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iktok博主推薦(2022年最新值得借鑒的經典營銷案例整合)

时间:2024-05-29 12:22:46 编辑: 来源:

TikTok究竟還有什么不能賣?

文/大娛樂家

今年,TikTok真可謂無處不在。

根據追蹤互聯網流量的云基礎設施公司CloudflareInc.的數據,這個依靠算法推薦而聞名的短視頻平臺成為了2021年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互聯網網站,超過了霸榜多年的搜索引擎Google。

Cloudflare表示,TikTok今年2月首次躋身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榜首。今年8月的人氣越來越高,并在今年余下的時間里,總體上保持著榜首位置。

這種持續受到用戶追捧的狀態,也讓TikTok的商業化策略越發激進了。

除了開始參考抖音的路徑進行直播帶貨以及電商小店的嘗試,最近TikTok也被曝光出開始涉水游戲直播甚至外賣業務。

在用戶量的增長速度上,作為后來者的TikTok顯然還有極大潛力,但同時面對著從搜索到社交廣告再到電商以及直播領域都已經巨頭林立的國際市場,TikTok的四面樹敵似乎也帶來了一個危險的信號,利用短視頻平臺銷售“一切”的策略真的能成功嗎?

走出移動端,TikTok想靠游戲直播保持增長

今年6月,TikTok搶先抖音推出了PC端以及隨后的電視大屏版,相對于在電腦桌面和電視上看短視頻,“直播”其實才是主打功能。

其實,TikTok之所以這么做,原因不難想,一方面是需要順應歐美用戶的行為習慣、同時也通過多端覆蓋尋找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通過則是通過直播來變現實現商業化,畢竟光是用戶增長而沒有合理的商業化策略,那么,不斷增長的用戶量只會成為甜蜜的負擔,不斷給字節跳動帶來虧損。

對于美國用戶而言,在最早期“在線直播”幾乎就等于“游戲直播”。

Twitch3月時長榜,JustChatting排名第一

因此,想要在移動端增長逐漸進入平緩期后,繼續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轉向桌面端以及電視端幾乎是必經之路。而顯然TikTok不僅僅只是想要將PC端做成APP放大版本,就在最近,其專屬的游戲直播應用也初露真容。

據TechCrunch報道,TikTok正在測試一款名為TikTokLiveStudio的全新桌面流媒體應用,它可以讓用戶從游戲和其他桌面應用程序中直播畫面。TikTok官方表示,該應用目前正在歐美市場的少數用戶中進行測試。

如果這一平臺正式發布,TikTokLiveStudio可能標志著TikTok直播策略的一個有趣變化——

它不再專注于將用戶鎖定在移動設備上,而是將TikTokLive的重點擴大到游戲直播,使其能夠與Twitch、YouTubeGaming和FacebookGaming等主動了市場份額的公司競爭。

媒體人ZachBussey在Twitter上分享了TikTokLiveStudio的截圖,他表示該應用目前還處于相當原始的狀態。應用內支持橫向和縱向的直播形式,并可以從游戲、個人應用、移動設備以及相機中獲取直播畫面。

ZachBussey在Twitter上分享TikTokLiveStudio的截圖

之前有些用戶會使用第三方軟件,比如Streamlabs,從桌面設備向TikTok進行直播,但該功能有相當大的限制,只限于直播用戶自己邀請觀眾來觀看。還有一些教程,使用Loola.tv等第三方服務作為變通方法,將TikTok與OBS等直播程序連接,但這些方法顯然在使用體驗上要打上折扣。

而TikTok的動作,也確實驗證了一個事情,歐美用戶越來越“適應”直播了,不再止于游戲,本身在游戲直播方面就完全沒有優勢的TikTok,或許也能依靠更加多元化的內容在直播業務上進行拓展,尤其是抖音發展的如火如荼的直播電商。

網紅菜譜風靡,讓TikTok打起了外賣的主意

TikTok的崛起也開始從線上逐漸滲透到了線下生活。歐美用戶使用TikTok的目的遠不止為了有趣的短視頻——它的食譜特別受歡迎,甚至受歡迎到TikTok決定要開始自己做外賣以及完整的食品供應鏈。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一個又一個簡單易做的食譜在TikTok走紅,并引起了許多用戶進行食譜打卡。針對這一現象,在CNN一篇題為《TikTok如何教一代人做食物》的報道中就曾指出,“TikTok在食品領域的成功,得益于20年來美食博主的不斷增長,以及普羅大眾、尤其是對美食文化有期望的中產階級蓬勃發展起來的相關興趣和知識。”

在今年1月,“烤乳酪意面”在TikTok走紅。根據谷歌趨勢的數據顯示,在1月至2月期間,“菲達芝士”和“烤乳酪意面”在美國地區的搜索興趣達到了歷史高位,搜索指數遠高于此前。

“菲達芝士”搜索指數

這也就意味著,美食類視頻在TikTok中的影響力是普遍且廣泛的,其實這也得益于視頻內容這一形式,對于食物或食譜的展現有著比圖文要更為直接、真實的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想要得到“今天該吃什么”的參考,也就具象為了各平臺上的“美食推薦”、“餐廳種草”,以及“食譜分享”等內容。

