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云南與東南亞貿易新聞(廣西欽州坭興陶和云南建水紫陶哪個文化含量高)

时间:2024-06-03 06:13:06 编辑: 来源:

。(41)《追尋泰族——泰國古都考察記》,《今日民族》2005年第3-4期。

6、參與主創大型電視系列片一部:16集系列片《紅河》系省社科院與云南影視新聞中心合作項目,本人為越南部分(共6集)的撰稿。該劇1997年在云南電視臺播出,1998年在越南國家電視臺播出,引起較大反響,并獲1997年云南省廣播電視社教優秀節目二等獎。

三、主持和參與課題:1、主持完成課題:(1)1991年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云南周邊國家民族問題與政策研究”。(2)1994年福特基金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越南市場經濟模式研究》。(3)1997年云南省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與東南亞跨界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個人獨立完成,2002年結項。(4)《金三角毒品形勢走向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禁毒國際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5)2000年云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云南省發展境外替代產業經濟技術合作研究》。(6)《中國(云南)參與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油氣開發合作研究》,2003年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7)2001年云南省社科院院級項目《云南與東南亞禁毒合作研究》。(8)2003年中石化集團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委托項目《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五國能源開發情況研究》。2、參與完成課題:(1)《云南境外地區鏟除毒品實施替代發展國際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21世紀初云南與東南亞和南亞經濟技術合作研究》,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3)云南省“九·五”社科重點項目(滾動課題)《云南跨境民族社會經濟發展對比研究》。(4)《滇越鐵路云南境內段改造方案研究》,云南省2002年軟科學研究項目。(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云南面向東南亞開放研究》,2001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6)《云南與湄公河次區域五國經濟技術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四、獲獎情況1、獲國家級獎情況:(1)論文《論跨境民族與云南的對外開放》獲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1994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共青團中央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頒獎。(2)參與撰寫的《當代東南亞系列》(本人為其中《當代越南》一書副主編)1996年12月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頒獎部門為中國圖書評論學會。(3)參與撰寫的《云南民族女性文化叢書》(全套26本,本人為其中《歌海中的女性》一書作者)1996年12月獲中國圖書獎,頒獎部門為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省部級獎情況:(1)《云南國際大通道建設與中國國家安全》,論文,獲云南省200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云南面向東南亞開放》,專著,獲云南省200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多人合著,本人為副主編。(3)《云南省發展境外替代產業經濟技術合作研究》獲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人合作,本人為項目主持人。(4)《云南境外地區鏟除毒品實施替代發展國際合作研究》獲2003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人合作。(5)《滇越鐵路云南境內段改造方案研究》獲2004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多人合作。(6)個人專著《啟示與抉擇—周邊國家民族問題與云南對外開放研究》1997年8月獲云南省1993-1995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頒獎部門為云南省人民政府。(7)專著《中國西南與東南亞的跨境民族》(兩人合著,總字數37萬字,本人承擔19萬字)1991年2月獲云南省1979-1989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頒獎部門為云南省人民政府。(8)論文《論跨境民族與云南的對外開放》1994年獲1990-1992年度云南省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頒獎部門為云南省委宣傳部 。(9)論文《走向跨世紀跨國界的共同繁榮--中國云南與緬老越泰毗鄰地區合作開發研究》1995年獲云南省“五個一”工程提名獎,提名部門為云南省委宣傳部。(10)參與主創的大型電視系列片《紅河》1998年6月社授予1997云南廣播電視獎二等獎,授獎部門為云南省廣播電視廳、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會。(11)參與撰寫的《鄧小平理論與云南發展》2001年1月獲第一屆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授獎部門為云南省委宣傳部。。3、其它獎情況:(1)文章《建立出口加工區,促進云南對外經貿的發展》1992年獲《云南日報》“發揮區位優勢擴大對外開放理論研討”三等獎,頒獎部門云南日報理論部、云南省國際貿易學會。(2)論文《越南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歷程》1994年4月獲云南省社科院1989-1993年科研成果三等獎,頒獎部門省社科院。(3)著作《啟示與抉擇—周邊國家民族問題與云南對外開放研究》,1996年獲云南省社科院1994-1995年科研成果二等獎,頒獎部門省社科院。(4)《我國應積極參與越南、緬甸、泰國油氣資源合作開發》(載2003年《人民日報內參》第20期)獲云南省社會科學院2003年度“云電”一等獎。

廣西欽州坭興陶和云南建水紫陶哪個文化含量高?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與不同倒是可以有區別。

欽州坭興陶

據廣西工藝美術研究所考證。

在廣西近百年來,其傳統工藝能夠保持和繼承并得到發展的只有壯錦及坭興陶,為此,欽州坭興陶被認定為目前廣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寶之一。

也是欽州最名著名的特產之一。

千三百多年的陶藝文化

欽州坭興陶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據史志記載:我欽陶器,諒發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國九年(公元1921年)城東山麓發現逍遙大冢。

