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0(振奮!報告稱人民幣已成為第三大國際貨幣,超過日元、英鎊)

时间:2024-05-07 02:03:04 编辑: 来源:

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五,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總體上仍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關鍵是提高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一是可以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現代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礎上優選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主導業務環節,走上基于創新的差異化競爭之路;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在國內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與并購,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絡,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國外中間商的局面,更為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研發體系創造條件。

第六,穩步開展服務業國際化經營,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特別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出臺的國務院7號文件對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做了全面部署,并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世界服務業信息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在著力推動服務業引進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走出去”。要逐步創造條件支持有實力的服務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引入國外服務供應商先進的管理系統、經營理念、軟硬件技術以及新的業態,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加快服務業現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在國際貿易、投資、研發、技術交流以及國際生產要素重組與產業轉移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國際知名品牌則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加快從經貿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須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相應的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在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過程中提高跨國經營企業的實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過1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我國目前已經進入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減少的階段,已有能力和條件逐步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以企業為主體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投資,達到緩解國際收支失衡、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效果。

(四)我國進入全方位開放新階段

1、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近3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積累了開放條件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經驗,有力推動了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對外開放逐步擴大,不僅促進了發展,也促進了改革的深化,還成為促進技術進步與自主創新的重要途徑。當前,以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和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為標志,我國進入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新階段。其主要特征是,我國將真正進入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跨境流動的開放階段,商品流動與要素流動、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出口與進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本地化與國際化等各方面均衡協調發展的要求更加突出。推進企業國際化將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點內容之一。

2、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要求推進企業國際化。十七大報告強調,我國將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既是我們抓住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寶貴機遇的戰略選擇,也是新形勢下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國國情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國內要素結構失衡,我國的勞動力資源特別充裕,其他要素均相對稀缺。對外開放可以使我們的要素配置和生產結構不再受自然稟賦的嚴重約束。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走開放式發展道路還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競爭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國是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并從中獲益較多的國家之一。中國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加快現代化進程,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的潮流,提升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水平。

新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和內外部經濟緊密互動的客觀情勢,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堅定樹立開放型經濟的思維,以建立更加成熟的開放型經濟為目標,加快對外經濟體制及相關國內政策的調整和創新,盡快實現從政策性開放向制度性開放的轉變,對外開放將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不僅要進一步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還要著力推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從以商品雙向流動為主導,轉變為商品與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并重。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制度條件更加成熟,必將邁上更高水平。

“服貿會”等利好下,無比艱難的“入境游”還會有機會嗎

9月4日,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2020服貿會釋放出的信號值得深入研判。

在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的局面下,需要展現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的積極信號。這甚至比幫助企業加強國際交流、獲取新訂單、拓展新市場等都要重要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服貿會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了六屆,今年是第一次獨立設置了“旅游服務”的專題展,作為八大專題展之一,旅游業成為一個突出的重點和亮點。

本屆服貿會“旅游服務”專題板塊的主題是——“旅游連通世界,點亮美好生活”。旅游能否連通世界,正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當前,出入境旅游業務尚未恢復。但相較于出境游的遙遙無期,近期一系列政策和動向表明,入境游正在釋放暖意,至少是宏觀政策層面試圖大力推動的。

入境游:成為宏觀政策層關照的“寵兒”

事實上,近期關于入境游的利好政策十分密集。

8月12日,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入境游特別是中高端入境游”。

值得注意的是,該《總體方案》,在關于推動傳統服務貿易領域轉型的部分,在點到各個行業時,都把“旅游”行業放在首位。例如,“著力推動旅游、運輸、醫療、教育、文化等產業國際化發展”,“著力加強旅游、體育等領域國際合作”,“聚焦旅游、運輸、金融、教育、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等。行業枚舉是有講究的。