而TikTok如今則正在進行這樣的嘗試,從熱門食譜內容出發,為用戶提供與視頻內容一致的外賣食品。

TikTok方面宣布與虛擬餐飲理念公司VirtualDiningConcepts以及在線外賣平臺Grubhub合作,將于明年3月開始在全美范圍內推出僅提供外賣服務的TikTokKitchen。

其菜單則將基于TikTok最熱門的餐飲趨勢打造,其中就包括了被谷歌評為2021年搜索量最高的“烤乳酪意面”,以及SmashBurger等菜品。

在食品生產方面,TikTokKitchen的外賣將由MariahCarey、YouTube網紅MrBeast、GuyFieri等創立的實體餐飲店完成生產,其他餐飲店也可申請與TikTokKitchen合作,并由VirtualDiningConcepts提供員工培訓、食譜、包裝、材料等幫助。

此外,VirtualDiningConcepts聯合創始人RobertEarl還透露,“我們計劃將在全美推出約300家TikTok餐廳,并且預計到2022年底將有1000多家門店”,并且“菜單將每季度更改一次,如果一道菜開始流行起來,則可能會被納入到這一菜單中”。

不難看出,從餐飲品牌運營、菜單及生產,再到配送,目前TikTokKitchen搭建起了相當完整的供應鏈條。

此外TikTok方面還表示,將把TikTokKitchen的利潤用于烹飪食譜等內容創作者,并支持平臺上有前景的烹飪人才。只不過讓用戶自己做飯是一回事,讓他們從一家短視頻平臺點餐又是另一回事,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TikTok這種四面出擊與其平臺能力的快速擴張不無關系,而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人們是否轉向TikTok來進行日常搜索行為,就像他們開始使用亞馬遜來搜索想要網購的商品一樣。換句話說,新一代的年輕用戶是否會從Google的搜索引擎——被廣泛視為是壟斷平臺的搜索引擎——徹底轉向TikTok。

這不僅僅只是關于游戲直播或是外賣業務,對廣告行業的影響或許將會更加深遠。

距離TikTok想要的下一個超級廣告商究竟還有多遠?

根據分析公司AppAnnie近期的一份報告,“TikTok已經顛覆了流媒體和社交生態。”數據顯示在美國和英國,用戶平均花費在TikTok上的時間超過了YouTube。

當一個平臺能夠獲得如此影響力與占據用戶時間之后,他們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向其用戶兜售任何能夠產生商業回報的東西,無論是短視頻、直播內容、網紅外賣還是利潤率最高的廣告。

TikTok之前表示,2020年在其平臺投放廣告的公司數量增加了500%,目前正在與“成千上萬”的廣告商合作。品牌活動的激增大幅提振了TikTok的銷售。據《華爾街日報》報道,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最近一個財年的收入增長超過100%,利潤飆升93%,達到190多億美元。

TikTok品牌廣告產品體系

在TikTok上,品牌廣告有多種呈現方式。可以自行創建廣告,分散在用戶的時間線里,或者通過支付額外費用來出現在用戶主頁上。品牌還能夠贊助標簽,使用TikTok提供的各種視覺特效技術。多家品牌擁有自己的賬戶,用來發布產品、招聘員工、放大線下廣告效果,或者只是為了提供有趣的內容。也有不少品牌直接與內容創作者合作,畢竟創作者天然擅長將娛樂內容和消費產品結合起來。

TikTok正在通過TikTok創作者基金來積極培養社區,向前一個月粉絲至少10000名和超過100000次瀏覽量的用戶支付補貼。

如果TikTok現在比Google或Facebook更受歡迎,那么它的潛在廣告收入將是不可限量的,根據eMarketer的數據,這兩大科技巨頭目前占據了全球數字廣告市場的53%,對TikTok來說,沒有什么比占據一本萬利的廣告業務更有利于其營收增長。

這個月早些時候《紐約時報》的報道強調了品牌營銷人員是如何通過TikTok吸引年輕世代的。當然這些品牌的廣告支出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才能真正提高轉化率。

品牌標簽挑戰將在TikTok上更流行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針對TikTok的監管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系列報道,關于青少年的不良內容依然是TikTok的一大問題。并且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會被持續考慮,美國監管機構將如何處理一個非本土超級平臺仍然沒有定數。

一旦政府與消費者都意識到TikTok已經在很多領域都逐漸變得具有主導地位,很可能TikTok要面對又不僅僅只是群雄環伺的競爭局面,而這很可能是2022年的最重大科技事件之一。

2022年最新值得借鑒的經典營銷案例整合

在看過22年Q1營銷屆的萬般熱鬧后,我們整理出了本季值得特別叨一叨的五大營銷熱點,并從中挑選出典型的優秀案例進行復盤分析。希望能為各位營銷人提供經驗、打開思路,并在新的趨勢中把住方向,捕獲新的靈感。

一、絕對熱度下也得拼“心思”——冬奧營銷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整個賽事期間,堪稱沒有熱度低潮。各家品牌只要搭上了冬奧的線,多多少少都能分得紅利,但至于分得的多少,還得看各家品牌拼的“心思”了。

