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依據思考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課后思考題參考答案)

时间:2024-05-03 14:24:54 编辑: 来源:

程承包170 第一節國際工程承包概述170 第二節國際招標與投標179 第三節國際工程承包合同197 本章小結207 本章關鍵詞208 思考題208 案例分析題208 本章延展書目210 第八章國際信貸合作211 第一節國際信貸的基本 知識211 第二節政府貸款218 第三節世界銀行貸款227 第四節出口信貸238 本章小結251 本章關鍵詞251 思考題251 案例分析題252 本章延展書目254 第九章國際發展援助255 第一節國際發展援助的 基本概況255 第二節國際發展援助的 方式及實施程序263 第三節國際發展援助與 中國266 本章小結273 本章關鍵詞274 思考題274 案例分析題274 本章延展書目277 第十章國際租賃合作278 第一節國際租賃概述278 第二節國際租賃的主要方式283 第三節國際租賃的程序與 合同288 第四節國際租賃的租金291 本章小結296 本章關鍵詞296 思考題296 案例分析題297 本章延展書目303 參考文獻304 第二章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 利益21 第一節國際分工21 第二節國際貿易利益27 復習思考題37 延展閱讀書目37 第三章古典國際貿易理論38 第一節絕對優勢理論39 第二節比較優勢理論47 復習思考題57 延展閱讀書目58 第四章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59 第一節赫克歇爾—俄林理論59 第二節里昂惕夫之謎及其 解釋75 復習思考題82 延展閱讀書目83 第五章當代國際貿易理論84 第一節現代國際貿易理論 產生的背景85 第二節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86 第三節技術差距理論與產品 生命周期理論88 第四節產業內貿易理論95 第五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102 復習思考題109 延展閱讀書目110 第六章貿易保護理論111 第一節貿易保護理論的演進111 第二節李斯特的幼稚 產業保護論113 第三節凱恩斯的新重商主義117 第四節普雷維什的“中心— 外圍”理論120 第五節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123 第六節主張貿易保護的 其他論點128 復習思考題131 延展閱讀書目132政策篇 第七章國際貿易政策135 第一節對外貿易政策概述135 第二節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 演變140 第三節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 政策143 第四節發展中國家的對外 貿易政策146 第五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149 復習思考題153 延展閱讀書目154 第八章關稅措施155 第一節關稅概述156 第二節關稅的種類158 第三節關稅的征收166 第四節關稅的經濟效應172 第五節關稅的名義保護率 和有效保護率179 第六節我國的關稅制度183 復習思考題186 延展閱讀書目187 第九章非關稅措施188 第一節非關稅措施的特點、 作用與分類188 第二節數量限制措施193 第三節技術性貿易壁壘198 第四節環境貿易壁壘207 第五節其他非關稅壁壘214 第六節我國的非關稅措施215 復習思考題217 延展閱讀書目218 第十章促進出口與出口管制219 第一節促進出口措施219 第二節經濟特區措施228 第三節出口管制措施232 第四節我國的促進出口與 出口管制234 復習思考題239 延展閱讀書目240 第十一章世界貿易組織241 第一節世界貿易組織概述242 第二節世界貿易組織的運行 機制251 第三節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 原則與規則257 第四節世界貿易組織 “多哈回合”談判263 第五節我國與世界貿易組織266 復習思考題268 延展閱讀書目269運行篇 第十二章國際貨物貿易273 第一節國際貨物貿易概述274 第二節世界市場價格278 第三節國際貨物貿易條件284 第四節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286 復習思考題290 延展閱讀書目290 第十三章國際服務貿易292 第一節國際服務貿易概述293 第二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298 第三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302 復習思考題311 延展閱讀書目312 第十四章跨國公司313 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313 第二節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 的競爭318 第三節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 中的作用326 第四節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329 復習思考題333 延展閱讀書目333 第十五章區域經濟一體化334 第一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 及發展原因334 第二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 形式及理論337 第三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 實踐341 第四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 影響348 第五節我國與區域經濟一 體化353 復習思考題357 延展閱讀書目357 參考文獻358