內藏陶壺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鐫字千六百余言,經考證,始知乃唐開元年寧越郡(即現欽州市)第五世刺史寧道務墓志,可見欽州制陶歷史之久遠。

傳至清朝咸豐年間,欽州陶器發展鼎盛,坭器得以廣泛興用,故得名”坭興”。

現今香港、澳門上海等地的“欽州街”皆因坭興陶的流傳而有此命名,欽州坭興陶一時威名遠播海內外。

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

獨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興陶(學名:紫泥陶)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軟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撐方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層。

天然潔凈、泥質細膩。

綠色環保,且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

“窯變”藝術中國一絕

坭興陶的“窯變”藝術在國內陶瓷行業中絕無僅有,藝術品位極高,故有中國一絕”之稱。

欽州特有的陶土,無需添加任何陶瓷顏料。

在燒制過程所產生的“窯變”是無釉坭興陶的一大藝術特色,當爐盤上升到1200度的臨界點時,偶有發現其極少部份胎體發生竄變現象,并自然形成各種斑斕絢麗的色彩和紋理,須打磨表層氧化物后才發現其真面目,如天藍、古銅、虎紋、大斑、墨綠等意趔不到的諸多色澤,可謂火中求寶。

難得一件,一件在手,絕無類同”。

窯變藝術陶。

要達到最高境界的藝術效果,還必須要通過工藝設計造型,畫面雕刻裝飾結合,集春暖、夏綠、秋紅、冬寒之靈氣于一體。

盡顯色彩變化之奧妙。

窯變乃火中求寶。

得之偶然。

并無定格,品位極珍,可謂火與土結合之極至。

精奇冠古今美妙傳中外

坭興陶土質奇特,在裝飾藝術上采用傳統雕塑技法,純手工制作、工藝精美、器型變化多姿,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并獲大獎40多項,其中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獲萬國博覽會金牌獎:1930年在比利時獲世界陶藝展覽會金質獎。

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歷代珍品更為20多個國家級博物館所珍藏。

坭興陶的歷史與榮譽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在欽州城東平心村發現唐代刺史寧道務墓志銘陶碑,這是坭興陶雛形的最早記錄。

咸豐年間(1851-1862年),欽州本地人胡老六用欽江細膩紫泥制作煙斗和坭偶。

開創了欽州坭興陶產業的新紀元,堪稱坭興陶近代鼻祖。

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欽州從事坭興的工藝人家聚集于城區的魚寮橫街,開設商店經營坭興陶,形成了一條坭興巷(即煙斗街)。

宣統二年(1910年),坭興陶參加清 *** 在江寧(今南京)舉辦的第一次勸業會,坭興陶瓶及罐榮獲金獎

民國初至1937年,有商人陸續在廣州、香港、澳門、越南及南洋開設商店經營欽州坭興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1]1915年,坭興陶作品“山水花鳥瓶”參加美國在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榮獲金質獎章。

1930年,比利時王國為了紀念本國獨立一百周年,在本國舉辦了世界陶瓷展覽會,坭興陶作品“歲寒三友豬膽瓶” 榮獲第一名金質獎章。

1939年,日本從海上入侵欽州,坭興陶藝人遠走他鄉,坭興陶產業遭愛催毀。

1956年8月,欽州坭興陶工藝廠成立并恢復生產。

1973年,坭興陶大花瓶“聚義古瓶”首次在廣州交易會展出,該瓶高1.5m,一日本商人花三萬元人民幣購回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的稱贊和好評。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2]1975年,坭興陶大花瓶“紅樓夢古瓶”在廣州交易會展出,該瓶高1.8m,國內外客商爭相貼簽訂購,一外商巨款購去后,在澳門舉辦的“中國陶瓷展覽會”上展出。

1979年,在全國美術展覽會上,坭興陶被評為優秀產品和區優秀名牌產品,榮獲輕工業部授予的“全國輕工業優質產品”獎。

“張衡地動儀”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一等獎。

1980年9月, 坭興陶在北京舉辦展銷會,歷時51天,473個品種共銷售34600件產品。

中央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臺、《北京日報》、《工人日報》、《財經戰線報》、《廣西日報》等先后播發和報道了展銷會的盛況, *** 畫報社為展銷拍發彩色照片,新華社發了通訊,北京國際廣播電臺用38種語言向國內外宣傳欽州坭興陶的特點和生產情況。

1980年,坭興陶茶具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

1981年,在香港舉辦的“廣西坭興陶藝展”,坭興陶有380多個品種分別在尖沙嘴和油麻地兩處展出,除電視臺播放外,香港九家報社都報道了展覽盛況。

1983年,坭興陶“提梁古錢壺”被評為中國國際旅游會議優秀旅游紀念品,同年9月被評為廣西優質名牌產品,“三足玉環熏鼎”榮獲廣西工藝美術優秀創作設計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