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國際貿易靜態利益的局部均衡分析(新編經濟學重點)

时间:2024-05-17 15:53:11 编辑: 来源:

寡頭壟斷市場也被稱為寡頭壟斷的市場。指極少數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生產市場組織。

占優策略:什么樣的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參與者的最優策略是占主導地位的戰略。

博弈均衡:所有參與者在游戲中不想改變自己的策略,這樣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

占主導地位的戰略平衡:平衡所帶來的主導戰略游戲的所有參與者。

任何參與者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納什均衡:如果其他參與者不改變他們的最優策略。

靜態博弈:一個游戲,每個參與者的戰略選擇和整個游戲的平衡的結果,將決定每個參與者不再有任何效果的過程,游戲的結果。

動態博弈重復博弈。

重復博弈:在同一波的結構已經被重復了很多次。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游戲。

“針鋒相對”策略:開始合作的所有成員。對于每個成員,他只要其他成員的合作,把雙方的合作將繼續下去。但只要有一次采取不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的成員,其他成員將采取“以眼還眼”的懲罰和報復戰略,和其他成員國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的非合作,并這種不合作的策略再次重復博弈繼續上顯示的第一個破壞協議的懲罰和報復。

第八章的需求方決定生產要素的價格

生產要素和生產要素價格的生產要素分為三類,即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種類型的生產要素的價格被稱為租金,工資和利潤。

事業需要的廠家的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來自消費者的直接需求的產品,因此,西方學者認為,生產要素的需求是“派生出來的”需求“導致了”需求。

完全競爭廠商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完全競爭廠商。

邊際產品價值(VMP):增加元素的使用單位完全競爭廠商的邊際收益。

邊際要素成本(MFC):成本的增量和增量比率的元素,即,衍生元件的成本。

邊際收益產品(MRP):指賣方壟斷者的單位元素的使用,增加收入。

賣方壟斷者的產品在市場上(作為賣方)制造商是壟斷的,但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的要素(作為買方)。

買壟斷:制造商是壟斷者在要素市場的要素(作為買方)(作為賣方的產品,但市場上的產品)是一個完美的競爭對手。

第九章供給方決定

勞動供給曲線:只有在其他條件的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保持不變,在一定的時間內愿意和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工人的工資水平可能。

“自有資源”:剩余的所有資源的資源,消除供應市場的生產要素。

的價格延長線:預算線繞式E(初始狀態的消費者)的幾何點的旋轉和無差異曲線的切點,也被稱為曲線的PEP。

</

閑暇時間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和勞動供給時間:所有活動。

工資率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的變化的影響,勞動者的消費休閑等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

工資率變動的收入效應的工資率的變化,勞動者的收入和勞動時間的影響。

利率利率:公司使用資本的價格,這是指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資金提供“服務”的價格。

租金:一般資源服務的價格,有一個固定的供應。

準租金的短期收益(率)

經濟租金是固定的資源或生產要素的一些元素,元素的總收入減去,這部分將不會影響的元素的供應。這是由于需求的增加,生產商的因素,可以得到保留的元素攻擊,但至少多支付成本的平衡。

洛倫茲曲線:用來反映社會平均收入分布曲線。

歐拉定理:充分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足夠整個產品的各種生產要素的分配,但不會太大。該定理也被稱為分配凈盡定理。

基尼系數洛倫茲曲線指標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

章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局部均衡分析:假設其他市場不變,一個單獨的分析價格的變化,市場的供應和需求(或經濟單位)的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設一個單一市場或單一的要素市場均衡的市場條件保持不變。

一般均衡的經濟,所有的經濟單位,其市場處于平衡狀態。

瓦爾拉斯的法律:當所有的市場聯系起來加以考慮,無論商品的價格是高的,所有支出必須等于所有經濟總收入的總和。

生產可能性曲線:集合既定的技術和資源,可以產生一個經濟體系,也被稱為產品轉換曲線的條件下,這兩種產品的最大生產。

帕累托最優狀態(經濟效率):這是不可能的,而不會影響其他成員的經濟和社會狀況的重新分配資源的條件下,使改善有些人的局面。

帕累托改進: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可以達到的情況,至少有一個人沒有任何人差。

合同契約曲線:曲線變成了交換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外匯合約的曲線代表的兩款產品集合兩者之間的消費者的最佳分配。生產契約曲線表示兩個元素之間的兩家生產商的最佳配置狀態的集合。

第十一章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的現實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在許多場合自由市場均衡的偏離帕累托最優。

價格控制:這是假設政府實行了價格管制的壟斷行業,它提供了一個控制價或低于市場的價格上限價格壟斷,壟斷企業將獲得一定的量的超額利潤原則的決定,但這個利潤是低于壟斷者自主定價的決定超額利潤,政府規定,低于最高限價供應商自主定價的,等于廠商的市場需求是一個合適的選擇管制價格的邊際成本。

自然壟斷行業,控制所謂的自然壟斷的行業,規模經濟的產量范圍內,相對的市場需求的范圍,逐漸降低,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的廠家。

戰略貿易政策的戰略貿易政策的模型分析

一、布朗德——斯潘塞“以補貼促進出口”模型

加拿大布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布朗德和斯潘塞(James Brander&Borbara Spencer)是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的始作俑者。他們認為,傳統貿易理論建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之上,與之相應的自由貿易順理成章成為最優政策。然而,在當代世界的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卻是最大量、最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許多產業領域,貿易由數目有限的企業所控制,這些企業相當強大,足以左右市場價格。他們根據產業組織理論和博奕論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探討了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補貼政策對出口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建立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

