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國對美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現狀(中國機電出口產品為何遭遇壁壘)

时间:2024-06-11 22:07:20 编辑: 来源:

>信心指數呈現逐月下滑的趨勢(見圖4),

將進一步加深國內消費需求的下調。在外

需市場萎縮、內需市場不能有效啟動、投

資更為審慎的情況下,如果經濟增長的

“三駕馬車”同時放緩,將影響到中國經濟

的可持續發展。08年第4季度農民工的提

前返鄉可以視為在外打工多年,給自己提

前放的一個春節長假,但09年春節過后,

如果大量農民工不能順利返城就業,將有

可能進一步引發社會問題。

09年外貿進出口展望

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深化、實體經濟

下滑的加速,0 9年全球經濟的衰退將加

深、國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將加劇,全

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將進一步增

大。2009年發達經濟體將會陷入經濟衰退

的境地,參照歷史經驗,發達國家政府應

對危機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經濟自保的做

法,這將對我國的出口形成不利影響。

從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及進展的過程可

以看出,“危機時期,政府的作用比任何時

候都重要”。為緩解出口企業困難、保持對

外貿易穩定增長,08年12月24日,國務

院推出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穩步推

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善進出口金融服

務、擴大國內有需求的產品進口、促進投

資和貿易互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

強和改善多雙邊經貿關系等7項最新政策

措施,通過減稅、擴大政策性銀行出口買

方信貸、增加先進技術與關鍵設備及元器

件及重要能源原材料等產品的進口、引導

與鼓勵外資投向、便利通關手續及降低通

關費用等措施,緩解出口企業的困難。

2009年,與發達經濟體的衰退相對應

的是,新興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

主要推動力量。我國政府還應加強對新興

及發展中經濟體的外貿基本設施投入,以

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因發達經濟體外需放緩

對國民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增

長的變化歷史(見圖5),在經濟危機來臨

階段、我國進出口增長在經歷短暫的快速

下滑之后,都會迎來快速反彈的走勢。

圖4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化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我國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出口商品結構落后,產品檔次較低。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2年學術年會上介紹,當前世界貿易壁壘的80%來源于技術性貿易壁壘。近年來,我國有60%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了我國出口總額的25%。另據商務部統計,2002年機電、輕工等六大產業的21類產品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受阻企業高達71%,受阻產品比例達39%,損失金額170億美元。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了減少國際市場份額、失去貿易機會、退出市場,削弱產品的競爭能力,并使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給我國出口帶來長期的負面效應。因此,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對策略,以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已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策

實施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戰略

從實踐看,推廣和使用國際標準,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徑。截止到2001年,我國在19744項國家標準中,僅有8621項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采用率僅為43.7%,而WTO大多數成員方這一比例數在70%左右;在這8621項雙采標準中,絕大多數是等效或非等效采用,等同采用的比例僅在10%左右。對此應采取以下措施:①轉化標準。既組織專門的人力、物力認真研究和積極推廣使用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并轉化為我國等同的標準,以此來確定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繼而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②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目前,國際上采用的標準很多是發達國家的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轉化而來的,充分反映了發達國家利益和經濟技術水平,而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卻寥寥無幾,這對我國是不利的,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使其能反映我國的利益和要求,無疑有利于突破TBT限制。

實施企業及產品的認證戰略

企業應積極開展并加強ISO9000和ISO14000的認證工作。企業取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重視其衍生出來的行業或專業的質量保證,有利于促進我國質量管理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并獲得良好的國際市場信譽;企業同時應取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該認證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增強,很多跨國公司或政府采購,逐步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

推進環保產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給予環保產業優惠政策,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促使其走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企業因把開發環保產品作為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從源頭做起,保證加工原料的質量,實施清潔生產,堅持走“以質取勝”的道路,實現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應強化環保執法,推行“綠色環境標志”制度;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基金”,為環保產品的開發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保基金。

全面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戰略

歐盟將于2005年1月1日實施電冰箱能效指令修訂的指令(2003/66/EC),該指令增加的兩個新指標為A+,A++級,達不到該指令的產品將會被逐步淘汰。而海爾產品早在1999年就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級能效標準,2002年又有6種型號率先通過了歐洲的A+節能標準,2003年又有4種型號產品通過了歐洲TNO檢測機構的A+節能認證,并獲得了節能補貼,成為中國節能電冰箱出口歐洲市場的第一個突破口。海爾電冰箱獲得A+節能認證可以說是高標準、高質量、高技術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個示范。所有企業都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來全面提高綜合競爭能力。首先,企業必須重視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結合本企業的自主開發,通過技術外溢和后發效應的協同作用,吸收、消化先進技術,將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提高到一個新的技術水平,并盡快地從比較劣勢向比較優勢轉變:其次,單純的技術引進往往難以得到較為系統先進的復雜技術,這是因為這些技術往往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入外商直接投資,在與外國企業的合作和競爭中,國內企業通過“邊干邊學”等溢出效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比較高,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產品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相對較低。因此,針對不同的國家對產品的技術性要求不同的特點,我國企業就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提高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利用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到國外去投資設廠,從而可以有效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

貿易救濟措施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可以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有關規定。該協議規定各成員國有關產品法規、標準、認證和檢驗制度方面實行非歧視性待遇和國民待遇,因此可以利用該協議要求主要進口國家消除歧視性、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于那些不合理的具有明顯歧視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還可以及時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尋求妥善解決;利用我國2002年10月1日實施的《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行規定》。如果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中遇到其他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或受到不公平待遇,企業可借助法律專家、技術專家、貿易專家等方面力量,進行調查取證,必要時可申請商務部對進口成員方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進行立案調查,以消除這些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正常發展;利用國與國(地區)之間的協調作用克服技術性貿易壁壘。即通過進一步加大多邊、雙邊對外協作力度,以爭取能逐步彼此承認各有關機關的檢驗、檢疫證書,以利簡化手續,降低成本,便利出口;構建我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了國家生態和經濟安全,保護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幼稚產業,我國應參照國際規范建立自己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一方面可以使我國企業改進生產以適應各種先進標準,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發達國家利用加工貿易和投資向我國轉移高污染產業。同時,也可使外國懾于報復的可能而減少歧視性的技術規定。建立并充分利用現有的TBT預警機制。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TBT的預警機制,加強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收集、整理、跟蹤和研究,為企業提供正確的導向;企業則應充分利用已有的TBT預警機制,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積極措施,突破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