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印度俄羅斯恢復美元石油貿易(詳細講述一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

时间:2024-05-20 19:19:35 编辑: 来源:

投資額增加29倍,從8.1億盧比增至241.5億盧比。

印度國內和國外壟斷組織在印度投資增加132.5%,從47.83億盧比增加到106.93億盧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財團資產總值從1958年的45.44億盧比增至1966年的131.94億盧比,增加近2倍。

在農業方面,尼赫魯的戰略是實行鄉村發展計劃和實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評議會制度,使其成為農村基本經濟行政單位,要求10年內把全部耕地納入廣泛的發展計劃,并在美國專家的建議下實行農業精耕計劃,集中使用高產品種、化肥、農業機械等現代化技術,以達到大幅度增產目的。但該計劃當時基本上未能實行。

1964年尼赫魯去世后,繼任的夏斯特里拋棄了尼赫魯的上述戰略。其間,工業增長一倍,而農業只增產14%,年平均增長率為1.5%。而且農業生產很不穩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現一次減產,有時甚至出現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農業生產低于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連續兩年災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戰爭和美援的中斷,形成了糧食恐慌、通貨膨脹、外匯短缺和工業減產為特征的經濟危機。農業生產的停滯和倒退嚴重影響了工業的發展。

三、第三階段:

1966~1984年,即從三個年度計劃,經過“四五”、“五五”、“六五”計劃到英·甘地逝世,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著重發展農業。20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糧食恐慌,糧食庫存全部耗盡,配給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國進口小麥來維持,從而使印度對美國和世界銀行的依賴加深。為改變這種狀況,在美國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英·甘地開始實行所謂“綠色革命”,即農業發展新戰略。

在工業方面,給國內外私人投資提供新機會,開展放松工業許可證政策,將14家大銀行(存款總額占全國56%)收歸國有,對壟斷財團新建和擴建進行審批等限制措施。在這個時期,對農業和能源動力方面的投資比例增大。農業投資比重從“三五”計劃(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計劃(1969~1974)的23%。工業企業的投資從20%下降到18%。

“六五”計劃(1980~1985)對農業的投資占25.4%(“五五”計劃為21.7%),能源動力開支占28.1%(“五五”計劃為26.2%),工礦業開支占15.4%(“五五”計劃為18.7%)。“六五”計劃期間預計國民收入增長率為5.2%,人均收入增長率為3.28%。

四、第四階段:

1985年至今,經過“七五”、“八五”、“九五”三個五年計劃,即從拉吉夫·甘地執政后,印度各屆政府開始經濟政策的調整與經濟改革。進入20世紀80年代,英·甘地執政時,印度就開始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但調整幅度太小。

1985年拉吉夫·甘地執政后,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問題與困難較多。1991年拉奧執政后堅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績顯著,但仍存在問題與困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