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云南邊境貿易發展現狀分析(地理:我國陸上邊境口岸對外貿易的基本情況)

时间:2024-05-20 23:46:01 编辑: 来源:

3 %。教育的滯后發展直接制約了科技的推廣應用,流域科技推廣力量薄弱,部分地區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良種良法和一些與之配套的實用耕作技術難以推廣,作物單產水平比全省平均低20 %~60 %。保山地區和怒江州每100 萬人中自然科技人員僅40~50 人,約相當于云南全省平均的1/ 4。

3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云南怒江流域具有相對良好的邊境貿易與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且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又面臨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好機遇,流域開發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由于流域社會發展程度偏低,區域經濟滯后,生態系統脆弱,流域開發還面臨著貧困人口過多、資金投入乏力、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工程量大等問題。從流域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經濟系統角度分析,當前流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需要理順和解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3 個方面:即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恢復重建,流域產業體系重建與近、中期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的確立,以及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脫貧方式的選擇。因此,建議從以下5 個方面加快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3.1 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怒江流域地緣優勢明顯,生物、礦產、能源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區域開發條件;但由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滯后,自然環境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需要盡快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期在摸清資源量、質特征和確定區域發展阻滯因子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超前又切合區域特點的區域開發戰略。尤其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怒江流域資源開發強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迫切需要在原有區域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等問題進行全面探索和專題性研究,對諸如區域開發總體戰略、區域產業結構構建、產業發展優先序和開發投入機制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宏觀性、系統性、綜合性問題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和科學論證。

3.2 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實現生態經濟系統良性循環

坡地墾殖是怒江流域農業發展的最突出特征,也是流域內一系列生態環境演化的根源之一。按照國家生態建設規定,坡度在25°以上耕地,禁止種植任何農作物,必須退耕還林還草,云南怒江流域退耕的面積約為4 萬hm2 。由于陡坡墾殖的耕地在耕地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大,流域內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后,人口對耕地和種植業的依賴性過強;在目前情況下,大范圍實行退耕還林有必要但不大可能實現。因此,怒江流域陡坡墾殖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具體條件,采用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農林復合等多種方式分步進行。此外,在進行退耕還林還草時,應結合國家和云南省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的實施,選擇一批工程地質條件和水利建設條件較好的成片坡耕地,實行坡改梯,建設一定數量可持續集約利用的梯田、梯地,保障流域大宗農產品的穩定生產,促進退耕還林還草順利實施。

3.3 分步開發旅游資源,逐漸壯大旅游產業

怒江流域具有高山峽谷、少數民族風情和原始自然生態3 個資源優勢和1 個邊境地緣優勢,為旅游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于經濟、社會因素的制約,云南怒江流域旅游產業發展必須突出重點,選擇資源質量高、投資小、見效快、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景點優先開發。根據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環境特征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遠離客源市場等特點,近期旅游開發應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優先選擇開發部分高質量的景點 ,近期應重點開發怒江峽谷景觀、保山地區人文景觀和高黎貢山自然與生態景觀。開發旅游景點采用“兩線一片”的布局,即怒江峽谷線、保山人文線和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景觀片。近期可利用云南旅游業已有的良好周邊環境,優先開發(大理—) 六庫—上帕—開茨—丙中洛(或獨龍江) 、(大理—) 保山—龍陵( —瑞麗) 和(大理—) 保山—芒寬百花嶺(或騰沖—盈江) 3 條旅游路線。

3.4 加大生物資源的開發力度,培養新型生態產業

(1) 建立生物資源開發、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優勢產品和產業。

在充分開發天然生長的云南黃連、胡連木、云木香、杜仲、砂仁、獼猴桃、烏桕、油桐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生物資源的基礎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并選擇適宜地域,采用人工培養的方法,發展人工種植,彌補野生生物資源總量的不足,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和加工基地。

(2) 組建生物資源開發的龍頭企業,用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形成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帶動產業群體高效發展。

(3) 加大科技投入,從資源的精深加工入手,盡快使生物資源轉化為名、特、優商品,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價值,提高產業效益,把生物資源開發培養成為帶動流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3.5 以引進實用科技為主,增強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根據怒江流域近期產業建設的需要,采用特殊的優惠政策,多形式多途徑引進高素質、高檔次的科技人員,以人才引進為突破口,帶動支柱產業的發展。針對怒江流域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特點,在現階段快速引進和推廣適用技術,把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作為提高區域科技水平的重心。重點采用樹立科技示范典型、農民短期培訓、專題技術講座等方式,調動農民學習科技文化的積極性,以實用科技的先期介入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云南:從貿易節點到邊境城市 口岸大省新增長極如何打造?

