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沒有金融許可證(信托業發展歷史)

时间:2024-06-01 08:32:17 编辑: 来源:

術裝備、自動化、機械化的工業設備、高檔微電子芯片,精密儀表、儀器、移動通訊等,主要還是依賴進口。我國已是機電、汽車等生產大國,但產品的主要配件,基本上還是靠國外。我們基本上還處在核心技術靠引進裝配、仿生階段。高新技術的原發性創新極弱,中國除了古代的四大發明外,近幾個世紀以來對世界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幾乎為零。而發達國家高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是一波接一波,特別是將掀起空前的產業革命的人類基因工程和納米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美、日、德、歐盟都投入巨資搶占這一高地。因為它對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乃至對人類的命運都將帶來難于估量的影響。

新一輪高科技的研究與開發,引發了知識經濟的到來,充分展現了在當今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高新技術的優勢。我國黨和政府在這一輪的競爭中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但是由于歷史的諸多原因,我們要趕超世界水平并非易事。2001年,我國首次采用國際權威的米勒標準進行公眾科學素養調查,中國人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1.4%,僅及美國1990年的1/5。這絕非是中國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科學技術的熏陶。我們還允許長此以往嗎?

2、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從質的方面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產業結構開始了新一輪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產業重心由二產業向三產業轉移;二是重點加快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推進產業結構高級化。25年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也邁上了一大臺階,供給短缺的時代已基本結束,一般工農業產品出現了階段性、結構性剩余。但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集中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水平過低,國民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等方面,已經到了非調整不可的階段。要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改善三次產業狀況。總的說來是強化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農業要以強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二產業要突出高科技的應用和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三產業要把信息產業、金融保險、買粉絲等現代服務作為重點,放在結構調整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加速我國工業化的步伐,同時迎頭趕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浪潮,迎接全球化競爭的挑戰。

(2)發展信息產業,使之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一方面以信息技術帶動一批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使之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

(3)努力提高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國家要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不斷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繁榮大、中、小城市經濟,把農村大量富裕勞動力吸收到城鎮中來,使我國城市人口由現的39%提高到2020年的50%以上,特別是云南,現在城鎮化人口僅為25%,任務更艱巨。

(4)進一步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中央政府要加大西部開發的力度,重視東北部老工業基地改造。同時發揮東部的區位優勢,使之在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從而達到全國各地區的協調發展,逐步實現全國的共同富裕。

3、拉動內需,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1997年后,我國告別了幾千年的短缺經濟,出現了“相對過剩”的買方市場。但目前出現的“相對過剩”是一種典型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又是消費需求不足,這就導致我國經濟增長過多的依賴于生產性投資的增長和對外貿易。這對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極為不利,關鍵還是要擴大內需。拉動內需,重點是在改善消費環境,提高消費水平。

一是要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在生產逐年發展的基礎上,使普遍居民收入都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各級政府要特別關注兩類人口群體收入的提高。一類是尚未脫貧的農村貧困人口;第二類是城鎮貧困人口,包括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企業效益較差的部門職工,以及提前退休或被拖欠退休金的人員,因疾病、孤寡年老等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員。

二是拓寬消費領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當前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仍在40%左右,農村居民則高過于50%。在努力降低恩格爾系數的同時,城鎮居民要重點突出住房、教育、交通、醫療、旅游的消費領域。農村居民則在增加教育、醫療和提高居住質量等方面下功夫。

三是加大公共設施投入,改善公共消費。政府將會不斷增加城鎮鄉村對交通、教育、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公共設施的投入。可采取政府出大頭、企業出中頭、居民個人出小頭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速提高居民公共消費比重,改善居民公共消費質量,從而也會降低這些設施維修的成本。

四是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居民消費的制度障礙。要通過立法,從制度上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逐步完善和提高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并開征社會保障稅,為逐步解決目前保險履蓋率過窄,保費過低問題奠定物質基礎,要全面普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對低收入群體救濟的法律法規制度,從而消除居民對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安定感,使之形成新的理性預期,從而提高自身的消費傾向。

