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應用統計學考研專業課怎么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經濟統計學不好嗎)

时间:2024-06-02 07:00:12 编辑: 来源:

p>溝通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方面。溝通能力不強的朋友可以通過多看看人際交往方面的書,多聽講座,多與身邊的朋友(電話)交談等途徑來提高溝通能力。

與導師溝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長口頭表達,可以首先電話聯系,一般選在周一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打辦公室電話為好。如果你不擅長口頭表達,那么最好先發封郵件給老師,寫明你的考研打算、個人情況(所在學校專業、成績排名、科研實踐經驗、獲獎情況等)、讀研計劃(對什么感興趣、讀研期間準備怎么做、是否有念博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對導師的敬仰之情,感謝導師的閱讀,并希望得到導師的回復。

導師回復郵件之后,可以繼續保持郵件聯系,也可以打電話告訴導師已經收到郵件,并感謝導師的關心和指導,順便詢問幾個相關的問題。除非與導師關系密切,否則應把與導師的電話交談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至于郵件聯系或電話溝通的語言技巧,則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總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謹慎而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年輕人的活潑、活力來。記住導師也是人,和自己身邊的老師一樣的人。導師一般都是喜歡學生的,樂于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即使你表達力有所欠缺,導師一般也會原諒你。

最后請記住兩點:

(1)實事求是。不說假話,自己有什么就說什么,不要掩飾自己的不足之處。能力差,背景差一點關系都沒有,關鍵是要誠懇,要虛心,要上進,要勤于學習,勇于挑戰,大膽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考研的成功要憑初試分數、復試筆試分數、面試成績說話。初試分數、復試筆試分數高的話,從大量的案例來看,導師是絕對不會在面試中為難你的。如果失敗,失敗的原因也肯定在自身。

(2)大膽嘗試。確實有一些導師會對學生詢問考研事情表示出冷淡的傾向,因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們正在繁忙中。這個時候你不要氣餒,不要灰心。只要大膽嘗試,多試幾次,總有可能遇到熱心的老師的。即使萬一遇不到,你努力了,就可以放心了。復試時當面找老師談可能就容易得多了。

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案例

案例1

[靳欣,2007年應屆考取清華法律碩士]

我報考清華大學法律碩士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是考研的必要性。想有一個舒服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有個好職業為基礎,而擁有好的職業,學校和專業背景很重要。我的大學是一般的本科,這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改變!那么讀個碩士對自己有多大的改變?第一點就是學歷,由本科學士到研究生,特別是拿到一個名牌的畢業證對找工作是有幫助的;第二點則是學習經歷,毫無疑問讀研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職業技能;第三點就是認識一些同等水平的同學,拓寬自己的人際關系。一個數據表明:一個人的收入水平等同你最熟悉的五個朋友的平均收入。此時改變的方式就是考研,于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考研,而選擇清華大學可以滿足上面的要求。

再就是考研的可能性。這里分析影響考研成功的三個因素:第一就是自己,包括學習成績和專業。我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特別是英語(Q吧),考研重要的科目之一是英語。我學的專業是社會學,它屬于“大法學”的概念,所以我考研時選擇法律碩士,一個注重實務的專業。 報考時要選擇與自己本科最相近的專業,最好是直接考本專業。第二就是學校選擇。學校的選擇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以內,否則是不切實際的。能力以內的學校盡量選擇好的學校,我身邊有很多工作后又回來考研的同學,他們所選擇的學校基本上都是名校。我不認為他們比我們實力上有多大優勢,而是他們的選擇就是當今市場的選擇,就是就業的最好反饋。還有考慮學校的名氣、師資、教學質量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這相對次要一些。清華大學法學院在全國屬于一流的,而且分數相對北大不是特別高,屬于我能力以內的選擇,而且清華又很重視法律碩士教育。

第三就是考研的心態調整和堅持下來的韌性。選擇了一個好學校以及加上現實就業的壓力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一個人靜下心來看書。選擇心儀的學校,會燃起心中的斗志,會讓自己心無雜念堅持下去。在學習不專心的時候,一想到清華這個名字,就會讓自己安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

最后,選擇學校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全面分析自己的情況。要先選專業后選學校,選擇學校時可以在自己能力以內大膽地選擇好學校。此外還要考慮自己的投入和回報要對稱,你選擇一個學校花費很多精力考上,結果發現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到時會十分尷尬。細心的人會發現,在一個選擇過程中,有時候很難決定選擇哪一個,這時候我們要跳出直接選擇思維的圈圈,而采用排除的方法。先劃出專業一條線,這會排除掉一部分學校,比如我選擇法律碩士這個專業就排除了很多學校;再劃出自己能力以內的學校和好學校,這樣又排除一部分,再考慮學校基本情況,比如招生人數、就業、師資、住宿條件和環境等你都可以考慮進去。我當時只剩下對外經貿、北大、人大、中國政法和清華大學五所學校,這時是最難取舍的。這時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哪一個自己最有把握考上,經過權衡我最后得到一個理性的選擇——清華大學。

案例2

[陳豐坤2007年應屆考入北大化學系高分子專業]

關于學校的選擇:個人認為不外乎兩個原因:學校的實力和個人興趣。下面將根據我本人的情況加以說明。

在本科階段,我學的是高分子專業。經過幾年的接觸,對高分子學科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也希望自己能繼續在該方向進行深造。所以,在我做出選擇時,首先考慮的是想報考的學校的實力,包括學校的科研水平,導師的科研力量以及研究生的培養情況等。最初進入我視野的學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北京化學所、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這些高校或研究所在高分子領域都是比較不錯的。至于最后選擇了北大,很大一部分是個人意向起了作用。

在還沒有正式進入復習階段的一段時間里,我準備的是清華和中科院的考試科目,因為兩者考的都有物理化學和數學兩門課,所以一開始就先準備這兩科。到七月份正式開始復習的時候,我打定主意報考北京大學了。這是因為北大一直是我夢想的地方,我為那里的人文氣息所吸引。來了之后,我確實感受到了這一點。當時的考慮是如果這次不選擇北大,也許今生就要與北大絕緣了。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北大。

當然,在做出選擇時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比如說成功的概率。如果你是真地想進一步深造,考研成功的概率還是很重要的。報考具有一定勝算的學校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