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四川華西海外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招聘(晉商的育才文化是怎樣的?)

时间:2024-06-10 03:28:24 编辑: 来源:

;1> 以商養儒 興基礎教育

晉商在創業之初是靠勤勞而致富的,他們很快就悟出一個道理:要成就大事業, 僅僅依靠勤勞節儉是遠遠不夠的,必需廣納賢良和培育人才。

晉商的人才戰略是分兩步棋走的:第一步是“納才”。招納家鄉初通文墨的子弟 “學生意”,稱為“學徒”或“小伙計”,包吃包住培養三年,然后擇優錄用。第二步是“育才”。山西地處黃土高原,土地貧瘠,十年九旱,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那有余錢供子弟讀書。

其時,讀書人如鳳毛麟角,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讀書是為了求取功名利祿,他們根本瞧不起生意人。晉商很難招聘到可用的人才,為了徹底擺脫困境,為了商業持續發展,迫使晉商扎扎實實從基礎教育抓起。他們把千辛萬苦掙來的錢拿回家鄉興辦義學,聘請學識淵博的先生執教,本村和鄰村的兒童兼可免費入學。此風欣起,山西人文蔚然,蒙館、經館、私塾如雨后春筍遍布三晉大地。

晉中市靈石縣段純鎮羅鋪村的康家祠堂旁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大碑樓,是為紀念德高望重的儒商(太學生)康玄而立,大清乾隆三十二年(61人)捐銀公建,其中有貢生4名、太學生7名、廩生27名、生員23名。從這塊碑中可以看出清朝初年,居住在崇山峻嶺中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家族,總人口最多也不過500余人,其中約占半數的婦女不許讀書,竟然有如此多的讀書人。他們的學位雖然不高,但在舊中國教育史上也屬罕見。從康氏家“崇文重教”的例證中可以見微知著,清康乾盛世山西城鄉普及基礎教育已大見成效。

<2> 以儒興商 重職業教育

晉商獨創的“身股制”和“銀股制”原本是山西農村鄰里之間互通有無、周急濟困的生活習慣和互助友愛、樸實可信的處事方式。他們在農業文明向商業文明進化的過程中,摸索出一條“一人出資,眾伙共而商之”的興商求富之路。為了確保各方權利不受侵害,他們把資本所有者的合約投資和勞動者的經營管理才能整合在同一個產權制度框架內。通過資本流轉和商業運營而獲得利潤,勞資雙方合作共贏;然后通過合理分配剩余價值,東伙共同享受經營成果。

晉商以激勵經營人才為主的“身股制”,為青年才俊構建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深深地吸引了家境貧寒的鄉村青年,那些已獲取生員功名的莘莘學子,紛紛放棄學業,義無反顧地挑起行李投奔商號“學生意”去了!他們找到又一條理想的人生道路,誰還愿意寒窗苦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呢 ?

晉中農村有句俗話:“秀才入了字號,改邪歸正了”。鄉間學子和有為青年通過鋪保引薦,再經過嚴格的口試和筆試進入字號,等于考入職業技術學校或商學院,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半工半讀的職業教育模式。

晉商以宗法約束為特征的 “鋪保制”和嚴格的“ 鋪規制”,形成強烈的制度文化氛圍和嚴培養、硬約束的組織環境。激勵學徒奮發上進。家庭貧寒的農家子弟十二、三歲放棄學業,帶著祖宗的訓示,親人的期盼,依依不舍地離開故鄉,踏入商號的門檻開始“熬人”。無論今后職務是高是低,也不論今后是貧是富,他們 的行為優劣都會反映到家鄉,受到族長的褒獎或懲處。如果因為品行不端而被字號解雇,丟了飯碗,便無顏去見家鄉父老,更不敢去面對舉薦者。

