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設計感受與體會(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設計感想)

时间:2024-06-02 19:21:14 编辑: 来源: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形式。

二、訂貨(簽約)

在簽訂《購貨合同》過程中,主要對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包裝、產地、裝運期、付款條件、結算方式、索賠、仲裁等內容進行商談,并將商談后達成的協議寫入《購貨合同》。這標志著出口業務的正式開始。

三、付款方式

我們采用的付款方式是信用證付款方式。信用證是保證出口商收回貨款的保證文件。我們應注意的是,出口貨物的裝運期限應在信用證的有效期限內進行,信用證交單期限必須不遲于信用證的有效日期內提交。

四、備貨

備貨在整個貿易流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須按照合同逐一落實。備貨是決定配送成敗的初期工作,如果備貨成本太高,會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五、通關手續

通關手續極為煩瑣又極其重要,如不能順利通關則無法完成交易。1、屬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須辦出口商品檢驗證書。2、須由專業持有報關證人員,持箱單、發票、報關委托書、出口結匯核銷單、出口貨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檢驗證書等文本去海關辦理通關手續。

六、提單

提單是出口商辦理完出口通關手續、海關放行后,由外運公司簽出、供進口商提貨、結匯所用單據。

七、結匯

出口貨物裝出之后,進出口公司即應按照信用證的規定,正確繕制(箱單、發票、提單、出口產地證明、出口結匯)等單據。在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有效期內,遞交銀行辦理議付結匯手續。

通過實習我對所選的國貿專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對外貿這個職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確了自己在應注意的問題,通過這次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熟練掌握好本專業的知識

在寫函電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了外語的重要性,外語是我們對外交流的橋梁,因此在以后的學習中必須加強對外語的學習,同時加強口語的練習,這是我們搞外貿的基礎,因此必須掌握好這門工具。對于外貿專業人員而言,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寫傳真、書信。如果專業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很難勝任工作,甚至會影響業務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實習中要求我們加強英語的學習,掌握外貿專業術語基礎。

3)加強社會實踐

通過實習我發現外貿這專業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它不光要求我們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必須具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還必須加強社會實踐,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來適應專業的要求。

4)加強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外貿工作同時是一個涉外行業,因此對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對外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因此必須加強自己各方面素質的修煉如禮儀等。

我們現在所學習的許多國貿課程,都是很系統、很全面的。但是,在外貿業務中,并非每門課程都會運用到。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每人都有指定的工作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分工合作,而實際操作中我們也是這么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按角色完成著各自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分工中合作,這也是我們此次實習的另一收獲。這使我確實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作用。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都必須隨時處于一個團隊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們能夠順利完成此次實習,與大家的努力與協作是分不開的。雖然在實習期間,我們沒有接到外貿的業務,但是老師告訴我們,每一筆買賣都不是個人能夠完成的,都是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的結果。所以一定要重視團隊協作精神。

職業技術學校開辦哪些課程

職業學校的專業怎么來課程怎么開發

職業學校開設校本課程,增強了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有利于達成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許多職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校本課程的開發,有的學校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預見,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成為職業學校教師當前與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因此,探討職業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積極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校本課程即學校課程或學校本位課程。校本課程是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學校教師對本校的環境因素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針對本校學生進行編制、實施、評價的課程。可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內容的,以教育目的為導向的課程。

職業教育指向學生認知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提升,在這種提升過程中,校本課程更應該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為本校學生的發展創設最有利的信息環境,促進個性的潛能向現實職業素質的生成。因為這種課程是“校本化”的,是學校和教師依據職業教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結合本校實際,整合優化各種職業課程資源,而創設和營造的、最適合于職業學校學生成長的信息載體。

如果把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視為國家課程的附屬課程,當作“對口單招”升學考試科目的延伸,就曲解了校本課程;如果僅僅認為職業教育的校本課程是國家下放課程管理的的一種措施,認為校本課程就是學校隨意開設選修課和編寫補充教材,就簡單地理解了校本課程;如果認為職業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可以不顧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要求,就孤立地理解了校本課程;如果認為職業教育的校本課程僅僅是一種表面熱鬧的課程形式,就淺薄的對待了校本課程。

可見,開發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要指向人的發展,指向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指向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只有在這個宗旨下,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關系,才能使三者相輔相承,相互滲透,有機結合。進一步說,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在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指導下,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職業化的校本課程設計。既要重視課程的職業方向的建構,又要重視過程性建構;既要重視職業課程的預成性,又要重視職業課程的生成性;既要重視專業性,又要重視綜合性;既要重視專業表層的趣味性,又要重視專業深層的研究性。簡而言之,職業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職業技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唯有如此,校本課程才是和職校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的,也才是和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職業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注重本校辦學實際、專業特色、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研究性、綜合性和創新性。