案例分析一:蒙牛

在其“老對手”伊利作為本屆冬奧會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的壓力下,蒙牛要想搭上冬奧營銷這輛車還頗有些難度;但蒙牛成功的“押寶”——提前簽約了斬獲兩金一銀的谷愛凌作為自家品牌代言人,讓它喜提流量大禮包。

但“押寶”成功不能成為全部,如何去策劃、運營,攪動這一池流量同樣關鍵。從二月間的冬奧營銷網絡熱度來看,相比同時“押”中三位奧運冠軍——谷愛凌、蘇翊鳴、徐夢桃的元氣森林,蒙牛的總熱度反而高出一倍多。

代言人在努力,品牌也不能“躺平”。關注代言人賽事,第一時間發出祝福、慶祝海報這些也只是基本操作。

背靠多位明星代言人的蒙牛還了宋茜、楊紫等人發文慶祝谷愛凌奪冠,文稿中附上了“谷愛凌中國牛”“燃動冰雪要強中國”的話題和“在我心里這就是中國牛!新的一年,讓我們和純甄一起”的廣告語,雙倍流量加成一路推高品牌熱度。其中,“谷愛凌中國牛”的話題更是達成了253.5萬討論、31.4億閱讀量。

(圖源網絡,)

此外,蒙牛還發起了“請牛人干牛事”的百萬文案征集活動,網友進行海報共創,增強互動感。活動文案要求同時關于代言人谷愛凌和“天生要強”的蒙牛精神,并在50字以內,評選將共擇出18條入圍作品來瓜分一百萬的獎金。

蒙牛獨家冠名的紀錄片《谷愛凌:我,18》則將它的品牌曝光推上了另一個高峰,2月8日,谷愛凌奪冠當天,該片收集“天才少女天生好強”在騰訊體育上線,蒙牛在其中獲得了片頭廣告和產品植入的露出。記錄片每集片長約25分鐘,共四集;主要圍繞谷愛凌的長大經歷和多面人生進行了記錄,吸引了無數網友前去了解“天才少女”背后的故事。截至四月中旬,騰訊單平臺紀錄片播放量達到了3.5億,除“谷愛凌我18”的直接話題外,“谷愛凌一天吃四頓”“谷愛凌最想刪除的視頻”等記錄片內容節選話題也多次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圖源網絡,)

除在品牌曝光上的運營外,蒙牛在消費轉化上同樣花了功夫,搭建會員小程序主題場景、發起拼團秒殺贈送谷愛凌禮盒的活動、用戶玩抽送谷愛凌冰箱貼的“跳一跳”游戲等等。

蒙牛多維的借勢運營,讓其最大程度地抓住了冬奧紅利。

案例分析二:安踏

安踏作為連續8屆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除大力支持冬奧會外,在借勢營銷上也不示弱。

冬奧期間,安踏獲得的相關熱度高峰期突出且延續時間長。結合網絡熱詞來看,安踏本次冬奧營銷中最為網友所關注到的,便是其對“中國隊”“運動員”“比賽服”的贊助,“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賽中中國首金的奪得,讓安踏隨其設計的鯊魚皮比賽服出位,開啟了品牌的冬奧熱度高潮,首金戰袍比鋼絲強韌15倍的“科技”力量和其上設計的中華圖騰得到宣傳和網友的夸獎;而其后冬奧“人氣王”谷愛凌奪得個人首金時身著的金龍雪服照片更是得到瘋傳,直接關聯詞條登上社交平臺高位熱搜。

據悉,安踏本屆冬奧贊助了15個大賽項12支中國冰雪國家隊,并且打造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代表團領獎服。而安踏產品的設計感和科技性特點,都在這場關注中被催發,極大地帶動了安踏的銷售,據相關數據顯示,2月4日—5日,京東運動安踏羽絨服成交額同比增長203%。

有冬奧贊助打開品牌曝光的大門,其他的環節布局自然也不能少。安踏在各重點銷售渠道都打造了一套銷售活動,線上的天貓超品日、京東大牌閃購日、快手超品日、抖音上新日,線下的冬奧會主題快閃店,在高曝光的基礎上積極引導銷售的轉化。

為貼近Z世代語言,安踏還跟上了最新風潮,推出首個冬奧主題數字藏品——“2022年特別紀念版高能冰雪數字藏品”、“北京2022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服數字藏品”,成為另一話題點。

(圖源網絡,)

在冬奧這場絕對熱度下,我們也能看出,要最大化借勢營銷的紅利,還得取決于品牌審時度勢的運營和布局,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單憑一葉輕舟,即使順風而行,到達的目的地可能離理想還是有差距的。

二、傾聽后的本意回歸——婦女節營銷

據埃森哲報告顯示,中國有近4億的20—60歲女性消費者,她們每年掌控著高達10萬億人民幣的消費支出。繁榮的她經濟吸引著眾多品牌們,但從近年品牌們高發的負面輿情來看,女性營銷似已成為翻車重災區。

不論是李誕X內衣品牌Ubras的“躺贏職場”帶貨廣告,還是寶潔的“腳臭文案”,女性營銷翻車的原因總離不開對視角的偏移,要實現能真正觸達女性的好營銷,必然要先傾聽她們的聲音。