其實,早在2月底疫情還比較嚴重的時候,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曾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里面也明確把“改善入境旅游與購物環境”作為一項重要措施單列出來。但當時由于防疫是第一要務,這份《意見》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但近期,隨著疫情形勢轉好,各地對于該文件的熱度明顯回升,開始密集出臺落實政策,媒體上的相關解讀造勢也多了起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8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題為《免稅業市場規模擴大助力消費回暖》一文,文中再次點到23部門的這份《意見》,并指出:隨著國內市場開放度和吸引力的提升,入境旅客消費逐年增加,免稅市場有較大增長空間。文章還給出了對吸引入境游客購物的建議,如適度放開出入境免稅購物限制,優化國內免稅店購物體驗,提升我國居民和入境旅客購物便利程度,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在這種形勢下,入境游可以借宏觀政策的東風,順勢而為。除了經濟上的考慮,入境游的深度推進,有利于展現和提升安全、健康、美麗、友好的國家形象。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這一點的重要性不亞于經濟方面的考量。

市場是敏感的。9月2日,全國百佳入境游旅行商齊聚江蘇無錫,發布《無錫宣言》,以大運河文化為切入點,試圖做點入境游文章。中國旅行社協會也在做一些工作。

數據中見乾坤:屋漏偏逢連夜雨,入境游這幾年怎么了?

“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前幾年密集提過,后來不再突出強調,現在又重點提及,結合宏觀層面確立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導向,還是值得深思的。

文旅部不久前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度全國旅行社入境旅游營業收入269.20億元,占全國旅行社旅游業務營業收入總量的5.21%;入境旅游業務利潤為20.19億元,占全國旅行社旅游業務利潤總量的8.66%。按照入境外聯人次、國內組織人次、出境組織人次三項指標,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市場人次所占份額依次為5%、70%和25%。

數字很不好看。

在服務貿易占全市GDP80%以上的北京,相關數據也值得觀察。根據已經公開的2018年相關數據,旅游業進口額420.39億美元,出口額26.95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5.6倍,旅游業逆差達到393.44億美元,是所有服務貿易種類中逆差最大的。

新冠疫情,更是嚴重加劇了入境游危機。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22272.8億元,同比下降14.7%。其中,旅行服務進出口5580.8億元,下降42.9%,其中出口下降45.0%,進口下降42.6%,是導致服務貿易整體下降的主要因素。剔除旅行服務,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長2.1%,其中出口增長3.7%,進口增長0.5%。

數據證明,旅游業對于服務貿易影響極大。而出入境旅游對比來看,入境游下降的幅度甚至比出境游還大。國人的一個觀感是,中國人本輪疫情期間基本不出境旅游。而入境游比出境游降幅更大,可見入境游損失的程度。

更直觀的是,世界旅游聯盟等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入境旅游市場景氣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入境旅游市場的景氣指數重創下滑至-127,較去年同期暴跌129個指數點,達歷史最低。

仔細梳理可以發現,在近期關于發展入境旅游的各項政策中,“消費”都是最重要的關鍵詞。比如商務部《總體方案》對此次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總體要求就是“充分發揮服務貿易對穩外貿穩外資的支撐作用”,在關于旅游的部門更是明確提出通過發展入境游“引導消費回流,吸引入境消費”。

23部門《意見》中,圍繞支付便利、離境退稅、免稅業等,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并明確提出:培育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高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形成一批吸引境外游客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入境游的萎靡已持續多年,業界也一直在關注呼吁,但近些年也沒有什么大動作、似乎也沒有什么好方法。

但今年卻很不同。商務部《總體方案》中屢屢提及推進服務貿易“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并提出“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提升‘中國服務’在全球價值鏈地位這樣的高目標”,顯示出改變現狀的強烈決心。前途艱難,也正試圖破解近些年,入境游一直都不景氣,有不少因素。比如簽證、支付的不便利,產品的單一化,專業人才短缺等。從最近的政策看,這些技術層面都在迎來破題的跡象。

簽證方面,商務部《總體方案》中提出推進簽證便利化,在具體的任務分解表里,更是細化到具體落實部門。比如,持續優化外國人入境、過境免辦簽證政策,對到試點地區從事商務、交流、訪問等經貿活動的特定國家和地區人員,進一步優化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這一條由移民局、外交部制訂政策保障措施;為境外人員赴試點地區旅游就醫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逐步優化就醫環境,推動境外人員在試點地區無障礙就醫,這一條由外交部、移民局、衛生健康委等支持和指導。

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建設也已提上日程,有可能實現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從試點地區海港口岸入境實行15天免簽政策。

支付方面,試點地區將率先推動移動支付、消費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