新學徒入門先從打雜開始,同時學習商號的規矩禮儀和專業知識;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地理氣侯、物產特色和民情風俗等。有些大商號還聘請外籍教員,專門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熟習各國的法律法規、政體商情、外交慣例等等 。徐珂寫的《清裨類鈔》,其中有一段話:“其在蒙古者通蒙語,在滿洲者通滿語,在俄邊者通俄語,每日昏暮,員工皆手一編,學習語言文字……”

商號有意把品學優秀者分配到苦寒地區的分莊熬煉心志,然后再分配到大碼頭、商業重鎮實習鍛煉,業內叫“練習生”。越是經濟效益好的字號學習氣氛越濃厚,對學徒的管束越嚴謹。掌柜身教言傳,伙友相互切磋。商號把學習和實習、理論與實踐、品行與命運、業績和利益緊密地咬合在一起,因材施教,量才而用。

通過嚴格的職業教育和商場歷練,由學徒到掌柜,由平民到富豪。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為家人帶來榮耀,同時也為家鄉帶來福祉。他們發財之后回鄉修橋補路、賑災濟貧、辦學育人、潤澤桑梓,同樣受到各級官府的表彰褒獎,成為官府衙門的座上賓。自古仕途坎坷,商路則更加艱險!經商亦可謂修身齊家、濟世利民之計,也可與仕途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有了錢再買個功名,捐個官銜也令世人仰慕,同樣在社會上施才展志,實現報效家國的人生理想。

農家子弟在商號長期供職而獲得“頂身股”,在鄉村也是光宗耀祖的事,農家女子能嫁給一個生意人,一輩子吃穿不愁。由儒入商,苦熬數年再不濟也能“頂到幾厘生意(股份)”,全家人可以享受小康生活。不會像哪些潦倒的儒生,連行乞要飯都不會。其實從小伙計打熬到掌柜的只是少數人,大多數是普通職員。只要人品好,兢兢業業辦事,就會被長期錄用。為人忠厚,業務嫻熟的老商人同樣會受到尊重,不斷增加薪金和股份。山西人不慕虛名坦然經商,他們把經商視為讀書人明智的選擇。

晉商的職業教育直接與清廷的科舉教育爭奪生源,山西大多數儒生都不去參加府試,引起了山西官員的特別關注。雍正二年,山西巡撫劉於義上奏朝庭:“山右積習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以故士風卑靡。”

雍正皇帝的御批是:“山右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朕所悉知,習俗殊為可笑。”

筆者認為:殊為可笑的不是山西人,而正是雍正皇帝自己。清朝政府固守的科舉取士制度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在人才爭奪方面他已經輸給了晉商,還不清醒。至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狀元張謇也辭官下海創辦實業去了,學貫中西的渠本翹也辭去日本領事之職,回山西經營實業去了。晉商不僅經濟實力雄厚,富可敵國,而且在教育方面更勝一籌,開創了中國職業教育之先河。

<3> 商儒并重 強素質教育

晉商把培養高素質人才看作商戰策略,“以商養儒、以儒興商、商儒并重”是晉商成功的法寶。 晉商的財東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開明曠達的胸懷,源于山西商人老鼻祖白圭的 “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使之逐魚鹽商賈之利。”

晉商的財東們一般不參與號事,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物色選用總號掌柜和開拓新市場上。讓大掌柜們自主操盤,施展智慧。晉商的財東們像高明的養蜂人一樣,只需選擇好蜜源,培育好蜂王即可坐收紅利。例如:商界久負盛名的榆次常家,極具士魂商才的常維豐的墓志銘中寫道:“君性明敏,事宜張弛,一經裁決,立即決焉。每任一人,皆精明強干,以故生理日盛,富甲一方。”