今年的婦女節,便出現一道值得品牌們注意的發聲——婦女節核心含義的回歸。三八國際婦女節是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而不知何時起,“婦女”“三八”等詞卻似被抹上了一層歧視的含義。同時,在資本的炒作下,“女神節”“女王節”“女生節”等詞應運而生。

據統計,在婦女節時段下,“婦女節”的直接提及信息超1900萬條,“女神節”的有1740萬條,“女王節”“女生節”也都超過了200萬,這些別稱的提及量合計已高出了婦女節的本名。

對此,大家開始呼吁婦女節本意的回歸,拒絕污名化,多家官媒也隨之發聲。

《中國婦女報》: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什么女王節女神節不要來"碰瓷”。讓婦女節保持初心,就是對婦女最好的問候與致敬。節日是紀念,也是對目標與精神的弘揚。所有初心當在這一天和它前后的每一天里被銘記與踐行。

《人民日報》:性別偏見不該是人生枷鎖。今天不必稱呼女神女王,只要聽見她們的真實聲音。致敬“她力量”,向所有女性說聲:婦女節愉快!

(圖源網絡,)

案例分析:珀萊雅

今年珀萊雅的婦女節營銷依舊發揮穩定,不但避雷了網友批評的女神節、女王節,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直稱;并延續了自2021年開啟的“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婦女節主題。

2022年2月底,主題活動正式開啟。珀萊雅廣州南興合興堂醒獅全女班和組建醒獅全女班的兩位男性教練共創了主題短片《醒獅少女》,表達了“力量、汗水和獅子同樣也屬于女性,溫柔、細膩和玫瑰同樣也屬于男性”的中心,該短片單平臺播放量超388萬。

(圖源水印,)

而后,珀萊雅同Babycare、dress買粉絲d、kidsland凱知樂、快手、MaiaActive、美團外賣、小天鵝等品牌共同參與“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的線下主題活動,通過多塊戶外大屏廣告,呈現了多樣化的女性和男性形象。

(圖源水印,)

隨后,珀萊雅還發布了《一樣的天空——我們如何展開性別教育》的特別紀錄片,與方所西安店共同策劃了主題書桌活動,向十所鄉村小學分別捐贈了兒童主題書單的全套書籍。

從網絡輿情分析結果來看,珀萊雅這波營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網友對珀萊雅婦女節宣傳的認同度高,網絡表達以占89%的正面情緒為主;在認同與共鳴感的推動下,大家紛紛轉發其博文,內容獲得自傳播力,轉發占比達87%。在沒有明星代言人助力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口碑與熱度的雙豐收。

珀萊雅“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的主題,是以強調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視角進行的,同時肯定了兩性價值,消解了婦女節營銷中很容易出現的刻意強調女性議題而出現的“僵硬感”,從而更具共情性與感染力。

不只是婦女節,做好女性營銷的關鍵首先是尊重女性,勿觸底線;進而是傾聽,立足女性角度,創造出能引發共鳴的內容,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結,最后上升到品牌價值力的實現。就像珀萊雅說的:“我們相信,品牌和廣告同樣屬于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需要行動的不僅是每個個體,品牌也可以通過廣告的力量,做出自己的行動和改變。”

三、如何逆風博出位——315營銷

今年的酸菜事件,再次證明了3·15的殺傷力,波及到了多個相關品牌,從方便面品牌到線下餐飲品牌,需要酸豆角料包的螺螄粉行業甚至也緊急出來自證。但像俗話說的一樣,危機與機會總是并存的,對于一些自信滿滿的品牌,3·15也成為了他們逆風搏出位的好時機,這個時候剛往前沖,更加顯得內心坦蕩,容易獲取消費者信任。

其中最常規的操作,便是在這是推出一些主題海報、H5或文章、視頻,順勢向網友們表表決心,“行得正坐得端,我們不怵這個,大家可以相信我們”。

(圖源網絡,)

還有的品牌動作更大,會舉行一些活動,或大咖、專家坐鎮,或尋求與消費者互動,大家考察、免費體驗等,順勢提供一些優惠活動,推動交易達成。

而今年3·15,風頭最盛的,莫不過白象了,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歪”,幫它在逆風刷了一大波熱度與好感。

案例分析:白象

315晚會后,沉浸在酸菜陰影下的網友們開始大舉“排雷”。有網友指出,在2013年的一份媒體報道中稱:白象將插旗菜業列為原材料供應重點企業。

15日22:28,“白象食品”在評論里瀟灑回復道:“一句話: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緊接著在23:26,“白象食品”再次發聲表示:和插旗菜業從未有過合作,感謝大家的關心。25年堅守品質,白象始終如一。

在一眾澄清、道歉大軍中,白象再次出圈熱度飆升,且憑著這波關注,后期熱度一再突破,扎扎實實的霸榜了多日。

雖說如去探究,會發現白象的走紅,自是承借著其“三分之一的員工是殘疾人”“方便面四巨頭里唯一拒絕日本入股的”“河南暴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的良心企業”等企業作為的光。但從酸菜事件澄清的熱度和回應時間來看,我們能發現白象是做澄清的品牌中最積極的一批,公關及時性的重要再次被印證。

