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埃及對外貿易有哪些特點(埃及的著名景點有哪些)

时间:2024-05-16 10:30:52 编辑: 来源:

10、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畫;

12、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于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5.王后谷

位于巖石山西方,有集中的王妃墓,墓的規模雖不及國王墓,但內部壁畫與國王墓完全不同,表現得自由奔放,反映了當時埃及人的生活習俗。

哈采普蘇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她是除克莉奧佩特拉以外另一位成為法老的女性。

哈采普蘇特陵廟位于底比斯衛城的最北端。

哈采普蘇特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以一種優雅的效果顯示其統治的長治久安。

陵廟分為三層,刻有許多富含深義的浮雕。

哈采普蘇特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

在其夫圖特摩斯二世死后,她作為太后為年紀、幼的圖特摩斯三世處理朝政,之后自立為女王。

她注重貿易,通過和現在的索馬里地區的貿易往來,來獲取香料。

這些場面也反映在葬祭殿的壁畫上。

作為女法老,哈采普蘇特有強硬的政治手腕,與其養子、后來的圖特摩斯三世一直暗中爭權。

在她去世后,圖特摩斯三世采取了報復行動,將陵廟中有她形象的地方都毀掉了。

目前陵廟上層在修復之中。

阿斯旺

阿斯旺(Aswan)是阿斯旺省首府,是埃及街道最清潔、最 漂亮的城市。

它是埃及與非洲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重鎮, 也是通往蘇丹的門戶。

它位于東南部尼羅河"第一瀑布"下 的東岸,距開羅900千米。

歷史上為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亞 的門戶,水運和駱駝商隊的交匯點。

在古埃及時代,曾是 與 蘇丹、埃塞俄比亞進行貿易的中心(科普特語"阿斯旺"即"市場"

之意),現為省行政和工商業中心。

有鋼鐵、制鋁、 化肥、制糖、紡織、制革、水泥等工業,開采鐵礦和石料。

市內保留大量寺廟和陵墓,如著名的菲萊神廟、阿布辛貝勒神廟等;埃萊方丁博物館藏有本省歷史文物。

旅游業較盛,為冬季游覽勝地。

鐵路、公路通開羅、亞歷山大等城市,設國際機場。

城南有2座水壩,1902年建成的舊壩,距城5.6千米,壩高53米,長2152米,水庫蓄水53億立方米,可發電34.5萬千瓦,灌溉農田57萬公頃。

1970年7月竣工的阿斯旺高壩,有灌溉、防洪、發電、運輸的綜合效益。

每年可提供740億方穩定可靠的灌溉用水,年發電100億度,通過2條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輸往開羅和下埃及,并供應本地。

阿斯旺市區不大,但地勢險要,滔滔北流的尼羅河水,為它增添了不少景色。

這里古代即建有驛站和兵營,也是與南方鄰邦貿易的要站。

它冬季干燥溫暖,是療養和游覽勝地。

其主要景點:

1、菲萊神殿

菲萊島(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15千米,島長450米,寬150米。

被稱為"古埃及國王寶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廟群,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羅河中的小島菲萊島上,以輝煌而奇特的建筑、宏偉而生動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而聞名。

1902年阿斯旺低壩攔截尼羅河水時,部分被淹沒。

60年代在菲萊島南面筑起高壩后,神廟幾乎全部被淹沒。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不受毀損,從1972年開始,埃及 *** 在神廟四周筑起圍堰,將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將這組廟宇拆成45000多塊石塊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離菲萊島約1千米處的阿吉勒基亞島上,按照原樣重建。

1980年3月10日,菲萊神廟在新址上重新正式開放。

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國王神廟,建于公元4世紀初,最大的一座神廟叫艾齊斯神廟,系托勒密二世費拉底尤斯國王所建。

前往途徑:從市中心乘的士往碼頭,再由碼頭乘船到菲萊島。

2、古采石場

距阿斯旺市區僅兩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埃及的采石場遺址。

采石場沿尼羅河而建,約有6公里長。

進入采石場,就進入了花崗石的世界。

阿斯旺地區的石質好,顏色多為有小黑點的瑪瑙紅,石體光滑注澤,即使在現代也是很奢侈的建筑裝飾材料。

在采石場遺址上,如果細心,可以看到巖壁上有切割出的溝槽。

據說古埃及的 石料都是從阿斯旺開采,通過水路運輸以滿足尼羅河兩岸的建設需要。

采石場遺址中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未完成的方尖碑。

這個巨大的方尖碑橫臥在采石場中,長41米,重達1267噸,原本是女王哈特舍普蘇特修建的。

如果將這個方尖碑豎立起來,它將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

景點設置了梯子,游人可登上碑身,在此冥想方尖碑為什么沒有從這里運走的不解之迷。

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方尖碑,在巴黎的協和廣場、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廣場,都有從埃及劫掠的方尖碑的蹤影,它們似乎比埃及本土的方尖碑更經常出現在報紙、雜志的圖片上。