又例如:祁縣財東喬致庸本人就是學識淵博的儒生,他深諳以儒興商之道。喬致庸重金聘請閻維藩擔任“大德恒”票號的大掌柜,又親自登門請儒生高鈺籌建“大德通”票號。僅僅幾年的時光,喬家兩大票號在全國各大城市都了設立了分號,生意十分興隆。“大德恒”與“大德通”并駕齊驅,后來者居上,成為經濟實力最雄厚的票幫翹楚;還是山西票幫整體衰落時,最后退出歷史舞臺的三家票號中經營效果較好的兩家。高鈺、閻維藩二位大掌柜功不可沒。

晉商的掌柜們三權在握,即:資金調撥權、人事任免權、經營管理權。他們不僅是慧眼識才的伯樂,而且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他們不僅善于理財而且善于培育人才,各家商號,各位掌柜手下又凝聚了一群如工蜂般的采蜜能手。晉商近乎苛刻的人格訓練、儀態錘煉和知識培養,為晉商集群化發展,集團化推進迅速占領國內外市場,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品德高潔、業務嫻熟的各類商用人才。

晉商文脈一代傳一代,延續了數百年。一批又一批素質高,聲望重的商業奇才脫穎而出,凝聚成一支又一支龐大的貨通天下的“貨幫”。山西著名的四大商幫是“太汾幫”、“忻代幫”、“澤潞幫”、“臨襄幫”,其中太汾幫資本最雄厚,在往返蒙古,新疆乃至西伯利亞的龐大的商幫隊伍中,光“大盛魁”一家就有16000多頭駱駝。“晉商貨幫”究竟有多少處商號,已無法統計了。據遺存史料記載,單是太谷曹家在各地就有640多處分號。歷時300余年,發達時從業人員約37000余人。

在“太汾幫”的老家,經濟最繁榮活躍,資本最雄厚的晉中地區,崛起了又一支以祁縣、太谷、平遙為主力軍的匯通天下的“票幫”,據遺存史料記載,晉商票號鼎盛時共有43家總號,在國內外126個城鎮設立分號566處。

晉商的每一家字號都有一套獨特的經營方略,晉商的掌柜們那一個不是“五車奇蘊胸、雄才腹內藏”的理財高手。如果沒有真本事,豈敢在強手如林生意場上搏弈;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財東們也不會把真金白銀托付給他們經營管理。

各家商號都十分注重信譽,越是經濟效益好的大商號越重視職員的道德教育。“利以義制 、名以清修”是山西各大商幫治理的道德標準。其“德通天下”、 “貨通天下”、 “匯通天下”、“利通天下”的文化理念,不僅積累巨額商業資本,而且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富有開拓精神,懂經營、善管理、精核算并且具有敏銳的市場意識的商業奇才。

晉商有一種高尚的商人節操和家國情懷,逐利與求義并重。甲午戰爭之后,清政府官員被外國列強的洋槍洋炮嚇破了膽,一面割地賠款,一面感嘆弱國無外交。

晉商卻以其驚人的膽略和超人的智慧,橫跨歐亞,飄洋過海,在日本的東京、橫濱、神戶、大阪;朝鮮的新義州、仁川;俄羅斯的莫斯科、彼得堡等地開設山西合盛元銀行xx支店,堂堂正正的掛牌營業,賺取洋人的錢財,為中國人爭了光。合盛元銀行不僅為留學生和海外僑胞提供了匯兌方便和優待而且維護了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民族尊嚴;不僅開創了中國金融機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新紀元,而且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示了晉商的雄才大略。合盛元銀行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家國際化的銀行 。

<4> 文脈延綿 促社會教育

由于外資入侵和官僚資本的重重擠壓,連年戰亂和兵匪掠搶等不可抗拒的原因所致,晉商五百年鼎盛春秋大勢已去,經濟實力整體衰弱了,大多數商號關門息業了。但是他們精心培育的人還在活動,文脈還在延續,被迫分流到社會各界的人仍然發揮著他們的專業技術和才能。

山西商人素有跨國經商和海外游學的經歷,使他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洞明了世事,認識道中國被動挨打的原因是政局腐敗和科技落后。為了復興家業,為了振興中華,那些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