白象突然爆火,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性在于,當沒有偶然事件發生,不能夠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企業價值時可能會讓大家忽視;必然性在于,企業在持續積累的過程中,可能就會在某個時期突然爆紅。而這也恰是3·15營銷的核心要求,品牌對問心無愧的堅持。

四、“櫻花漫天”的時節——春季營銷

春日來臨,各家的春季營銷方案也翩躚而至,而在一眾方案中,品牌最鐘情的元素恐怕就是浪漫的粉櫻。

從網絡熱度來看,即使是在冬天,櫻花也一直維持著較高的人氣,2月4日立春之后,櫻花的熱度開始走向上升趨勢,品牌也在其中借勢、發力。2月18日,劉宇為歐舒丹櫻花身體乳的推廣獲得大量關注,粉絲積極協助宣傳,形成峰值;3月18日,王一博同餓了么的櫻花下午茶宣傳再次拉高熱度。

不論是日化品牌還是網絡服務,櫻花都能成為它們的營銷要素,而一眾食飲品牌更是為之狂熱。

案例分析:食飲品牌

優酸乳品牌代言人陳立農和虛擬形象小優推出了櫻花風味限定新品,主打櫻花星球概念。良品鋪子推出14款櫻花限定款零食,包括果凍、糕點、餅干等多個品類,從食品粉到包裝。樂事則選擇了聯名潮玩IP,牽手泡泡瑪特小甜豆,推出櫻花蝦口味薯片。

星巴克和瑞幸這對咖啡屆“老冤家”也雙雙入局,分別推出兩款和五款櫻花限定新品,覆蓋飲品和小食。

(圖源網絡,)

相比瑞幸,星巴克櫻花營銷的姿勢明顯更熟練一點,除了在食飲品上推出櫻花限定外,還推出了櫻花款旅行收納包和櫻花星杯的周邊。

(圖源網絡,)

在熱度對比上,星巴克的櫻花營銷熱度會更高點,要知道,星巴克曾俘獲萬千少女心的“貓爪杯”,便是其2019年櫻花杯系列的。

但其實網友對櫻花限定食飲的評論有些“復雜”,不少網友大呼,希望品牌們能夠放過櫻花,并表示“櫻花有多好看,櫻花做的食物就有多難吃”。甚至媒體也在呼聲中發現了該話題,文章《櫻花味食品,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引發認同,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單篇文章獲得了超346萬的閱讀。

(圖源網絡,)

雖說一些網友對于櫻花食飲的口味表現出嫌棄,但其為品牌帶來的關注度卻是明顯的。季節限定帶來的新鮮感,對消費者有著不可言喻的吸引力,更是一種博出位的好方法,麥當勞擅長的新品營銷不就是這樣嗎?香菜新地、油潑辣子新地、加了奧利奧的給利奧餐肉堡、放了臭豆腐的黑黑真香漢堡以及螺螄粉漢堡等等,常常能登上社交平臺熱搜,網友總在吐槽與買單并驅,踩雷與好奇并行。

(圖源網絡,)

在影視文藝作品的渲染下,人們對櫻花與春天的形成了自然的浪漫構聯,能夠省去品牌市場教育的成本,成為品牌引流的捷徑。但在“漫天的櫻花”中,要實現當年星巴克貓爪杯那樣的現象級單品牌盛況難度愈發增加。櫻花作為櫻花經濟的核心,正在逐漸趨于符號化、意象化、氛圍化,這便要求著品牌在消費櫻花IP既有價值的同時,積極為其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實現新的消費吸引力。

五、重生的流量王——錦鯉營銷

轉發抽獎的“錦鯉營銷”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但在今年3月,這一玩法被換了套包裝后,又紅火了起來。而這套包裝的“首創者”更是實現了5萬漲粉百萬的豐盛成果,更別提這批粉絲后續為其帶來的受益了。

案例分析一:魔方嚴選

3月1日,“魔方嚴選”發布一則“招聘啟事”:本司計劃招收一位:公司想來就來/班愛上不上/但“工資”照發/“帶薪休假”2022一整年的“新同事”,有效期從現在到年底共10個月,每月5000,到年底一共是五萬,雖然金額不多但是活兒比較輕松。公司你愛來不來甚至可以不來報道,但每個月錢錢照發,你的任務就是每個月底按時領錢錢。嫌麻煩的話我司可一次性支付今年整年的錢(共50000元)。

而這位“新同事”的唯一選拔條件,便是轉發博文被抽中。“招聘啟事”迅速引發關注,大家積極轉發參與,當日輿情熱度便超過了130萬;開獎后,原博轉發數計182萬,粉絲數計算230萬。并且,網友們像模像樣地同魔方嚴選互動了起來——“Q:無法理解,那兩個月呢?我不要生活的嗎?A:對不起是我們疏忽了”“Q:這種工作經歷可以寫在簡歷上嗎A:不是很建議寫”“Q:我來可以嗎?居然還可以愛來不來?A:最好別來”,氣氛活躍。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條“招聘啟事”實際上就是一則轉發關注抽5萬元現金的“錦鯉營銷”,但因文案編寫精妙地踩中了當下年輕人“躺平”“擺爛”心理,創造了話題性,將大眾關注與參與熱情拉高,促成了這一“現象級”的營銷活動。