從拉美現象看,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要意義

最近,在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中央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發展觀體現了人類社會關于發展問題認識的最新成果,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新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實踐中出現的諸多問題的新的判斷和解決思路。

一、以人為本是人類社會發展觀演變的必然結論

國際上關于發展問題的研究興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發展觀的演變也同樣肇始于此。從傳統發展觀到科學發展觀的演變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把發展理解為走向工業化社會或技術社會的過程,強調經濟增長,并幾乎把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第二階段到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工業化進程,人們將發展看作是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的統一,即伴隨著經濟結構、政治體制和文化法律變革的經濟增長過程。第三階段始于1972年聯合國斯德哥爾摩會議通過《人類環境宣言》,認識上更加注重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協調,提出并逐步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理論。第四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人們將發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滿足、人的能力發展和人性自我實現的過程,廣義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全球取得共識。

二、全面發展是以入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科學發展觀看來,經濟增長不過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應是社會的全面發展,但社會的全面發展又必須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加以體現。人的全面發展不是指少數人的發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應得到公平的發展;也不僅是指當代人的發展,還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僅僅指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求,還包括滿足人們在社會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態生活等方面的各種價值需求,使人體力和智力上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強調人是發展的出發點,通過人的發展來協調和溝通發展諸要素,最終使人自身獲得更高層次、更全面的發展。

為了促進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人文發展的主題,通過發展擴大人民選擇的選擇性。發展的選擇是無止境的,并隨時間而變化。發展的選擇性要求反映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個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們對其所獲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個性。創造性的發展。

我國現階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全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物質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本質要求思想的豐富。發展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之中,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現階段加強三大文明建設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完全一致的。我們要大力發展物質文明,推動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要積極推動政治文明建設和發展民主法制,通過政治思想、結構和制度的創新,不斷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參政議政的要求,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人類文明最新成果,推動文化創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三、協調發展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團

科學發展觀強調系統的觀點,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看成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因素組成的復合系統,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為正確認識發展問題提供了整體框架。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有賴于資源持續供給的能力,有賴于其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協調,有賴于社會各部門、各領域和各方面的協調。協調發展是從橫向關系把握發展觀問題,追求人與自然關系、人與人關系的優化,強調社會各個領域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和諧統一。衡量一個社會發展還是不發展,不應僅僅根據某種單一的經濟指標,而應根據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環境的一系列綜合指標,依據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調程度。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的轉型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容易造成各方面關系的不協調和失衡。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和失衡主要表現在三個大的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改革與發展相對超前,而社會領域的改革與發展相對滯后。

二是在城鄉、地區和不同階層之間存在著收入分配的失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顯提高,但在這一過程中,發展是不平衡的,確實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成為制約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從現實經濟運行的諸多結構性矛盾看,最突出的是城鄉二元結構深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擴大。

三是外需和內需的不平衡。堅持以擴大內需為主,同時高度重視外需的積極作用,保持內需與外需之間的協調和平衡,應該成為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外匯儲備不斷增多,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要努力改變過于依賴外需的傾向,著力把擴大內需的事情辦好,以內需的擴大而不是簡單地抑制外需來平衡內需和外需的關系,這應成為未來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

四、可持續發展是體現中國長遠發展的最終要求

五、科學發展觀是統等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需要。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已經走出貧困、跨越溫飽,正向著更為殷實富裕的階段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新起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過程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進一步明確我們發展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在于使我們目前已經達到的小康水平更加平衡、更加全面,使全體人民都能夠從發展中得到實惠。科學發展觀在科學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發展問題的本質,強調發展是建立在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型基礎上全面進步的過程,無論是物質財富的增長還是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都是逐步擺脫貧困、愚昧和不平等,滿足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需要的過程。

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指導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現代化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后,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形勢和任務也有新的要求,前進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也更加復雜和具有挑戰性。要理順發展與各方面的關系,順利地推進經濟社會轉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