五是放棄和改革約束消費環境的政策,促進消費增長。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為改善消費環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消費環境越來越寬松,較好的刺激了有效需求。但抑制消費的體制和政策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消費環境仍不夠理想,政策的空間還大,仍需進一步努力。

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現時的經濟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過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他們的基本原則。但另一方面利益都有互動性,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一定要有所作為,我們既要與狼共舞,又要與發展中國家謀求好合作,形成合力,采取共同行動,以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全球調控能力,加快對不公平的國際財富分配格局的改變,同時也為國內經濟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早日實現提供機遇。

【參考文獻】

[1]富景祥.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j].教學與研究,1999,(9).

[2]馬克思.共產黨直言[a].馬恩選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唐任伍,胡春木.論全球化規則的“扶強抑弱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4).

[4]朱桂棋.經濟全球化的基礎與實質[j].經濟理論,2004,(4)

[5]亞當斯密.國富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文獻號 】1-505

【原文出處】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原刊地名】昆明

【原刊期號】200406

【原刊頁號】63~65

什么是資產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有什么區別

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通常是指一種“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業務。從這個意義上看,凡是主要從事此類業務的機構或組織都可以稱為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買粉絲panies)。

分類:

一類進行正常資產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金融機構許可證;另一類是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銀行業監督委員會頒發的金融機構許可證。

第一類 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通過設立資產管理業務部或成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來進行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它們屬于第一種類型的資產管理業務。基于這種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分散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證券經紀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之中。

第二類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來管理和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美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初,曾經發生過一場影響很大的銀行業危機。當時,美國約有1600多家銀行、1300家儲蓄和貸款機構陷入了困境。為了化解危機,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邦儲蓄信貸保險公司竭盡全力進行了援助,美國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設立了重組信托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以下簡稱RTC)對儲貸機構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RTC在1989—1994年經營的五年多時間,在化解金融風險,推進金融創新等方面多有建樹,被公認為是世界上處置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成功典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自RTC開始,組建資產管理公司成了各國化解金融風險,處置不良資產的通行做法。

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有4家資產管理公司,即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收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成立,其他三家于1999年10月分別成立。 自2007年,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商業化運做,不在局限于只對應收購上述幾家銀行的不良資產.(詳見百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詞條) .2010年“國新資產管理公司”已獲得國務院的正式批復成立,同時隨著國務院即將對原有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方案批復,銀紀資產管理公司此時應運而生,2010年,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與發展將深化。

2、公司的運營特點:政策與市場并重

從以上設立可見,我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具有獨特的法人地位(它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特殊的經營目標(政策性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采取市場化手段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及廣泛的業務范圍(包括資產處置、公司重組、證券承銷、兼并等等,很多業務等同于全方位的投資銀行),這一狀況為其日后可能較為獨特的運營模式埋下了伏筆,其運營模式呈現出“政策性保障與市場化運營”并重的特點。

(1)政策性保障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前提

由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來源于國有企業,設立初衷是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收購范圍和額度均由國務院批準,資本金由財政部統一劃撥,其運營目標則是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并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為此,不良資產的收購采取了政策性方式,在處置中,國家給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活動中享有稅收等一系列優惠。這種強有力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發揮運營功能與資源調配機制的一種有效前提;否則,在推動國有資本的運作中,很可能會受到許多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致使預期目標不能順利達到。

(2)市場化運營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手段

資產管理公司具體的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包括:收購并經營工商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債務追償,資產置換、轉讓與銷售;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債權轉股權及階段性持股,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范圍內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資產管理范圍內的擔保;直接投資;發行債券,商業借款;向金融機構借款和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投資、財務及法律買粉絲與顧問;資產及項目評估;企業審計與破產清算;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3)政策性保障與市場化運營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