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國際貿易理論中中心外圍論的代表人物是(求一份管理理論叢林的文獻綜述)

时间:2024-05-17 10:04:07 编辑: 来源:

圍。她把產業區看作是"關系網絡而非原子型企業的集合,涉及項目導向型的適應性生產模式";"高流動性的勞動力和熟練工人群體可以迅速組合在一起。他們為一個項目而結合起來,在好萊塢是一部影片,在硅谷是一個新企業。這個系統充滿靈活性和適應性,關于新市場、新技術的信息迅速流動著"。然而,90年代后期,128號公路地區復蘇,重建了軟件和互聯網產業,成為軟件、醫療和金融三大服務產業的勝地,由此她又提出了為什么128號公路區能夠克服失敗、重新前進的原因。

2、國內學者的研究。

我國學者慕繼豐、馮宗憲、李國平(2001)使用的企業網絡概念在本質上類似產業集群,并認為企業網絡是指一批具有相互聯系的企業和機構在某些地理區域的集中。認為企業網絡是許多相互關聯的公司或企業及各類機構為解決共同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互動而形成的發展共同體。企業網絡包括三類相互聯系、持續互動的組織:(1)某類相似或相關的企業;(2)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及其他中介機構;(3)高水平研究機構和大學。企業網絡從三個方面影響企業的競爭力:提高區域內所有企業的生產率;影響創新的方向和進程,從而影響區域內企業未來的生產率;促進新企業和企業新組織相識的誕生。

臺灣大學地理系的徐進鈺教授、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所的羅家德教授也使用社會資本和網絡的理論對產業集群進行研究。羅家德教授使用人際關系網絡方法對美國硅谷和128公路進項比較研究,并按Saxenian的集體效率觀點進一步指出網絡具有競爭優勢,一方面網絡式組織組成的產業環境(或交易系統)具有知識快速擴散的優勢。羅家德教授還對高科技臺商在大陸投資的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臺商在選擇區位的時候,除了考慮市場、行政便利、交通等因素外,還考慮一個重要因素:投資地是否有一個健全的產業網絡。外資對當地產業的影響可以分成兩種:一是外包網絡,亦即向后、向前連接;二是技術網絡。

大陸學者聶鳴、梅麗霞、魯瑩,以班加羅爾軟件產業集群為對象,重點討論社會資本對班加羅爾軟件產業集群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并從規范、網絡與信任、知識流動三個角度分別探討了導致班加羅爾軟件集群成功的社會資本因素。認為這些因素是根治于班加羅爾的公共物品,正是其他地方難以模仿的。

(六)、東方管理學派的產業集群理論

以蘇東水教授為代表的東方管理學派已有近30年的歷史,該理論是建立在儒、釋、道等諸家學說的基礎上,結合中西方管理理論和近代中國管理實踐所提出的管理學理論。蘇教授經過50年的研究、實踐,總結出管理學的精髓:"人為為人"。"人為"具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人為",指的是人的心理和行為;狹義的"人為",指道德水平發展成熟的個體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期望、有助于自我發展和組織利益的各種行為。"為人"指具有"人為"表現的個體的各種鼓勵、幫助、關心、激勵他人的行為。"人為"與"為人"具有辯證關系,互相轉化并且互相聯系。"人為為人"的文化基礎與保證條件是"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國外學者將其稱為"三為"思想,或者"S"(Su)理論、"O"(Oriental)理論,它是管理學科的新概念、新發展。

上個世紀90年代,東方管理學進一步發展和豐富,逐漸提出三學、四治、八論的學科體系。三學,是指華商管理學、中國管理學、東方管理學;四治,是指治國、治家、治生、治身;八論,是指人德論、人緣論、人為論、人心論、人謀論、人才論、人道論、人本論。

東方管理學派認為,在研究任何一個產業或任何一個部門經濟的發展規律時,首先要著眼于研究本產業、本部門的特殊規律,致力于怎樣將本產業部門搞好,但更要研究本產業、本部門與其他產業及部門的聯系,研究如何與他產業互為支持、協同發展以使整個產業系統協調發展。"人為為人"是指導產業集群研究的根本方法和最終落腳點,構成產業集群理論基礎之一。

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對產業集群的研究也主要以西方理論為主。東方管理學派則認為,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形成了自己的集群區位理論--風水學。風水學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集哲學、生態學、心理學、地理學、環境學、經濟學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2004年9月9日,由建設部中國建筑文化中心和國際易學聯合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建筑風水文化與建筑地產發展國際論壇"在人民大會黨開幕,這是新中國建國歷來第一個關于風水文化的高峰論壇。古老的風水學說不僅可以與現代建筑相結合,也可以用來解釋當今人類經濟活動空間布局問題。"了解自然、順應自然、改造自然"正是風水學說對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指導,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要與自然協調、平衡,最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幾點結論

