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論文(國際貿易實務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时间:2024-06-02 12:40:47 编辑: 来源:

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和外資密不可分,驅趕了就會使經濟崩潰。

中國不必實行緊縮政策,如果這樣的話,是等于讓中國自己的錢退出經濟主戰場,讓外資和游資主宰中國經濟,到頭來使中國自己的資金無用武之地。

國家要把股權分置改革放緩,股權分置主要是國有股分置,通過解禁來和市場爭利(資金)不是好作法,國家可以將分置期由3年改為30年。大大減緩解禁速度,對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國家要對再融資進行嚴格控管,對上市企業,要實行效益監管,股價監管,如果由于再融資造成股價下滑,必須由再融資的錢向股東賠付,這樣就不會產生惡意圈錢的行為。

至于印花稅真不是個問題,降和不降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家去年收了2000多億印花稅,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億了,降了也沒多少,與解禁比,與再融資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 應有的放矢治理結構問題,不好給中國經濟亂念緊箍咒。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云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么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于國內。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于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于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 *** 也是長期處于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后涌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并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于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并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并不等于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于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楚游,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后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么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于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于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并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并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準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楚游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準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對中國市場的影響(論點和結論)

就中國目前的發展來說 通貨膨脹不可阻擋 就現在而言 自然災害 以及分類分子 即便是加入了WTO 那么對于中國來說沒有什么很大的好處 只是加劇了中國的企業毀滅性的加快 要不是 調控一下 中國的企業 前途渺茫啊 畢竟 中國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 程度 簡單的說 現在推行的 塑料袋收費 真的控制了白色垃圾嗎?? 國際經濟的發展 自由他的緣由 但是中國 很虛 好了過多的就不說了 政治上的東西 還是少涉足的好

試分析國際貿易的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這個只要對比一下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就知道了

在現在這種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里,如果國際貿易做的不好,顯然,此國家的經濟就會遠遠落后于別國。

聯系國際貿易理論知識,談談如何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論文3000字以上。

論如何發展中國對外貿易

我國近幾年采取的對外貿易發展措施主要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合作,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進程加快、對外貿易活力進一步增強等。但最關鍵的是要實現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躍升至2010年的29740億美元,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

但是要想在未來取得長足的發展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外貿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中國出口產業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資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環境成本還比較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一些行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將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進程,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積極主動參與并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繼續加強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針對中國與貿易伙伴的爭端和摩擦,我國要積極主動的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目前我國貿易摩擦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鞋類、輪胎、汽車零部件、鋼鐵和化工產品,爭議問題主要涉及知識產權、貿易平衡、公平貿易、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敘述:

(一)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美國房地產景氣狀況仍在下滑,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受此影響,美國近幾個月耐用品訂單和工業生產不斷下滑,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走高,個人消費正趨于疲軟,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還在上升,美元對歐元和其他貨幣繼續大幅貶值。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受美國經濟減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也將進一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已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比1月份預計再次調低0.5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由2007年的2.2%回落到今年的0.5%,歐元區由2.6%回落到1.4%,日本由2.1%回落到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也將回落1.2個百分點。IMF認為,美國正在發生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幾率為25%。同時,IMF還預計,國際貿易增速將由2007年的6.8%回落到今年的5.6%。

⑴美國經濟形勢與美元匯率走勢;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2.2%,為近年來最低水平。2008年美國經濟繼續呈現疲弱態勢。反映制造業發展狀況的ISM制造業指數在1、2月連續低于50,處于走弱狀態。總體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1.7%,降幅為14年來最高水平,已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較上年同期下降19.4%。新屋銷售2月份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下降1.8%,連續4個月走低。個人實際消費增長自去年12月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今年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4.5。在樓市降溫、次貸危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情況下,就業市場嚴重受挫。2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下降6.3萬,創5年以來最大跌幅,當月失業率為4.8%,3月份進一步升至5.1%。

自去年9月份以來,美聯儲已連續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已累計降低3.25個百分點至2%。美國國會和布什政府已就財政刺激方案達成一致。整個方案分兩年實施,2008年落實1520億美元的退稅,2009年落實160億美元的退稅。但是,美聯儲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經濟舉措對化解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作用目前還不明顯。一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0.6%,經合組織(O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