一個教訓。

料羅灣這場海戰中,鄭芝龍采用了荷蘭人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打法,那就是火海戰術。什么意思呢?明軍水師,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大船,上面裝有大炮,剩下蓋的100條小船清一色的火船。大船火炮掩護,100多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這些小船借著“東風”,像一條火龍一樣,沖向荷蘭艦隊,引燃荷蘭艦隊。荷蘭人沒看過《三國演義》,不知道當年火燒赤壁的事情,手無足措,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才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在戰后,明朝水師乘勝追擊,追擊荷蘭人,發生小規模海戰,一直將其趕出中國沿海為止。此后,東南海疆唯鄭芝龍是從,凡是來往的商人都必須用鄭氏旗號。就連荷蘭人,也不得不通過日本人,偷偷地買幾支鄭芝龍令旗。如果誰不買鄭芝龍令旗,那就等著被搶劫吧。

料羅灣海戰是明朝國力大大衰弱,滅亡前11年打的一戰。在這一戰中,明朝水師以鄭芝龍為主力,狠狠地“胖揍”了歐洲強國荷蘭。這和清朝末年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明朝不愧為歷史上最有骨氣、最有尊嚴的朝代,即使國家下一秒滅亡,這一秒還是那么硬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