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youtuber是什么時候提出了(羅胖《羅輯思維》|人的價值正在重塑市場結構)

时间:2024-06-01 12:43:05 编辑: 来源:

的人帶來的勢能,加上其構建的信任,直接構成交易。

以人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生產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帶來新的分工,替商業帶來洗牌。

我想以教育這個產業,來看人對其資源重新構建和整合的影響。

傳統教育主要還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補助學校,學校聘請教授進行教學。當然也有一些私營的學校或者市場上的補習班,較多是以升學為主力,進行密集式的訓練。

補習班一直都有名師光環的現象,一般大學的教授也在學生里經驗里有好老師、混老師,這是說 人在教育產業里自然就帶有節點的特質 ,好老師容易聚集很多學生,不論是在商業化的環境還是在傳統教育體制內。

但這個市場主要還是在教育體制內循環,業界偶有講師、企業內培訓,一直沒有拓展到一般的大眾。

得到藉由羅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較好的勢能,試圖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識內容,只接轉化為更容易吸收的課程,比如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這就是一個人做為交易入口,帶來的資源重新凝聚,最后擴大更廣泛的受眾 。

有了這樣的起頭,不同領域大量的頭部內容也開始往得到靠攏,比如心理學的武志紅、清大管理的寧向東。教育產業從專業知識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場景里頭發生。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費上課,其實也是 基于對羅胖個人的信任 。

羅胖和得到帶來的新分工,當大家習慣在網絡上、買粉絲群里學習交流的時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線教育和機構,學英語的、寫作的、生涯規劃、心理買粉絲,各式各樣的成人教育市場突然就展開了,學科間的邊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資源,用產品帶來新分工,用進而擴大了整體的市場,這些是我看到人作為交易入口帶來的發展,也是商業重新賦予人與人之間信任的一個契機。

結合自己所在的產業,剖析自己對未來商業模式,產品定位以及社會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競爭力。

未來想以說書人為創業的方向,其對標樊登讀書會和Youtuber的說書脫口秀。

就商業模式來看,樊登讀書會直接賣自己的說書音頻,并在打響名氣之后,轉向線下的書店,做垂直的服務。Youtuber則是賣流量做廣告為主。

以羅胖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導向產品,但就產品的屬性,我認為樊登賣自己的內容,還是比較一致且有機會發展成具有魅力人格體的品牌。

由于在臺灣的市場還沒有類似KOL,所以在臺灣發展一個說書品牌還是有機會的。唯獨臺灣人看比較多聊天節目,對一人脫口秀的形式不太習慣,所以視頻、音頻的內容需要分開來策劃,但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產品的定位,樊登讀書會主要是導讀為主,并梳理重要的內容,賣導讀也賣書本身。換句話說,說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而是一個大概的整理加上個人解讀。

說書的產品定位也是一樣,“讓書的內容更立體、更吸引人”,初期賣導讀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對相關話題、領域有興趣的消費者,做更立體的導讀。

從社會分工來看,在書籍市場里面,導讀和推薦本來就存在。書商需要找有名的人來推薦,作者本身也會有個自己的序言,來引導。有時候光是這一部分就是十幾頁內容也許說書補足的就是這一塊的效率和分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