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重要性淺談論文(國際商務專業畢業論文)

时间:2024-06-02 08:48:54 编辑: 来源:

所有產品和要素均勻分布的世界即使存在,也是不穩定的。勞動力的分布若發生些微變化,整個世界就會自發的形成一個個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距離的中心-外圍結構。在這樣的結構中,參數的變化將會導致“斷續均衡”,即一旦區域專業化結構建立起來,即使經濟體中的條件發生改變,在一定時間還是會繼續存在下去的。但是當條件的改變達到一定的臨界值,專業化結構就會變得不穩定,從而出現另一種經濟地理結構。

2、聚焦與經濟增長

克魯格曼和維納布爾斯(1995)邁開了經濟地理邁向國際貿易的第一步,他們建立起了產業聚集和國際貿易之間的橋梁,這篇文章被后來的學者們認為是經濟地理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帕格和維納布爾斯(Puga&Venables,1996)在多產業的均衡方面又進一步深化,提出了聚集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他們從工業化的角度出發,分析產業聚集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他們將制造業的發展作為聚集的一個動力,而不再僅僅局限于運輸成本的降低。我們已經知道,不完全競爭、運輸成本和投入――產出關聯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刺激廠商在接近市場和供應商的地方生產。而這種聚集使得某些國家的工業化程度提高,同時也具有了較高的工資。如果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繼續膨脹,會使得該國的工資過高,刺激廠商從該國轉移到非工業化的外圍進行生產。如果產業繼續膨脹,外圍國家也會逐漸變為工業化國家,進而廠商會繼續向更加落后的國家轉移。這種過程不斷重復,工業化就猶如一股浪潮,從中心國家逐漸波及外圍國家。在不同的行業中,產業間關聯較弱的行業,處于上游位置的行業或是勞動密集度較弱的行業,在工業化的蔓延中會先行調整,然后再波及到其他行業。

鮑德溫和福斯里德(Baldwin&Forskild,1997)借助內生增長理論的分析方法,也提出了一種新的地理和貿易模型。這個模型中的循環因果涉及到的不是要素的流動而是要素的積累,擁有較大市場的國家往往會進行較多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又進一步擴大了該國的市場。

3、貿易政策與經濟福利

新貿易理論認為,單邊貿易壁壘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該國國內產品的價格。鮑德溫(1999)利用存在聚集力的模型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并指出聚集力的存在強化了貿易保護的降價效應。然而這種效應是從一系列簡化的假設結果。雖然單邊貿易保護政策,從提高本國工業生產份額這個意義上說,可以促進本國工業化的發展,但這也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的,這需要一定的條件,其實貿易自由化也可以促進工業化的發展。帕格和維納布爾斯(1997)首次對貿易自由化促進工業化發展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指出單邊自由貿易政策與進口補貼雖然在吸引外資的效果上較為接近,但是前者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福利。

鮑德溫和福斯里德(2002)詳細分析了自由貿易協定所帶來的經濟影響,他們指出全球經濟自由化有利于大國而不利于小國。在多邊自由化過程中,最小的國家首先失去其所有工業,隨著自由化的推進,其他國家依市場規模小于平均市場規模的程度,依次變為“邊緣”國家。當貿易完全自由化時,所有工業將集中于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如果這些國家之間取消貿易壁壘,就會形成很大的市場,從而引起投資創造和投資轉移效應。而自由貿易協定的成立會使成員國的居民實際收入增加,非成員國的經濟利益受損。而貿易集團的形成,也會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作用,從而導致一種“多米諾”效應,導致貿易自由化向全世界逐步擴散。

【參考文獻】

[1] 藤田昌久、保羅・克魯格曼、安東尼・J・維納布爾斯著,梁琦主譯:空間經濟學――城市、區域與國際貿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保羅・克魯格曼著,張兆杰譯:貿易與地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 安虎森:空間經學原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1. 國際貿易地理論文

2. 國際經濟論文

3. 經濟貿易地理論文

4. 關于國際經濟的論文

5. 關于國際經濟的論文免費下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