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方尖碑卻靜靜地躺在埃及本土,臥在花崗石中,尼羅河畔。

與我們在神殿廟宇所見的方尖碑不同,它只完成了切割石材的程序,沿未雕刻與圖畫,簡單中更有古樸的風韻。

碑身已有幾處形成了裂縫,歷史似乎像這巨石一樣沉重,讓創造歷史的人類自身也不堪負荷。

3、阿布.辛貝勒神殿

阿布辛貝勒神廟(Abu Simbel Temples)是阿斯旺的旅游重點,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千米處,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所建,也是新帝國的法老王時代最受保護的遺跡。

廟高30米,寬36米,縱深60米,門前4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經過逾3000年的風蝕仍完好無損。

30多年前,當阿斯旺高壩開始動工修建、努比亞古跡面臨著永沉湖底的厄運時,它的價值才為世人矚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發出拯救努比亞的呼吁,51個國家作出了反應。

從1960年至1980年,專家們進行了40多次大規模的挽救古跡活動:由24個國家的考古學者組成的考察團實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脅的地域;22座廟宇經過測定方位和計算,拆散后化整為零轉移到安全地帶,然后以其舊貌重建。

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精確地運用天文、星象、地理學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奠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金輝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被撒在神廟盡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陽神賜予的這種厚愛,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太陽節。

為了保留太陽節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募捐,派出當今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勒神廟原樣向上移位60米,以確保神廟不會被水淹沒。

盡管煞費心機,竭盡一切努力,太陽節的時辰還是被錯位而挪后了一天。

其他大的寺廟分別重建在4個精心挑選的地點:羅馬時代的卡拉布舍寺、卡塔西亭和飾有反映非洲黑人生活浮雕的貝瓦里寺現已聳立在高壩附近;達克卡寺、馬拉拉加寺和瓦蒂塞布阿寺被集中建在瓦蒂塞布阿;建于公元前15世紀圖特摩斯三世和阿美諾菲斯二世執政時的努比亞地區最古老的寺廟馬達寺廟群和彭努特小陵墓現移至阿馬達;阿布·奧達祭臺和普薩墓龕被送到阿布辛貝勒的尼羅河對岸。

尼羅河對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尼羅河——埃及的搖籃

穩定持久的尼羅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產生于約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亞非大陸交界地區,在于蘇美爾人的貿易交往中,深受激勵,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在這些自然屏障的懷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棲息,無須遭受蠻族入侵所帶來的恐懼與苦難。

作為“尼羅河贈禮”的埃及,每年尼羅河水的泛濫,給河谷披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土地極其肥沃,莊稼可以一年三熟。據希臘多德記載:“那里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獲了。”的確,是尼羅河使得下游地區農業興起,成為古代著名的糧倉。在古代埃及,農業始終是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基礎。在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下,使古埃及的歷史比較單純。從約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31個王朝。其間雖然經歷過內部動 亂和短暫的外族入侵,但總的來說政治狀況比較穩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種單純象形文字,經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詞組組成的復合象形文字體系。今見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廟宇墻壁和棺槨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產的一種植物—紙草,其莖干部切成薄的長條壓平曬干,可以用作書寫。這種紙草文書有少數流傳至今。

字母的出現,約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間。把聲音變成字母這一巨大的進步,是古埃及人完成的。這些字母由埃及人傳給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境內)的腓尼基人。作為亞洲文化和歐洲文化中介的腓尼基人,把這些字母演變成真正的音標文字,傳到古希臘。這一字母系統,后經希臘人增補元音字母而進一步完備,形成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又經過一些改進后傳遍四方。字母是古埃及人留給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遺產。

古埃及對天文學和數學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和兩河文明相媲美。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把一年確定為365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其淵源來自于此。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進制記數法,他們仍然沒有“零”的概念。他們的算術主要是加減法,乘除法化成加減法做。埃及算術最具特色的是,已經初步掌握了分數的概念。在幾何學方面,埃及人已知道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但卻沒有圓周率的概念。他們還能計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以及立方體、箱體和柱體的體積。

埃及的醫學成就比美索不達米亞突出。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經過特殊處理的風干尸體),與他們的金字塔一樣,舉世聞名。制作木乃伊增長了埃及人的解剖知識,因而使他們的內外科相當發達。他們的醫術分工很細,據說每個醫生只治一種病。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關心死亡,為來世(特別是國王的來世)作好物質準備,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個主要特征。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墳墓),都與這種宗教信仰有關。埃及人崇拜太陽神,特別在法老政權強化以后,埃及興起了崇拜太陽神的一神運動。太陽神拉,后來又叫阿蒙-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國王)則被視為太陽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終被認為是神王,沒有神圣的法老與世俗的法老之區別。法老既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