(一)"產業集群理論叢林"主要以西方理論和流派為主,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區域配置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樣,它所揭示的規律對我國目前的產業集群也具有一定的解釋力。西方產業集群理論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的資源空間優化配置理論,而我國目前所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在經濟運行機制和資源配置方式上具有共性,決定了西方產業集群理論是適合我國經濟運行的體制背景的。換句話說,不管人們承不承認,區位理論、新經濟地理學、社會經濟學等所揭示的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基本規律必然會在我國信息產業集群運行和發展中發揮作用。

我國還處于改革的初期,缺乏市場經濟運行的經驗,這些結論和觀點,正好用于學習和借鑒,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縮短我國工業化、信息化的時間。

(二)無論是現代古典區位理論,還是新經濟地理學,都以制造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反映的是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特征。韋伯的工業區位論產生于19世紀中后期,當時德國完成了產業革命,尤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促進了鋼鐵、化工、機械等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發展,工業區位問題顯得突出起來。韋伯在杜能的農業區論的基礎上,將工業區位因素除運輸距離外,再加入了勞動力因素和集聚因素。克魯格曼(Krugman)指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努力改善交通條件、降低運輸成本,會使得制造業傾向于將區位選擇在市場需求大的地方,更大的市場需求又取決于制造業的進一步集聚。總之,迄今為止,產業集群相關理論還主要以分析制造業布局為主。那么,制造業產業集群理論是否具有一般性呢?我們說,不同的產業,或者即使屬于同一產業但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經濟技術特點,因此在空間布局要求和指向上也大不相同。例如:信息經濟使許多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幾乎不受運輸成本的限制,這對制造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規模報酬遞增、運輸成本和要素流動性等因素相互作用提出了挑戰。

(三)21世紀初,產業集群理論取得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著新的困惑和挑戰。例如:在區位論理論中,經濟制度和個人偏好由于不能被引入模型,仍然被看作是外生的,因而無法利用現有的理論框架來說明經濟制度和個人偏好變化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同樣,這些方面都是新經濟地理學和其他學派區位理論需要解決的問題。

載于《世界管理論壇2005》

參考文獻:

[1]朱華友,我國產業集群研究現狀及理論述評,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20(2)。

[2]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仇保興,小企業集群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克魯格曼,地理學和貿易[M].蔡運龍,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4,8,98-117.

[5]克魯格曼,發展、地理學與經濟理論[M].蔡運龍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55-56,90.

[6]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蘇東水:東方管理【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8]Porter,M.E.1998:TheAdamSmithaddress:location,clusters,andthe"new"microe買粉絲nomicsof買粉絲petition.TheNationalAssociationofBusinessE買粉絲nomists,33(1):7-17

[9]Porter,M.E.2000:Locations,clusters,and買粉絲panystrategy.In:Clark,G.L.,Feldman,M.P.andGertler,M.S.(Eds.):TheOxfordHandbookofE買粉絲nomicGeography.253-274.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發展經濟學名詞解釋

發展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發展規律的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是20世紀40年代后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嚴格意義上,經濟學就是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要求用主客體的對稱分析代替純客體的線性分析,用五維空間分析代替平面二維分析,用復雜系統論分析代替還原論分析,用規范分析代替實證分析,用規模分析代替邊際分析,用“邊際效益分析”提升“邊際效率分析”,用價值經濟學代替價格經濟學,用價值機制取代價格機制成為市場的核心機制,用國民福利體系代替GDP增長體系,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代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用科學發展代替增長。秉持線性思維方式不可能建構真正的發展經濟學。

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發展經濟學主要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有劉易斯、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羅斯托等人。強調資本積累的理論,從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切納里等逐漸認識到,障礙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只是投資規模的大小,還有必須用來購買進口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他們提出了兩缺口模式,即國內儲備的不足需用國外資本的流入來填補。

另一方面,舒爾茨等人從智力開發作用的分析,認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并非只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的發展經濟學家,有伯根、劉易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切納里等人,這種看法產生的原因是:單純的市場作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結構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成就給與了人們深刻的印象;先進的計算程序和高速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使比較復雜的模式的建立和計算成為可能。

切納里等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價值,主張使用“會計價格”或“影子價格”去校正市場價格對稀缺程度的偏離。他們還從社會邊際生產率的觀點出發,在最優化的一般均衡體系中去研究計劃和資源配置問題,在一些特定的假設上建立起模式,在數學的意義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這種模式又向動態規劃、非線性的方向發展。但正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認的那樣,模式的實用性是有限的。

強調工業化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