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上海外灘這些古建筑都屬于誰(上海地標古建筑“德鄰公寓”將被拍賣,這一建筑的地理位置如何?)

时间:2024-05-29 12:07:57 编辑: 来源:

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女性、英籍伊拉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是她進入中國的處女作和成名作 。

廣州大劇院宛如兩塊被珠江水沖刷過的靈石,奇特的外形充滿奇思妙想。全球頂級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博士,為廣州大劇院精心打造的聲學系統,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其傳遞出近乎完美的視聽效果,獲得全球建筑界及藝術家的極高評價,為中國奪得眾多殊榮。

二、廣州有什么著名的古建筑

1、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位于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趙眜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于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西漢南越王墓已開辟為博物館。 2、花塔 花塔在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內。

塔建于粱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毀于火災。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重建。

之后又多次修繕。 1980年全面修葺時,于塔壁間發現印有北宋年號的磚銘。

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部連同暗層共十七層,高57.6米,樓閣式。塔身為井筒式結構,第一層直徑12 米,并有副階。

塔內樓梯作穿塔壁繞平座式,各層塔身外層都有回廊圍繞,各層層檐以綠色琉璃瓦覆滅頂,檐頂微翹,形如飛鳥展翅,在陽光下彩釉生輝,朱欄碧瓦,丹柱粉壁。整座塔身鋒如九朵雕花迭成,燦爛鮮艷。

塔頂為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鑄造的9.14米高千佛銅柱,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還有九霄寶盤、九層九霄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及八根鐵鏈等整串構件共重5 噸。此塔壯觀華麗,鋒如沖霄花柱,挺拔俊秀。

花塔矗立于廣州市中心,為廣州市增色不少,可鳥瞰全市風光。六榕寺內的巨型銅佛像、銅觀音像,都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古文物。

3、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

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于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后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

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4、鎮海樓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 下面兩層圍墻用紅砂巖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墻,外墻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墻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 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

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 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

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2013年3月,鎮海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陳氏書院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于廣州市中山七路。

陳氏書院籌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筑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所在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除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繡》、《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外。

還不定期展出各種廣東民間工藝品,如石灣藝術陶、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套色蝕花玻璃等。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點。

6、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創建于南宋時期,當時在朱熹理學的影響下,這里成為江西地區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元明兩朝書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元朝,因元統治者將理學作為治國安民之道,對書院采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強控制的政策,此階段,豫章書院和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得到一定的發展。 明朝初年,明統治者對書院采取的是不支持不禁止的政策,書院處于停滯狀態。

明萬歷年間,因為 *** 的禁書院政策而一度被迫停辦。后來江西巡撫凌云翼、潘季訓修葺后。

三、廣州建筑的歷史

中國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 提到中國古代建筑,你可能馬上會想到北京的故宮、頤和園,或者是蘇州的園林、安徽的民居;提到中國現代建筑,你可能馬上會想到深圳、上海這幾年拔地而起的豪華賓館、高級寫字樓。

可是,關于中國近代建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許多人可能對"近代建筑"這個名詞感到陌生----"中國還有什么……近代建筑?"當我告訴你:上海外灘的建筑,就是中國近代建筑的一種典型的代表時,你會恍然大悟----"不就是那些'洋樓'嗎!" 一般人所說的"洋樓",泛指解放前外國人居住的"小洋樓"、使用的"大洋樓",多見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從專業研究的角度來看,"洋樓"的內涵要豐富得多,中國近代建筑也不是上海外灘的那種"洋樓"就能代表得了的。 中國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國國土上于近代社會發展歷史時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從樣式研究的角度來看 中國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類型 在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封建社會里,雖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對外交流,但是,中國文化基本上是連續的一元文化。中國的建筑,在中國整個環境總影響之下,雖各個時代有時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則卻始終一貫。

歷史進入十九世紀后,封建主義的清王朝經歷"康乾盛世"而日趨衰落;歐美資本主義各國卻因工業革命而迅猛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從明末清初開始,就不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鴉片戰爭以后,則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進行了。

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會,以此為開端的中國近代建筑的歷史進程,也由此被動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沖擊、激發與推動之下展開了。其間,一方面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繼續,一方面是西方外來建筑文化的傳播,這兩種建筑活動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筑史的主線。

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外國文化的大規模侵入,在中國國土上除了傳統的古代建筑仍在延續、演變之外,外來的歐洲建筑樣式逐漸多起來,在中國近代的建筑歷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后,則又出現了以模仿中國古代建筑或對之改造為特征的另一股潮流。這兩股潮流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中時隱時現,此起彼伏。

加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歐美"國際式"新建筑潮流的沖擊,使中國近代建筑的歷史呈現出中與西、古與今、新與舊多種體系并存、碰撞與交融的錯綜復雜狀態。中國近代建筑正是這種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

1、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為特征的中國近代建筑 由于中國國土幅員廣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中國沿海地區、長江沿岸地區的一些城市,由于輪船航運業的興起、外國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較早作為商埠開放,因此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些城市出現的某些洋式建筑。

而大部分內陸地區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處于與外部世界較為隔絕的狀態,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表現為強;只有個別城市或臨近邊界、或因鐵路建設的發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筑興建。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灘(Bund of Shanghai,又稱"黃浦灘")和南京路、天津九國租界、廣州"十三行"和沙面、廈門鼓浪嶼、青島膠澳租界"青島區"的建筑為代表。

長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關、武漢漢口租界的建筑為代表。 內陸地區沿邊城市哈爾濱早期的建筑主要通過中東鐵路的修建和開通,受俄羅斯傳統建筑和十九世紀末歐洲流行的"新藝術運動"樣式影響,在中東鐵路系統的建筑和東正教堂中表現為多。

滇越鐵路(1903--1910年)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條鐵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參與了滇越鐵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開發過程中,間接地把其所受法國建筑文化的影響帶到滇越鐵路沿線的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洋式建筑則以東交民巷使館區建筑為濫觴,以資政院、大理院為代表。 洋式建筑的設計者基本為外國來華的建筑事務所或建筑師。

2、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傳統式建筑: 以模仿中國古代建筑或對之改造為特征的中國近代建筑 本世紀的第二個二十年,中國建筑的歷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現代建筑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了中國建筑師面對列強的入侵而激發的民族意識,這兩種因素有劇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 傳統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說是在中國近代建筑歷史中具有傳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筑師呂彥直(1893?929年)設計的南京中山陵(1925?929年)。

中山陵陵園總體平面呈鐘形,引人發"木鐸警世"之想,寓意深遠;墓在祭堂后合乎中國觀念,式樣采古制,建筑樸實堅固,形勢及氣魄極似中山先生之氣概及精神。 呂彥直生年僅36歲,但他以設計并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而確立了自己在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

1926年他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近代跨度最大的會堂建筑。 1927年國民 *** 成立,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所作"首都計劃",則是中國進行的較早、規模較大的城市規劃設計。

"首都計劃"的詳細方案中,全部 *** 辦公建筑均采用中國傳統建筑造型,極力。

四、廣東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

廣州的光孝寺,最初是南越王趙佗(22O一265)第三代子孫趙建德的住宅,三國時吳國都尉虞翻因忠諫吳王被貶廣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擴建住宅講學。東晉時期,西域名僧曇摩耶舍來廣州傳教時,在此建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