1、依據本校實際,選定課程主題

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從本校的實際出發,這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學校處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有著什么樣的職業教育資源,什么樣的辦學規模,什么樣的專業特色,什么樣的學生,都是需要校本課程開發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過分析和研究才能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職業取向和起點。起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定位。這種定位是不能忽視,也不應該忽視的。我們不是常常要創辦特色職業學校嗎?不是隨便說說什么特色就是什么特色的。這里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學校的外部地理環境因素,城市學校不同于農村學校,同是城市或農村學校的地理環境也不盡不同。這種地理環境的不同就影響著職業學校的辦學風格。當然 ,我們不是給環境決定論以借口,而是要重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作用。學校周圍都是電子科技工商業,就應該重視對電子科技職業課程的開發;學校周圍遍布旅游景點,就應該重視對旅游職業課程資源的開發;學校周圍都是種植業,就應該重視生物生長及應用方面的專業課程開發。另一個問題是學校的內部環境。具體地說,一個是物的環境,一個是人的環境。物的環境是指學校的場地、校舍、實驗實習的裝備、設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專業教師的素質,專業設置、學校的班級、人數、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職業教育傳統。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是要在對學校內外諸種因素分析的基礎之上,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和專業內容的大致走向。這種大致的專業走向,是要經過廣泛而認真地討論和分析的。

2、分析專業設置,開發職業特色

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理應重視職業學校辦學的專業特點,這是無須爭辯的。需要我們研究的是,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既要開發出專業特色來,又要具有實用性和發展性。

所謂開發出特色來,就是要使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有別于其它學校的校本課程;即使是同類專業的學校,其校本課程也不能雷同。這就要分析本校的專業設置和歷史沿革,哪些是長線專業,哪些是短線專業?選取個別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專業作為開發校本課程的主線。所謂實用性,主要指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必須與本地的經濟發展相適應,以培養出經濟建設需要的有文化、懂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另一個問題是,校本課程要與本校的主干專業和教育教學條件相適應,以便使校本課程的實施落在實處。所謂發展性,就是要充分分析和預測當地經濟發展的趨勢、科學技術在經濟中運用的動態以及學校發展的潛力。使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在一段時間內不至于落后經濟技術的發展。

也就是說,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要體現出本校的職業特色。這種職業特色既是課程本身的生命力,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動力和學校發展的一種潛在的動力,進而為達成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服務。

3、選擇專業主干,融合綜合知識

校本課程的綜合性,既指文化知識的綜合,又指專業知識的綜合;既指專業技能的綜合,又指綜合實踐活動。心理學的實驗研究表明: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是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遷移現象。我們在教學中所倡導的”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就是指的學習遷移。學會了一門外語,有助于學習另一門外語;加強聽說訓練,有助于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書畫不分家,車工、鉗工是一家等等,都是指的學習遷移。學習遷移理論為我們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要考慮知識的專業性,也要考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

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闊知識視野,鍛煉和提高職業能力,促進職業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的文化知識素質、專業知識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勞動技術素質全面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知識與技能是整合的、有機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種知識和技能強加在校本課程之中;而要以某一專業為主線,將綜合性的知識和技能有序地、自然地蘊含在校本課程之中。

4、注重過程設計,引導學生探究

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也要重視研究性。這是因為,校本課程更貼近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課程不僅是一種結果,更是一種過程。只有具備研究性的課程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探究、發展。不能把校本課程看成是物化的,靜止的的文本狀態,而是要把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視為更加鮮活的、創新的活動形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與創造的、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技能水平提升的學習活動過程。只有飽含研究性意義的職業技術教育校本課程,才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開發。

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只有具備研究性,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作為教師,我們深有體會的是,在過去的教學中為了完成教材所規定的任務,教學大綱所設定的目標,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啟發式”教學方法。可是,我們在教學之后會覺得,無論怎樣的啟發總是有限的.或者說是表層的,無法進入深層次的領域。

值得說明的是,啟發式教學沒有錯.而且是必須發揚光大的。問題的關鍵是,在過去的教學與訓練模式下,讓我們這些專業教師啟發的太累了,稍有不慎就啟發不起來。如果我們開發的校本課程具有研究性,它本身就有啟發性,何愁學生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呢。所以,職業學校的校本課程,應該將研究性貫穿于始終。

5、設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