據觀察,這位魔方嚴選應是位通過發布商品優惠券,賺取推廣傭金的“淘寶客”,只是從名字和頭像來看,貌似有些“蹭”網易嚴選名氣的意思。而通過這五萬“工資”引流來的百萬粉絲們,都將成為他們的潛在“顧客”。

在看到魔方嚴選的成功后,社交平臺上迅速掀起了模仿風潮,不少有增粉、引流等需求的博主開始仿照其進行活動。

案例分析二:逆水寒

就像俗話說,一件事,第一個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當大批博主開始模仿,那其效果定難以像魔方嚴選首條“招聘啟事”那般好。

網游“網易一夢江湖”便如法炮制了“躺平”抽獎,為梯度服開服做宣傳——“躺平不上班,江湖送你‘帶薪假’!不用上班,不用搬磚,不用打工,薪水照發,愉快如初!【共轉抽50000元現金躺平基金】”。即使相比“碰瓷”網易嚴選的魔方嚴選,一夢江湖正兒八經有了網易“廠牌”的加持,但相比起來,熱度卻遜色很多,但網游逆水寒卻在其中尋到了些門道。

3月29日,逆水寒發文:“轉發這條社交媒體,抽一人送你一套現實里的房(有房產證的那種)該房子位于祖國濕地之都——鶴崗市,獎品可折現5萬元”,并附上了自家跨服莊園【棲云集】的宣傳。

(圖源網絡,)

結合了“鶴崗”“買房”“躺平”等多個熱門元素的抽獎活動,快速吸引網友們的目光,累計轉發超103萬,雖仍不及魔方嚴選,但作為“后來者”,已是不凡的收獲了。

雖然同樣是錦鯉營銷、游戲宣傳、5萬獎金,但逆水寒活動的熱點包裝性更強,因此也更易借勢引發話題,實現理想的宣傳效果。

在營銷屆卷到不行的時候,難以想象這一“低成本”的錦鯉營銷還可以再度成為流量新貴。這也或能給營銷人打開一扇窗戶,在把握住熱點的脈搏時,“新瓶裝舊酒”也不妨為一條可行之路。

原文地址:

個性化推薦是什么?

如果不是因為算法的存在,我們的社會絕不會進步得如此之快。

3月1日,隨著《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實施,各大APP均被強制要求在顯眼的位置設置“關閉個性化算法推薦”按鈕。

在不少用戶眼中,關閉APP的個性化推薦甚至等同于關閉APP的廣告、關閉APP的監聽。有一說一,雖然很多互聯網公司做的APP確實不咋好,但是這個謠言是真的有點危言聳聽。

就說一句話,如果APP真的在后臺無時無刻的監聽,那么你的手機電量根本受不了。

個性化推薦是什么?

既然APP沒有在后天監聽我們,那么,為什么APP總是能知道我們想要什么呢?這就離不開個性化推薦(也被稱為個性化營銷)了。

·何為個性化推薦?

簡單說就是,APP(網頁同理)基于營銷目的,在你使用APP過程中,APP會根據你填寫的資料、你在APP上的頁面停留時長、你對相關事物的興趣等綜合因素,對你進行個性化的營銷推送。

當下的互聯網環境,為了拿到你的訪問記錄,甭管我們是打開APP還是登錄網頁,背后都有無數的跟蹤器在默默分析著你的喜好。

在主流應用中,甭管是日活上億的買粉絲、抖音,還是淘寶、小紅書這些APP,他們統統都在使用個性化推薦。可以說,個性化推送在當今社會,極為常見。

那么,這一套系統到底是怎樣運作的呢?

·數據采集

對于“個性化推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個性化推薦”=“個性化”+“推薦”。在這個公式中,“個性化”是“個性化推薦”的前提,而“個性化”前提則是海量數據做支撐。

(淘寶個性化推薦需要收集的數據)

可以這么說,沒有足夠的數據,就不會存在個性化推送。因此,有不少公司都走上了數據采集這條路子。

良心一點的公司,他會基于正常渠道獲取到的用戶數據,給用戶打上一些正常的標簽。但這些渠道的數據,通常不怎么值錢,也無法對個性化推薦起到有效的幫助。

于是,野路子的玩法就誕生了。

就比如在APP內嵌入SDK直接采集隱私信息。違不違規無所謂,對他們來說,把用戶數據拿到手才是硬道理。

雖然很過分,但在黑馬看來,這種已經算是“相對良心”。

因為在它之上,還有公司直接從流量源頭出發,從發卡的運營商渠道直接非法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就比如下面這家公司——瑞智華勝。

它通過競標以合作提供營銷服務的方式取得運營商遠程登陸權限,接著在運營商系統上裝上能采集用戶Cookie信息的木馬和插件,達到清洗、采集用戶Cookie還有訪問記錄等目的。

要知道,獲取到一個人的Cookie,就意味著我們無需再次輸入賬號密碼,就可以登錄他的賬號,從而獲取他的購物、社交、開房記錄等敏感內容。

說難聽點就是,這家公司獲取到你的Cookie信息之后,你在他們面前就幾乎沒有秘密了。

說實話,這種采集程度前所未有,其離譜程度更是超乎想象。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數據采集在個性化推薦中的重要性。