進出口貨運量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貨運量657

5萬噸,同比增長42

8%,其中出口126

3萬噸、同比增長4%,進口531

2萬噸、同比增長56

7%

進出口額上半年,全省口岸進出口額達41

5億美元,同比增長25

5%

其中出口25

2億美元、同比增長9

6%,進口16

3億美元、同比增長61

4%

出入境交通工具上半年,出入境交通工具233

9萬輛(艘、架、列)次,同比增長20

4%,其中出境116

8萬輛(艘、架、列)次、同比增長21%,入境117

1萬輛(艘、架、列)次、同比增長19

8%

出入境人員上半年,各口岸出入境人員1378

9萬人次,同比增長19

4%,其中,出境678

7萬人次、同比增長18

5%,入境700

2萬人次、同比增長20

2%

數據來源:云南省口岸辦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毗鄰越南、老撾、緬甸3國,有4060公里的邊境線

在如此漫長的邊境線和廣袤的邊疆域土上,分布著16個國家一類口岸和7個二類口岸

23個口岸中,有3個航空口岸、2個水路口岸、1個鐵路口岸和17個陸路口岸,這些以瑞麗、河口、騰沖猴橋、磨憨和昆明機場為核心的口岸,形成了陸、水、空齊全,全方位開放的格局,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同東南亞、南亞的客貨運輸和經濟大循環的發展

變化 投入空前改造軟硬件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橋頭堡建設的實施,云南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中地位日益突顯,開放的腳步也越走越快

云南邊地及口岸成為變化最為明顯的區域

在鎮康縣城的南傘口岸,中緬兩國國門相距僅幾十米,兩國街道穿過國門無縫對接,邊民往來十分方便

啤酒、日用百貨、家電及農產品買賣是這里主要的國際貿易

口岸附近,南傘國際商務港、邊民互市區、國內貿易區等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

在瀾滄江出境的第一個碼頭關累口岸,貨運車輛正在將蘋果卸車裝船,兩國邊民乘渡輪過江,不少緬甸邊民把采摘的大紅菌賣給中國客商

碼頭的監控中心,新裝的監控設備可從各個角度觀察聯檢樓內外、查驗貨場、碼頭作業區的實時畫面,服務和管控效率大大提高

作為連接兩國內地,甚至第三國及入海口的商貿、物流、加工、金融、旅游和人文交流的公共平臺,云南省口岸近幾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2009年以來,全省集中開展了大規模的口岸查驗設施建設工作,口岸建設項目共計402個,共投入口岸建設資金11

93億元,開工和完成項目數和資金投入為歷史最多,完成了16個一類口岸新聯檢樓和查驗貨場建設、7個二類口岸聯檢查驗設施建設和貨運量較大的部分通道查驗設施改造,有效解決了制約云南省口岸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問題,進一步夯實了口岸通關基礎

目前,云南省口岸實現年進出口額近70億美元、貨運量超過1000萬噸、出入境人員近2500萬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達441萬輛(架、艘)次,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云南各口岸運行指標穩中有增

布局 口岸建設樹環形標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發展,孟中印緬合作機制的深化以及經濟走廊的謀劃與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進一步拓展,都要求云南省口岸按照國際規則實施改革、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管理、提高通關效率、加快口岸經濟發展

談及口岸未來的發展方向,云南省口岸協會籌備組經過調研認為:要優化布局,科學建設口岸

再把對外4條經濟走廊的建設作為經線,把對內打造云南沿邊經濟帶作為緯線,一張沿邊開放的發展藍圖就呈現出來

這將使云南省的口岸經濟、通道經濟更加繁榮,沿邊開放、富民興邊的效果更加明顯

演進 從貿易節點到邊境城市跨國、跨文化的貿易與交往古已有之,而貿易和交往有固定的流向,在國土連接點上往往雙方都會設立監管結點,于是口岸這一交互性節點便應運而生

雖然口岸不是世界貿易史的全部,但這并不妨礙它以翔實的數據、獨特的視角成為人們從經濟層面了解人類文明交往,特別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交往、貿易的窺豹之管,打開了一扇觀察、了解、對話世界的窗戶

云南省商務廳廳長熊清華說,但凡口岸所在之地,皆為通衢要津

從文化層面上理解,口岸是連接不同國界與不同民族的重要節點,這其中當然還包括了一個經濟發展的動態概念:隨著中國(云南)與周邊各國經濟發展的巨變,口岸發展進入了全新時代,口岸所在之處的交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不斷集散,為經濟的互聯互通提供了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充分保障

如今,云南邊境線上星羅棋布的口岸異彩紛呈,口岸作為一種經濟交往的空間表征也在發生變化,形象地說,正由村到鎮、由鎮向城演進

這樣的變化不僅是名稱的變化,更是體量和布局、功能和體制、發展途徑和目標定位的重構與創新

因此,站在今天的時間點上,我們可以這樣遐想:在不久的將來,大多數口岸所在地會是一個個宜居、宜商、宜文、宜游的現代邊境城市,一個成為由美麗社區、時尚街區、特色園區、生態旅游區構成的綜合集聚地帶

云南省邊境經濟貿易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我省邊境經濟貿易的規范管理,維護邊境經濟貿易的正常經營秩序,促進邊境經濟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特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邊境經濟貿易,系指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和邊境地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我省與毗鄰緬甸、越南、老撾三國有陸地接壤的邊境縣(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邊境開放城市的轄區(以下簡稱邊境貿易地區)。即:富寧、麻栗坡、馬關、河口、金平、綠春、江城、勐臘、景洪、勐海、瀾滄、孟連、西盟、滄源、耿馬、鎮康、龍陵、潞西、畹町、瑞麗、隴川、盈江、騰沖、瀘水、福貢、貢山26個邊境縣(市)第四條省對周邊國家經濟貿易局(以下簡稱省周邊局)負責管理、指導和協調全省邊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