以完全競爭和規模收益不變為基礎的傳統貿易理論對政府補貼之舉從來是嗤之以鼻的。道理很簡單:一國無論實行生產補貼還是出口補貼,該國的社會福利狀況反而惡化,唯一的收益者是可以買到更便宜的進口品的外國消費者。但是,如果存在著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上述結論即告作廢。現采用圖(1)論證如下:

假設Y是在規模收益不變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競爭性商品,X則是在規模收益遞增條件下生產的。其初始投入的固定成本是F,爾后以不變的邊際成本(即圖(1)中邊際成本曲線的斜率)進行生產。F是具有向原點凸出性質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的一個特例,這種折彎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意味著X產業是規模收益遞增的。

現假定有兩個完全相似的國家,兩國各有一個生產X產品的壟斷者,這兩個寡頭都遵守古諾(Cournot)競爭行為模式,即每一企業都這樣假設,當自己改變產量時,另一企業的產量保持不變。在賣方壟斷競爭市場上,價格必然高于邊際成本。兩國的均衡在A點達成,在那里,價格線P*的斜率大于F的斜率,這就表明價格大于邊際成本。鑒于兩國情形完全雷同,故無凈貿易發生,兩國的生產點和消費點同一,均為A點。

為了謀取規模經濟效益,一國(姑且稱之為本國)實行少許生產或出口補貼,這種補貼刺激了生產,生產點移至圖(1)中的B點,從而使本國得以出口X產品。在本國為大國的假定下,X產品生產擴張必然會使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下跌,跌至圖(1)所示的P’的水平,消費為C點,這時,本國社會福利水平有所提高,明顯超過了該國無補貼時的福利水平。而在本國為小國的假定下,在新的生產點B處按原來的世界價格比例P*對外交換,則本國福利水平還會進一步提高。

本國福利何以改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初始價格水平超過邊際成本。正是因為價格(對消費者而言的商品價值)高于邊際成本(追加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資源的價值),這就形成了一種刺激,促使政府啟用補貼來鼓勵出口生產,少許補貼確實能夠起到改善福利的作用。

本國實行補貼擴產X產品意味著,本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的份額,而本國多占的市場份額就是外國廠商喪失的市場份額。在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本國實行補貼有可能使外國經濟惡化這一點,恰與規模收益不變及完全競爭條件下本國的補貼反而使外國經濟改善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布朗德—斯潘塞的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告訴人們:一個實行輕微補貼這樣一種貿易干預政策的政府,可以使本國廠商在世界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壟斷利潤份額。而本國所得乃是外國所失,實際上,這不過是世界范圍內壟斷利潤的抽取和轉移罷了。只要世界市場上某項經濟活動存在大于零的純經濟利潤,就有可能刺激、驅使政府在這類產業和市場上帶有戰略意圖地補貼本國企業,以便幫助它們攫取世界利潤中的較大份額。

二、克魯格曼-鮑爾溫博弈模型

美國學者克魯格曼(P.R.Krugman)曾以“波音”與歐洲“空中客車”的競爭為背景,對航空工業中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運用作了模擬分析。他假設,在大型中程客機的國際市場上,美國波音和空中客車公司的競爭呈雙寡頭之勢,這兩家公司都需作出是否制造一種新飛機的決策。由于飛機制造的規模經濟甚巨,而市場僅能容納一家公司,誰率先進入并制造新飛機,誰就能獨占壟斷利潤100單位;如果兩家公司同時進入、競相生產的話,則不但不能贏利,反而兩敗俱傷,各遭致5單位虧損(見表(1))。因此,兩公司的戰略選擇只能是:生產或不生產。

現設波音公司憑借自己的傳統競爭優勢欲捷足先登,率先生產并獲取100單位壟斷利潤。歐洲各國政府試圖力挽狂瀾,遂實施戰略性貿易政策,其要點是:在波音公司動工之前,政府保證向空中客車公司提供10單位的補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波音公司堅持參與制造新飛機的競爭,必遭致5單位虧損,而空中客車公司仍能穩獲5單位利潤。明知享有補貼的空中客車肯定會生產這種飛機,波音別無選擇,不得不放棄市場,退出競爭。這樣一來,空中客車依仗些許補貼便擠掉了波音,現在它可以獨占100單位的壟斷利潤,并輕而易舉地償還補貼款。假如這兩家產品均用于向第三國出口,那么,歐洲10單位的補貼竟起到了轉移100單位壟斷利潤的作用,這些壟斷利潤在正常競爭條件下原本是美國波音公司的囊中之物。

以上分析表明:補貼固然減少了空中客車公司的損失,但補貼畢竟要靠公開或隱蔽的增稅來支撐,這將導致國民收入的轉移或再分配,給歐洲經濟帶來附加成本,由此可見,歐洲并非勝家。最慘的要數美國,波音公司的壟斷利潤被白白蠶食掉,美國消費者使用價格便宜的飛機所享受到的好處遠不能彌補國民收入銳減帶來的損失。就福利效應而言,戰略性貿易政策猶如一柄雙刃劍,一劍出手,殃及雙方。真正的漁利者是歐美以外的其它國家,他們既可以安享低廉的飛機價格,又無須付出任何代價。

三、戰略性關稅政策及其運用

所謂“戰略性關稅政策”,其中心思想是: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一國政府利用關稅可以限制外國廠商在本國市場進行銷售的壟斷高價,迫使其自動吸收部分壓低下來的價格;可以激勵本國潛在的生產者進入外國廠商業已占領的國內市場,打破后者對該市場一統天下的壟斷局面。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該國都能運用關稅從外國壟斷者手里提取其享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