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上海碩起貿易有限公司(誰有上海的上市公司名單)

时间:2024-06-09 08:38:28 编辑: 来源:

地參加相關的法律與實務研修。

執業領域:投資法、金融法、證券法、公司法、房地產法、國際貿易法和知識產權法等。

工作經歷:李律師于1988年通過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資格,此后作為一名執業律師從事了大量的涉外法律事務,曾任多家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顧問,

李培良

先后辦理國內各類訴訟與非訴訟案件(含涉外案件)數百起,其中訴訟案件之最高審級到達最高人民法院。

作為錦天城的高級合伙人、高級律師,近十年來,每年應邀赴日為日本同行及企業講解我國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為擴大中日貿易和促進中日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日建交三十周年之際,曾榮獲“促進中日經濟新關系突出貢獻獎”。2007年初,李律師以其豐富的執業經驗為進入改制的外資銀行提供全過程的法律支持,使得相關銀行在多達十余家申請改制的同行中脫穎而出,首批通過改制驗收并獲得中國外資法人銀行的營業執照。

學術領域:曾在國內外的法學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并參與編寫了《證券律師從業指南》、《回眸中國股市》以及《中國行政法辭典》、中國法學叢書《涉外經濟法通編》等法律辭書。新《企業破產法》頒布后出版的《新企業破產法解讀》一書,李律師是總編之一。2008年2月,與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學教授共同執筆撰寫的《中國勞動合同法勞動糾紛對策指南》一書已由日本著名的PHP研究所出版社出版。

任專業職務:

第四屆上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第三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

上海市買粉絲業行業協會法律顧問

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法律顧問

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涉外買粉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成員

羅建榮

個人簡介:

教育背景:

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

個人簡歷:

羅建榮律師自1986年起在大學從事法律教育七年,主講法律文書、經濟法及海商法等。1993年開始從事專業律師工作,并自1996年開始專業從事房地產法律服務及理論研究。現為錦天城律師

羅建榮

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上海市法學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經濟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研究生榮譽導師。

專業特長:

羅建榮律師擅長建筑房地產、房地產公司改制與股權收購、項目投資等非訟法律業務

及訴訟與仲裁業務。專業服務領域涉及建筑房地產的每一個環節及相關領域,諸如不動產投融資、房地產企業改制、股權轉讓、組建項目公司、項目談判、資信調查、律師見證、出具法律意見書,商品房交易過程中的資金監管、合同會審、土地使用權出讓法律服務、工程招投標法律服務、動拆遷法律服務、建設工程跟蹤服務等。羅建榮律師倡導的“房地產項目管理及律師跟蹤服務操作流程”,這種律師服務模式為海內外的房地產企業所接受,獲得版權登記,并已取得良好成果。羅建榮律師版權所有的《房地產項目法律導航》等已獲得上海版權局登記,獲得房產開發商的一致好評。其個人業績被境內外各大媒體專欄報道并載入《上海房地產律師寫真》及《點擊金牌律師——上海著名律師訪談錄》等書籍資料。

主要業績:

羅建榮律師先后擔任境內外數十家大型投資公司及房地產公司的項目法律顧問及常年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的房地產項目包括但不限于辦公樓項目、商鋪項目、EPC項目、酒店項目、市政項目、住宅項目、購物中心項目、工業區項目、融資項目、股權收購項目以及企業改制項目等。并先后承接了數百件有關建筑房地產、公司聯營及債權回收等方面的案件。房地產法律服務以團隊服務、分工合作為特色,由羅建榮律師整合團隊資源,統一服務模式及收費。合同審閱及項目談判由具有不同專業經驗與特長的律師分工負責,文本經流轉審核討論后由羅建榮律師統稿簽發。

原創作品與著作:

(一)羅建榮律師獲得上海市版權局版權登記證書的作品:

1、房地產項目管理及律師跟蹤服務操作流程;(登記號:09-2001-A-009號)

2、房地產法律導航(多媒體光盤);(登記號:09-2001-A-008號)

3、房地產預售(現售)管理操作流程;(登記號:09-2003-A-009號)

4、工程項目管理工作菜單;(登記號:09-2004-A-042號)

5、工程項目操作管理手冊;(登記號:09-2004-A-043號)

6、EPC/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解析(圖表)。(登記號:09-2008-A-020號)

(二)著作:

1、羅建榮律師主編的著作:

《房地產法律實務》、《百姓購房200問》、《百姓租房200問》、《房地產訴訟實務》、《百姓裝潢200問》。

2、羅建榮律師任副主編的著作:

《勞動爭議仲裁與訴訟實務》、《民事侵權訴訟實務》、《借款、融資租賃、保險合同訴訟實務》、《知識產權訴訟實務》《擔保合同訴訟實務》。

(三)文章:

近年來先后在《解放日報》、《中國建設報》、《房地產時報》、《建筑時報》、《上海法制報》、《新樓市》、《上海律師》、《上海法苑》等報刊雜志中發表各類文章、專訪100篇。

社會活動:

作為服務香港地產界的專業律師,羅建榮律師獲得由香港文匯報評選2007年度的上海十佳大律師,并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區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親自頒發獎牌。

羅建榮律師先后為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國法學會培訓中心、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上海律師學院、全國建筑協會開設的房地產研修班講課。為建筑房地產專業人員、司法人員、法學教研人員及律師講授有關建筑房地產項目的法律風險控制與防范、項目簽證、現場管理等法律問題。

