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現狀(高分求《浙江省茶葉出口現狀,問題及對策》論文一篇,3000~4000字!)

时间:2024-06-01 03:14:25 编辑: 来源:

中小企業為主,努力把分散的企業組織起來共同應對貿易壁壘是一個重要經驗。1998年9月,美國蘋果協會醞釀對我國蘋果汁提起反傾銷調查,起訴稅率92%,72名國會議員寫信向美國商務部施加壓力,對我國企業裁定高稅率。在此情況下,商會把出口生產企業組織起來成立了蘋果汁分會共同應訴,并形成行業決議共同提高對美出口價格,為以后的勝訴打下基礎。在美國商務部27%終裁稅率出來后,我們仍認為是不公平裁決,商會與企業共同分析研究是否要起訴,企業表示即使起訴勝不了,也要表示中國企業維持自己權益的態度,一致同意起訴美國商務部。中方經過精心分析從七個方面指控商務部不公正,結果美國國際法院采納了中方的六個起訴要點,裁定中方勝訴,要求商務部重新裁決。2004年1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應訴企業全部裁定適用零稅率。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上訴美國商務部獲勝案例。蘋果汁反傾銷案由于組織應訴有力、出口有序,在前后長達5年的反傾銷應訴期間,我國蘋果汁出口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從反傾銷立案前出口8萬噸增長到2004年的42萬噸,年出口創匯從5600萬美元增長到2.54億美元。

3、迎難而進,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對700多種農業化學品實行新的苛刻的檢測標準,并對未列入肯定列表的農業化學品實行不得檢出的一律標準。2006年6-12月,我國有14種輸日商品先后被日方實施命令檢查,其中適用“一律標準”的共11項,涉及的商品主要為鰻魚、食用菌、蔬菜、茶葉、花生和蕎麥;日本厚生省對我實施監控檢查的食品共43種,其中列明違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監控檢查項目,涉及12種農產品,15種農藥殘留標準。這些商品均為過去屢次遭受日本各種貿易壁壘的商品,一時間造成出口企業不敢接單、進口商不敢訂貨的嚴重局面。

在商務部和國家質監總局的領導下,商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組織專家和企業成立了“日本肯定列表應對小組”,翻譯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并召開業界及專家研討會對日本肯定列表及對我農產品出口的影響進行評估,提出行業評議意見。在對日談判過程中,食土商會發揮了與日本行業組織有著廣泛合作關系的優勢,多次召開蜂蜜、大蔥、蔬菜、鰻魚等商品 “中日業界技術交流會”,對日本肯定列表中各項商品的檢測項目、檢測標準進行分析,并對照中國業界使用農藥的情況進行逐一分析、排查,還以中日行業名義向日本厚生省提出針對某一商品減少檢測項目的要求。經過民間交涉,日本厚生省對蜂蜜檢測項目由18種減少到8種。經過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對日農產品出口在2006年5、6月短時間內大幅度下降后,逐漸恢復性增長,2007年1-4月,對日農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1%,基本保持正常。

4、做好行業自律,促進爭端解決

許多貿易爭端是由于我國農產品產大于銷,出口數量劇增,價格劇跌和食品安全體系不完備造成的。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做好行業自律是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個重要途徑。蜂產品由于氯霉素超標被歐盟封關長達兩年之久,由于出口受阻,許多企業破產,蜂蜜收購價比白糖還低,許多蜂農破產。蜂產品分會做了幾件大事,一是邀請國外專家對全行業企業進行培訓并組織制定了蜂產品加工安全生產操作規范,二是邀請了國際著名養蜂技術專家組織了對蜂農的科學養蜂培訓,印制了數萬冊蜂病防治、科學用藥手冊,免費向蜂農發放,三是進口無氯霉素蜂藥免費向蜂農發放。由于行業措施得力,很快解決蜂蜜藥殘問題。歐盟專家考察后對蜂產品分會工作十分滿意,在所有動物源產品中,第一個解除了蜂蜜進口禁令。2004年出口蜂蜜同比增長了33%,達到1億美元。

5、建立貿易爭端預警機制,將貿易爭端化解在萌芽階段

在商務部的指導下,食土商會與國外同行業組織、商會會員企業及主產地政府合作建立了貿易爭端預警機制。國外的商(協) 會將得到的可能引發貿易爭端的信息及時通知商會,商會也隨時監控分析大宗商品出口,特別是出口劇增可能引發貿易爭端的商品動態,及時向會員企業發布預警信息,并實行行業自律,同時向地方政府通報、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安排種植加工,

五、關于提高應對農產品貿易壁壘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 加快農產品出口商品結構與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農產品出口增長方式。農產品出口應加速實現四個增長方式的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出口”向“質量擴張型出口”轉變;由“以原料性產品出口為主”向“深加工產品出口”轉變;由“應對國外的綠色壁壘”向“大力發展出口綠色有機食品”轉變;由“以掛牌出口為主”向“品牌出口為主”轉變。

(二) 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檢驗體系和認證體系,提高應對技術壁壘的能力。在三大體系建設中政府要重視發揮行業組織的力量。

(三) 當前WTO反傾銷協議及SPS協議還不完善,不能很好維護發展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內權利,建議政府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推動改進WTO反傾銷協議及SPS協議,從而利用多邊貿易機制來解決雙邊貿易爭端。

(四) 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中,積極爭取制定對發展中國家合理和有利的國際標準,保障我國權益。

(五) 建議政府部門在設立反傾銷應訴基金的同時,設立“反國外技術性壁壘基金”,鼓勵和幫助行業企業做好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工作。

(六) 進一步完善 “四位一體”的應對機制,特別是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把行業組織推到前臺,在政策上、資金上支持行業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七) 對待農產品技術貿易壁壘及引發的貿易爭端,不要單純從技術角度去對待和對外交涉,要從維持我國農民利益出發,從政治高度加大對外交涉力度。亞洲禽流感爆發后日本對泰國肉雞設限,泰國副總理親自帶隊赴日本交涉,結果泰國先于中國兩個月被日本解禁,先行占領日本市場。

來源:《中國農產品出口分析報告2009》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茶文化怎樣演變?

