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上海外貿大廈高度(上海外灘建筑的特點)

时间:2024-06-02 13:22:06 编辑: 来源:

司重返這座大樓,定名為友邦大廈。

大樓由德和洋行設計,是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灘18號 麥加利銀行大樓

18#麥加利銀行大樓→春江大樓→名牌店

1923年由老牌的英資銀行麥加利銀行又名渣打銀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麥加利銀行遷出后,由房管局接管這座大樓,改名為春江大樓,曾由中波輪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臺資企業上海珩意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接手大樓的修復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樓的歐洲名牌精品店陸續開張。

大樓的設計者是英資公和洋行,呈文藝復興時期折衷主義風格,共5層。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現頂樓加了三角形屋頂。

外灘19號 和平飯店南樓

19#中央飯店→匯中飯店→和平飯店南樓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層樓的中央飯店,為租界內歷史最悠久的外資旅館。1865年,匯豐銀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該處營業,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飯店改組為匯中飯店。1947年,華商大慶公司購得飯店產權,繼續經營,1952年停業。

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再度開放,現為和平飯店南樓。這幢大樓見證了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國在匯中廳召開了萬國禁煙大會;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慶賀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蔣介石、宋美齡在此宴會廳舉行訂婚典禮;1936年3月,查理-卓別林偕《摩登時代》女主角寶蓮-高黛入住當時的51房間;1964年1月,周恩來在九霄廳會見法國總理埃德加-富爾,幾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關系;1965年1月,周恩來曾在742房間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夫婦在九霄廳宴請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在和平廳設盛宴歡迎墨西哥總統路易斯-埃切維利亞;1996年,聯合禁毒署舉辦的“上海國際興奮劑會議”在此舉行,并為“萬國禁煙會”立會址標志。

大樓的設計者為英資瑪禮遜洋行的司各特,高6層,建筑風格屬于新文藝復興式樣。這還是中國最早安裝電梯的一幢建筑。

外灘23號 中國銀行大樓

23#中國銀行大樓→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灘眾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1941年,中國銀行大樓成為汪精衛偽儲備銀行的營業場所,抗日戰爭勝利后又歸中央銀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國銀行才遷入辦公。現使用單位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大樓的設計者為英資公和洋行和中國的陸謙受,是近代西洋建筑與中國傳統建筑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

外灘24號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24#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中央銀行大樓→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橫濱正金銀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國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樓。1945年后,該樓改作中央銀行行址,大樓也易名為中央大樓。1949年后又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辦公樓。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局遷入大樓辦公。現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大樓由英資公和洋行設計建成,屬于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筑。

外灘26號 揚子大樓

26#揚子大樓→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揚子水火保險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現使用單位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大樓的設計者為英姿公和洋行,大樓為一幢7層的辦公建筑風格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

外灘27號 怡和洋行大樓

27#怡和洋行大樓→上海市外貿局

現在的大樓由怡和洋行出資翻建于1922年,并享有使用權,1955年被上海市外貿局占用至今。

大樓的設計者為英姿思九生洋行,呈復古主義派的建筑風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進,朝東立面呈三段樣式。

外灘28號 格林郵船大樓

28#格林郵船大樓→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

1868年,德資禪臣洋行購得這塊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樓房。第一次后,該地被英資怡泰公司(格林郵船公司)收購,隨即改建為7層大樓,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遷入該樓。目前大樓的使用單位是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

大樓的設計者為英姿公和洋行。外觀設計為新文藝復興式,頂層建有塔樓。

外灘29號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29#東方匯理銀行大樓→東方大樓→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資東方匯理銀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國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樓。1956年,大樓被房管局接管,改名為東方大樓,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使用。目前大樓的使用單位是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大樓的設計者為通和洋行,大樓的建筑風格為法國典型的古典主義,雕刻精美。

外灘33號 半島大酒店

33#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上海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用房→半島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灘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紀建筑物。起初的領館建成于1849年,在1870年的一場大火中燒毀,到1873年新大樓重建完工。

1966年,英國駐滬總領事館關閉,該大院成為上海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用房。2003年,置換給新黃浦集團。今年,經過重新設計后,半島大酒店在此開業。

大樓的設計者為Grossman & Boyce,建筑風格屬于19世紀流行的殖民地樣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