·推薦算法

說完了數據采集,我們再來聊聊“推薦”。

“推薦”的核心就在于怎樣從海量的產品中,找出你最有可能感興趣的那些。這時候,APP之前通過各種渠道采集到的數據就起到了作用。

不過想要進行高效的推薦我們還得引入推薦算法。因為我們采集到的數據實在是太多了,只有算法的加持才可以簡化這個推薦過程。

通常情況下,開發者會用到協同過濾推薦算法。

它主要通過對用戶歷史行為數據的分析發現用戶的偏好,然后再基于不同的偏好對用戶進行群體劃分,之后再對同類用戶推薦相同的商品。

比如黑馬和36最近在看摩托,雖然是兩個賬號,但是因為黑馬和36的喜好和消費一致,那么這時候系統就會給黑馬和36推薦相同的產品。

上面黑馬也說了,協同過濾推薦算法比較簡單,所以大家都在用。這也就導致一種情況,你有我有大家有,那不就是約等于沒有嘛。

于是,聰明的開發者又開始引入了深度學習。

在深度學習的加持下,推薦算法如虎添翼。

比如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

你在平臺上的每一次點擊、觀看時長、點贊、評論與轉發等都被量化了。之后,深度學習再根據這些數據設計出相關模型,用以預測同類用戶群體的喜好。

在算法的加持下,抖音做到了比你還要了解你的喜好。越刷越有趣的抖音就此誕生。

個性化推薦存在的意義

通過上面這部分的介紹,想必大家應該知道個性化推薦是什么了。那么,個性化推薦算法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提高效率

以YouTube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每分鐘都有超過500小時時長的視頻被上傳(2018年的數據)。

簡單換算一下就是,一天會有超過720000小時時長的視頻被上傳。拋開運營成本不說,視頻網站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讓用戶查看到他感興趣的內容。

于是我們可以看見,YouTube針對視頻內容劃分了類別,同時用戶在注冊時也需要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類別。

這樣一來,YouTube就可以針對用戶喜好進行推薦篩選了。

接下來的流程則和國內的視頻網站應用相差不大。

在推薦冷啟動階段,針對用戶的反饋(觀看時長、贊、評論與轉發等)來更加精準的判定用戶喜好什么類型的視頻,同時對視頻的標簽進行優化。

為了提高信息的推薦效率,視頻網站這時候就會引入個性化推薦,用以幫助用戶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從而讓用戶覺得這個網站對其有所幫助增加用戶的點擊率。

·加強留存率

與之相對的是抖音。

作為短視頻行業的老大,抖音還率先引入了實時學習機制,它可以通過用戶使用的數據快速提供反饋。

比如黑馬一直喜歡的是機車的視頻,但是某一天黑馬突然在萌寵類視頻上停留了較長的時間,那么這時候抖音就會根據這個改變快速推薦相似的視頻。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另外,根據紐約時報發布的《TikTok是如何讓你上癮的》文章描述,Tik Tok內部的一份文件《TikTok Algo 101》曝光了抖音算法的推薦邏輯:

為了追求公司增加日活用戶的“終極目標”,對提供給用戶的視頻內容流,Tik Tok選擇性地優化了兩大密切相關的指標:“留存率”——即用戶是否回訪——以及“訪問時長”。

“算法透明”的創始人紀堯姆·查斯洛特說:“這種系統意味著觀看時長才是重點。它的算法是為了讓人上癮,而不是給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道理很簡單,用戶在APP中停留的時長越久,觀看到廣告的機會也就越多,平臺的綜合收益也就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提到的《TikTok Algo 101》是由抖音北京的工程團隊編撰,同時也得到了Tik Tok發言人希拉里·麥奎德的證實,她表示,這份文件旨在向非技術人員解釋抖音算法工作原理。

至于國內的抖音推薦機制是否和國際版的Tik Tok一致,這里黑馬就不做評判了。

不過,通過上面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在這里簡單總結一下:個性化推薦算法在APP中被應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信息推送效率、加強用戶的留存率。

畢竟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留存率=錢。

常言道,“物極必反”。平臺通過這些手段將用戶留下來之后,就不會對用戶造成什么影響嗎?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個性化推薦造成的后果

就黑馬個人而言的,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個性化推薦帶來的沖動消費和信息繭房的問題。

·沖動消費

就拿沖動消費這事來說,淘寶曾有一個讓黑馬“驚為天人”的功能:猜你喜歡。

其離譜程度在于,它推薦的東西不一定是黑馬的必需品,但它推薦超過90%的產品都是黑馬喜歡的產品。每一次深夜逛淘寶,黑馬就忍不住想要剁手。難不成,黑馬的自制力就這么差?

