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宋代海外貿易圖屬于什么史料(誰知道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时间:2024-06-01 11:24:35 编辑: 来源:

動優秀的精華部分,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課堂小結(略)

四、作業:課后作業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精選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教法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體會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已相當發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文明。

5、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6、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現的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為什么宋代經濟這么發達?

作為一個被后世大書特書為“富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王朝,宋朝經濟繁榮富庶的景象,大家都已說的比較多。但為什么富到這程度?具體說來,有三條原因十分重要。

首先必須承認的一條,是宋朝的開國運氣好。

宋朝之外的王朝,比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開國后的第一大難題,就是面臨一個百廢待興的殘破江山。但宋朝在這一條上,卻是吃了現成。原是后周臣子的宋太祖趙匡胤,以黃袍加身的方式兵不血刃登上皇位,不但沒有打仗流血這類的嚴重損失,先前經過幾代苦心經營的后周王朝,更給他留下一個初步富庶的江山。后周世宗的艱難改革,叫國家經濟已經趨于穩定。而當時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割據政權,比如后蜀南唐,也全是以經濟富裕著稱,又幾乎是兵不血刃投降,好家當幾乎被宋朝全收。

所以不夸張的說,宋朝這份開國好家業,如果叫劉邦朱元璋看見,恐怕要羨慕到眼珠子掉下來。也正是憑著這份家業,大宋開國后的經濟生產建設,難度要比漢唐明幾個朝代小的多,自然而然也就富的快。

但雖說大宋開國撿了大便宜,但撿便宜敗江山的事情,歷朝歷代也同樣多。宋朝值得稱道的,是他用好了這個家業。尤其一個亮點,就是技術先行。

作為一個工商業高度發達的王朝,宋朝并非不重視農業,但是比起其他朝代在田畝賦稅制度上做文章,宋王朝卻把腦筋打到了技術領域。特別是宋真宗時期,多次集中國家力量,改良農具和稻種,甚至動用宮廷的珠寶,從天竺和占城引進新型稻種,一年三熟的三季稻就是在這個時代鋪開的。因此,宋朝發展到宋真宗時代時,農業產值就已經甩開盛唐時代三倍多,真正的富裕王朝。

而最重要的一條,卻是宋王朝的發展理念:別的王朝都把農業作為根本,宋朝卻把工商業做為增長點。

在這樣的理念下,大宋的海外貿易紅火發展,宋朝更從中大獲其利,與宋朝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兩宋時代多達二十七個之多,且大宋以絕對優勢的絲綢瓷器貿易,換取海外的財富。在東非國家的考古遺址中,都曾大量出土中國的瓷器。這也就意味著,海上絲綢之路在那時,就是大宋朝的黃金商路。

甚至在財政問題上,哪怕昏聵的宋高宗,都要比明朝的帝王們有見識。宋高宗自己就曾說過,通過海外貿易賺到的財富,足以支撐國家財政,何苦要從農業里刨錢呢?雖然宋朝的軍事戰略嚴重無腦,但在賺錢方面,觀念確實遠遠超過好些王朝。

科學的發展,正確的理念,外加開國時的好運氣,宋朝的富庶,主要來自這三個原因。甚至,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發展來說,宋朝在經濟層面的成功,都是值得學習的經驗!

誰知道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他也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鄭和下西洋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常輝煌、了不起的事件,凝聚并體現了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經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這種精神和品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動力.

一、鄭和下西洋的時代(1405—1433年)

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從1405—1433年,是處在15世紀.15世紀最初的30年里,在亞歐大陸兩端的東方和西方,幾乎同時向海洋進軍.東方以中國鄭和下西洋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為代表,東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義標志著人類的活動舞臺開始由大陸轉向海洋.

我以為,人類經過千百年的航海實踐的積累,到15世紀初發生明顯的變化,進一步認識到海洋的價值和作用,而大航海活動就是這種認識的一種實踐.但是應該指出,孕育和創造東方航海和西方航海活動的社會基礎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要進一步分析鄭和下西洋當時的社會背景.

1、西方航海的時代

推動西方大航海的動力是經濟因素,當然有部分宗教因素,主要是經濟因素.這種經濟動因來源于歐洲當時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大家知道,14-15世紀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擴展到大西洋沿岸,當時西歐各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對商品貨幣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對黃金、白銀的追求.各國都鼓勵和支持航海探險,尋找黃金,開拓海外殖民地.

因此,15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西方是處于進入“資本主義曙光”的前夜,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新興資本主義積累資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動力.他們的航海是血腥的,推進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2、中國鄭和下西洋的時代

中國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后期,由唐中葉的發展高峰向下坡緩慢的發展,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個強大的國家,在許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鄭和下西洋的15世紀初,中國正處于明初“永樂盛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

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作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除了鄭和下西洋,還有浚通大運河,編撰《永樂大典》,建立奴兒干都司,遷都北京等.朱棣在朱元璋恢復經濟和生產的基礎上,使明朝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松江成為全國的紡織中心,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是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礦業、冶煉業、造船業興旺發達,出現了繁榮.

永樂皇帝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國家對外政策,采取對外開放,穩定周邊,把中國的穩定和發展與世界、尤其是周邊的環境結合起來,想爭取一個長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鄭和下西洋就是其對外政策的一個重大舉措.所以,鄭和下西洋是符合明初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朱棣也是很有政治遠見的.就鄭和下西洋的動因而言,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慮,經濟活動也有,我個人理解,經濟活動是作為實現朱棣天下一家的“大一統”的一個內容.

從15世紀初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可以看出,是人類活動由陸地向海洋進軍的時代,在沒有機械動力、世界的海洋絕大部分還是未知海域、阻隔著世界的時候,鄭和七下西洋是一個偉大的壯舉.

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一)鄭和其人

鄭和(1371-1433年)原姓馬,名和,字三寶,出生在云南省昆陽州人(今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鄭和的父親和他的爺爺曾到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朝覲.鄭和母親姓溫,非常賢良.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哥哥叫馬文銘.鄭家在當地很受人們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云南的元朝殘余勢力,派手下大將傅友德、藍玉等率30萬大軍,發起統一云南的戰爭.在戰亂中,年僅11歲的鄭和被明軍俘虜,被閹割,在軍中做秀童.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隨軍調往北方,先后轉戰于蒙古沙漠和遼東等地.19歲時,被挑選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從此追隨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邊,逐漸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爭奪皇位,進行了“靖難之役”,鄭和立下功勞,幫助朱棣登上皇位.鄭和被提升為內官監太監.1404年,永樂二年正月初一,朱棣為表彰鄭和的功績,親筆賜姓“鄭”,從此更名鄭和,史稱“三寶太監”.

鄭和是太監,自己沒有子女,他做官后,從他哥哥過繼一個兒子,他兒子結婚繁衍后代,主要有兩支:一支在南京,有幾百人,蘇州有個分支;一支在云南,主要在玉溪,并有一分支到泰國清邁市.

(一)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1、人數眾多,組織嚴密

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采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首先,人數多

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我們可以初步判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