緒論部分

1.茶文化的定義:

①狹義的茶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表達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稱。②廣義的茶文化的含義:包括茶業的物質生產、流通活動和人類各種方式飲茶的精神內涵。

2.茶文化的性質是指:

①社會性;飲茶是人類美好的物質享受與精神陶冶。隨著社會的進步,飲茶文化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角落和生活的各方面。...至于平民百姓,居家茶飯,不可或缺。即使是粗茶淡飯,茶也是人民生活的必要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②群眾性;茶文化是一種范圍廣泛的文化,它雅俗共賞,各得其所。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茶的最初發現,傳說是“神農嘗百草’’始知茶有解毒功能和治病作用。隨著茶物質文化的發展,使茶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向著廣度延伸和深度發展。逐漸形成了固有的道德和民風民情,成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愛茶文人的加工,為后人留下了許多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所以說,茶文化是一物牽動眾心,這是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③民族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鄉彩多姿的茶俗,蒙古族的奶茶、維吾爾族的奶茶和香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鹽茶,主要追求的是用茶作食,茶食相融;土家族打油茶、納西族的“龍虎斗”,主要追求的是強身健體,以茶養生;白族的三道茶、苗族的三宴茶,主要追求的是借茶喻世,寓意為人做事的哲理;傣族的竹筒香茶、僳族的雷響茶、回族的罐罐茶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和飲茶情趣;藏族的酥油茶、布朗族的酸茶、鄂溫克族的奶茶,主要追求的是以茶為飲,意在示禮聯誼。

④區域性。

4.區域性。“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廣人多,由于受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社會風情的影響,造就了中國茶文化的區域性。如在飲茶過程中,以烹茶方法而論,有煮茶、點茶和泡茶之分;以蝕茶方法而論,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別;這就是茶文化區域性的反映。

3.茶文化體系的四個層次

1).物態文化--人們從事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即有關茶葉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學成份及療效研究……等等,

2).制度文化--人們在從事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范。如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等。

3).行為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

4).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

第一章

1.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的云南、四川一帶。

2.我國茶文化的發源地----“巴蜀地區”

3.我國古代早期茶葉傳播特點:

①.大致傳播路線是:從西往東,由南向北,南北交流;

②巴蜀是中國茶葉的傳播的源頭;

③早期的茶葉傳播和擴散是由于戰爭造成的。

4.唐代茶葉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

①.唐代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促進茶葉貿易;

②.唐中期后,茶的生產、貿易和消費的日益發展與唐朝實行的禁酒令有關。

③.杰出文學家和詩人對推動茶飲之風盛行有益。(李白、白居易、陸羽、皮日休、劉禹錫)

④.唐代的對外交流促進了茶葉的傳播。

5.什么是斗茶? 又稱為茗戰,是宋代茶人評比茶葉品飲技術的高下,形成的一整套品飲抹茶(細末綠茶)的藝術。斗茶要經過灸茶、碾茶、羅茶、候湯、燲盞、點茶6個步驟。

6.《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關于茶的專著。作者為唐代的陸羽。全書分為十篇,分為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

7.南宋榮西禪師到天臺、四明、天潼學佛,造詣深,被宋孝宗賜于“千光法師”稱號,他把茶籽帶回日本,并親自種植于福岡縣西南,并著有《吃茶養生記》(分為上下兩卷),大力提倡吃茶養生之道,日本飲茶風氣漸盛。他于被后人稱為“日本茶祖”, 《吃茶養生記》也成為第一部日本茶書。

8.全國分四大茶區:即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9.為什么高山云霧出好茶?

茶葉內含物質的形成和數量的積累經常受氣候,土壤等生態條件的影響而有顯著的變化。高山茶園由于周圍峰巒疊嶂,溪水縱橫,森林茂密,覆蓋度大,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形成獨特的生態條件,茶園又多分布于群山環抱的山塢之中,終年云霧繚繞,相對濕度大,日照時間短,漫射光多,茶樹常年生長在蔭蔽高濕的自然環境里,朝夕飽受霧露的滋潤,生長良好,因而芽葉肥壯,葉質柔軟,白毫顯露。

高山茶園氣候溫和,一年四季溫度變化小,晝夜溫差大,早晚涼,中午熱,白天溫度較高,能制造較多的有機物,夜晚溫度較低,因呼吸作用減弱,降低了有機物質的消耗,糖類的縮合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這就有利于茶葉中有機物的積累,提高氨基酸、咖啡堿、芳香油等有效成份的含量,因而茶葉嫩度高、品質好。

第二章

1.中國茶的種類,根據其初加工方法(或者說,根據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

2.綠茶根據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半烘半炒綠茶。根據鮮葉嫩度和成品茶質量可分為名優綠茶和大宗綠茶。

3.紅茶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質不同而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