羅建榮律師作為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經濟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九三上海市委的課題研究。2006年羅建榮律師領銜的相關課題,受到九三上海市委表彰,并將此課題報送九三中央。羅建榮律師參加上海市政協、九三學社組織的上海房地產發展研討會,并作為嘉賓上臺演講,其論文入選上海房地產發展研究論文集。

業余愛好:

羅建榮律師愛好文學、旅游與攝影等。

散文集:《一葉知秋》(中國華僑出版社)

長篇小說:《雨天無淚》(上海文藝出版社)

散文集:《真水無香》(上海三聯書店)

法律碩士報考哪個學校好

第一批(八所院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實力雄厚,對任何讀書的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夢想。

北大跟人大一樣,每學期開設的講座很多,經常請一些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和律師去講課,很吸引人。不過北大法碩,對廣大的貧下中農來說,他收的學費確實太貴了。除了4萬多的學費,畢業論文答辯還要另外交錢,沒有生活補貼,性價比不是很好。需要注意的:報考北京大學不能保證一定在北京上學,每年分數排名在后的要去深圳研究生院。關于北大深院:

1、同樣是法律碩士,其他學校收費每年或5000或8000或10000不等,本部也只有14000元。但每年北大深院是22000元。懸殊甚大。

2、盡管有個別優秀的老師來深圳上課,但在整體上,其師資、圖書、體育設施等嚴重欠缺,和本部相比差距較大。

當然,如果有意在南方的廣州與深圳工作(很有錢的城市,法律職業也比較發達。)同學,我覺得去深圳讀書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真心做學術的這年頭也不多!

中國人民大學

培養法碩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是第一批開始招收法碩的學校之一。

人大每年報的人在2500以上,錄取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從04年開始招生規模縮減將大大提高報考難度。學費不便宜,往年(現在已經沒有了)有20左右的公費名額,公費分數線在370左右。另外人大由于宿舍比較緊張,所以不解決住宿,但學校最后會盡力想辦法解決的,人大每年在大運村給安排部分住宿,那邊環境很好,學習生活都很方便,離人大也不遠。

人大對就業工作非常重視,每年人大法碩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人大畢業生向來有去國家機關的傳統,人脈很廣。03年結業的形勢不太好,又遇上了非典,但是單單就人大法碩的就業來說,還是不錯,比法學總體會好一點。去機關的最多,占一半以上。留北京的也很多,一班因為應屆生比較多,三分之二上都留在了北京。去部委的不少,中紀委、工商總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公安部、質檢總局、審計署、國務院對臺辦等;回省的很多都在省廳機關,或者在一些大單位的省級機構,如保檢會分會。有部分去了公檢法,如北京市高檢,一中院,區級法院。去銀行也比較特別多,除了北京也許去廣州的最多,有廣州日報2個,市委辦公廳,人事廳,中行深分,廣東中行等等。還有部分去了企業,象什么中興,大唐之類的。

人大法碩只有2年,這是全國唯一的,早畢業早就業,未嘗不是好事!

中國政法大學

大量的公費和地處北京,吸引了千萬學子,是該校難考的最重要的原因。再次,他是中國最大的專業法律大學,校友多,就業不錯,最后學費也不高,性價比比較高。所以中國政法大學報名人數比較穩定,一直維持在2000人左右。不利的地方是政法的法碩上課地點在昌平,離市區較遠,坐公共汽車需要2個小時左右時間,也有可能喪失一些交流、聆聽知名教授授課、找兼職實踐的機會。

對外經貿大學

硬件很好,就像上海的復旦,吃的好,住的好,還在繁華的朝陽區,離CBD中心近,宿舍還有鳳凰衛視看。國際法實力雄厚,與經濟有關的學科以及與外貿有關的學科實力很強大,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貿大名氣沒北大人大響,但學費不貴,就業不錯(主要去“國”字號的大型企業以及跨國公司以及與經貿有關的國家機關),是值得報考的學校之一。

吉林大學

03年宣傳的比較多,法律碩士們也很團結,學校對法碩培育也比較重視,在BBS上吉林大學法學院的老師還專門開設一個專欄介紹吉大的情況。04年有2200人報考,這跟吉林大學對法碩的重視程度和雄厚的法學實力是分不開的。但吉大的缺點也很明顯:地域較差,東北三省的重工業比較發達,但服務業太弱;就業信息的獲得有限,從其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來看,大部分人留在了吉林省工作-在中國,就業的地區性歧視在短期內仍然無法消除;外部聲譽方面與原來的法學四大天王中的其他幾位相比已經有所下滑。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與吉林大學比較相似。原先可能對法碩不太重視,不過現在有所改觀,新設立了以院長曾令良為首,主抓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莫洪憲等為副的法律碩士培養中心(各校現在幾乎都已經成立獨立的“法律碩士管理中心”等類似的專門機構,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法碩師姐師哥抗爭的結果。),其中有曾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律師的教授指導實習,有律師事務所和弱勢群體救助中心可供實習,任課老師都是至少在武大小有名氣的中青年教授博導,師資力量還可以。

不過由于法律碩士還屬于新興事物,甚至在一些任課老師中仍存在誤解,教理論法學的老師大都對法碩薄有微詞,而教行政法,刑法等課的老師則較重視法碩。武大整個校風很自由,有最漂亮的校園,到櫻花開放的時候,確實很美-武漢大學是全國最漂亮的校園。

華東政法學院

我國歷史最悠久也是實力最強的法學教育-“五院四系”。“五院”是:中國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西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