黑馬也買粉絲了一下身邊的朋友,發現和黑馬有著相同困境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個性化推薦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上癮,形成沖動消費。

甭管你是逛淘寶還是刷抖音,對于這些平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成癮性。因為只有讓你上癮了,才能讓你產生一種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從而在不知不覺之間促使你完成消費。

黑馬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寫過,移動支付的發達,降低了大家對于金錢的敏感度,“剁手”所帶來的痛苦大幅降低,加上平臺鋪天蓋地的宣傳,很容易讓人沖動消費。

就比如大家熟知的AJ,你可能不一定會買,但身邊一定會有打扮得很Fashion的人穿AJ。

不追潮牌的也別笑。

想想自己,明明一開始只是想買GTX1080,可是隨著平臺的推廣和相關博主的使用體驗種草,黑馬最后還是“一不小心”就買了GTX1080Ti。本來自己的手機好好的,不卡頓也夠用,但就在每年手機廠商們各種發布會的轟炸下,我們總是花了大幾千上萬買一款新手機。

沖動消費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財務狀況的惡化,由于人的收入是有限的,對某一領域的沖動消費必然會擠壓其他方面的消費,例如必需品的消費,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寧愿每個月吃泡面也要買AJ、買神仙水。

如果進一步地討論,沖動消費會進一步的影響我們的三觀,因為我們重視消費品對我們外表和人格的“裝扮”,也必然會導致拜金主義和金錢至上的社會現象,甚至導致掌握生產資料的少數人群與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分化和對立。

得,又有誰能逃得過沖動消費的“荼毒”呢?

·信息繭房

除了讓你上癮、讓你沖動消費,個性化推薦還會造成一個比較嚴重的后果——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買粉絲ons)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公眾會偏向于選擇那些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并對其他內容無視甚至排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信息繭房”。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為信息的單一化,所以陷入信息繭房的人頗有一種“找到知己”的感覺。

這時候,他們就很難容忍與他們不一樣的聲音。任何外界理性的看法,都將被其視為異己,更有甚者會試圖消滅這種不同的聲音。

如果感受不夠明顯的話,黑馬推薦大家去看看微博的明星話題區,以及某些爆火電視劇中流量明星出現時的彈幕。倘若你敢隨意指出某某明星的不足,那你的結局只有一個:因被該明星的粉絲群體瘋狂攻擊而炸號或狂懟。

隨著個性化推薦的深入,陷入信息繭房的人會逐漸變得視野被固化、不能接受外界的聲音、極端化、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等,嚴重的甚至會激化不同群體和民族的對立。

哪些國內軟件在國外也很火?

頭條系的軟件產品在國外也很火,如抖音的海外版Tiktok

其實國產APP成功出海的不在少數,很多優秀產品都在國外市場悶聲發大財。

1.茄子快傳。

功能:

主要功能是在無需聯網的條件下實現跨平臺設備間的資源傳輸,傳輸過程零流量消耗。茄子快傳以“自分發”的傳播形式在全球市場上保持高速的增長態勢,同時從企業發展戰略上已成功轉型為新興市場最具價值的社交化內容分享平臺,深受年輕人喜愛。

發展路徑:

2015年成立于北京

2017年03月16日,茄子快傳Shareit用戶數突破10億。

目前茄子快傳在全球市場擁有超14億用戶,日新增用戶超過200萬,日活躍用戶超7000萬,月活躍用戶超4億。“雙印”市場(印度和印尼)用戶超 4億,日分發資源超 7 億,成為“雙印”、中東等黃金地區的“國民應用”。

據 App Anni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茄子快傳穩居全球 36 個國家 Google Play 工具類榜單排名第一,62 個國家 App Store 效率榜排名第一。

創始人:

仇俊

2.獵豹移動

功能

旗下移動工具應用家族包括《獵豹清理大師》《獵豹安全大師》等,游戲矩陣包括《鋼琴塊2》《滾動的天空》《跳舞的線》等

發展路徑

2010年11月成立于北京

2014 年 5 月 8 日,獵豹移動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

截至2018年6月,公司產品在全球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約為5.4億,超過70%的用戶來自海外市場

創始人

傅盛(原360安全衛士團隊負責人,可牛影像CEO)

3.螞蟻金服的本地支付產品

印度的Paytm、韓國的Kakao Pay、馬來西亞的Touch'n Go、巴基斯坦的Easypaisa、菲律賓的GCash……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目前已在9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打造了本地版支付寶,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眾多用戶和商家,逐漸享受數字普惠帶來的時代紅利,比如Paytm在印度就有700萬“碼商”,移動支付已滲透到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此外大家都知道馬云爸爸的阿里巴巴是中國線上B2B的龍頭老大,阿里巴巴的海外版“速賣通AliExpress”,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西歐國家,全球速賣通已成為當地主流電商平臺,過去一年,全球速賣通在東歐、中東、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也增長強勁。在西班牙,幾乎人人都知道“AliExpress”,在當地擁有超過770萬注冊用戶。

4.其他小團隊提供的針對性工具產品

在流量見頂的中國市場,無論是大家熟悉的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都將眼光投向了更具有發展潛力的海外市場,如廣州有一家小團隊專門提供了一個定向的小語種雙向翻譯和輸入法的工具得到了當地的高度認可。

除了APP之外,中國的手機市場小米華為OV們打的熱火朝天的同時,傳音手機以非洲手機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手機市場占有率第四、2018 年全年營收 226.46 億元的成績震驚了中國。為非洲朋友量身定制的產品,撬開了非洲市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