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我國陶瓷出口貿易國分布情況(誰能給我一些陶瓷方面的資料?)

时间:2024-06-02 04:26:27 编辑: 来源:

、石墨潤滑材料、石棉摩擦材料、防火隔熱材料、催化、吸附與過濾材料、分子篩、防輻射、高硬、高耐磨材料等。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工藝、設備、管理方法和資金,開發省內優勢和潛在優勢的非金屬礦產資源,提高礦產品深加工水平,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從傳統應用領域轉向高新技術、高效益領域,直接影響礦產品的供需形勢。其中,儲量較大,開發利用程度低,應用水平仍處在初級階段,但應用前景大的,主要有:沸石、珍珠巖、膨潤土、含鉀巖石(霞石正長巖)、顏料用黃黏土,蛋白石頁巖、硅藻土、透輝石、硅灰石等,都將隨著技術和工藝的發展而得到有效的利用。由于外部條件的改善,黑龍江省非金屬礦產業將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進出口貿易方面。近年來,我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的進口關稅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仍在3%~5%之間,其中,高嶺土、膨潤土、磷灰石、重晶石、天然石墨、白云石、滑石、螢石、長石的進口關稅仍為3%;石膏、云母仍為5%。天然硼砂的進口關稅由原來的5%下降為3%,長纖維石棉的進口關稅由原來的6%下降為5%。由于黑龍江省非金屬礦產尤其是石墨、沸石、顏料用黏土等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出口增長額將可能明顯大于進口增長額,即全省非金屬礦產品的貿易順差狀態有可能明顯擴大。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年鑒》統計,2008年度出口礦產品按“海關”主要“礦產品”即相關產品進行統計共有11種,年度內出口創匯金額144061萬美元,占海關出口總額1657389萬美元的8.7%,其中非金屬出口金額為12066萬美元。非金屬出口額按同類礦產品相比,比上年(2007年)增加了964萬美元,上升8.7%。

(2)人員就業方面。我國非金屬礦產業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礦業是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在全省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已形成包括石油、煤炭、有色與黑色、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部門在內的由采、選、冶煉及原料加工等行業組成的礦業體系。隨著我國經濟內需的拉動,必將帶動黑龍江省非金屬礦產業就業人數的明顯增加;據統計,2008年全省各類礦山企業從業人員36.6萬人,其中,能源礦產中煤炭從業人員占總量比重較大,其次為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從業人員。從業人員(除石油、天然氣外)主要集中在煤炭、磚瓦用黏土采礦業中,再次為建筑用花崗巖、金礦、水泥用大理巖、建筑用安山巖、建筑用砂以及銅礦、鐵礦、鉛礦、鑄石用玄武巖和礦泉水等生產礦山。

(3)企業經營方面。截至2008年底,全省現有各類礦山4275個,其中外資企業7個,內資企業4268個;國有企業316個,占7.4%,集體企業712個,占16.7%,私營企業2659個,點62.3%,其他礦山581個。在礦山開采與選礦過程中,由于全省非金屬礦山大量采用露天開采工藝,采用現代化的工藝、設備和經濟合理的露天開采深度也相對加大,機械化的連續采礦工藝和生產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應用更加廣泛,向著智能礦山的方向發展,采礦總體水平、生產能力和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盡可能實行規模經營。并在利用科學技術新成就開發完善高效專用選礦設備、工藝,解決選礦技術難點,提高資源回收率,提高產品質量,解決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都有了穩步發展。在投資形式上,我國非金屬礦工業現有的所有制的形式有國有的、民營的、合資的、國外獨資的。上市公司及國有大中型企業表現出對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極大的興趣與投資需求。在具體操作上也靈活多樣,這些都給我國非礦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經濟發展和外來投資的帶動下,由于外貿出口條件的巨大改善,全省非礦企業的經營環境,特別是石墨、硅線石、沸石、白云石、膨潤土等行業企業的經營環境將明顯改善,因而盈利企業的數目也將明顯增加。

(4)隨著我國非金屬礦產業改造、技術升級,結構的調整和科技的創新,特別是深加工技術及制品的研究和開發,例如:精細提純技術、超細粉碎與精細分級技術、表面改性技術和礦物材料復合化技術、礦物層間域離子交換技術、礦物有機覆蓋技術、微孔結構和微孔技術、擴大雙電層結構技術、礦物的脫色和染色技術、改變礦物的比重和密度技術、超微細技術、礦物表面偶聯和交聯技術、黏土生物材料研制技術、人工合成礦物材料技術等,逐步形成非金屬制品的多樣化、系列化和標準化,并應用于新型建材、功能材料、節能及環保等領域,使非金屬礦產品實物質量、性能、產品價值有了很大的提高,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

4.黑龍江省非金屬產業發展威脅分析

非金屬行業屬于資源壟斷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耗費資源、能源、運距遠、利潤低、污染環境等固有特點,隨著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等理念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深入,而使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越來越依賴于非金屬礦產品的進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黑龍江省非金屬礦產品出口的增長,但前景并不十分樂觀。我國是較大的非金屬礦產品生產國,非金屬礦產品主要銷往歐美、亞洲,特別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究竟在國際非金屬礦產品市場上,我們能占有多大的份額,取決于貿易環境和我國其他地區非金屬礦產品生產的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協調能力。由于大部分非金屬礦,特別是建材非金屬礦都具有運量大、價值低、運輸費高的特點,客觀上決定了適合以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為主。因此在分析威脅程度時必須考慮相關經濟因素。據統計,黑龍江省非金屬生產及貿易專業化系數(TSC)較低,這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持續下降,其產品出口持續受到國內外同類競爭品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開采秩序混亂,污染環境,保護資源刻不容緩。由于2004~2005年石墨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造成全國石墨產地大范圍擴產,致使石墨價格不穩定,2006~2008年,部分石墨產品價格下滑,部分地區的石墨礦源已經趨于貧化和不足,并且亂采濫挖回潮,資源破壞浪費嚴重的現象。業內人士呼吁,作為不可再生的石墨資源,應列為國家重點加以保護,堅決取締非法開采,因此,盡快出臺有關政策,加強對資源的有效保護,實現科學開采、限產、保價,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保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受煤、電、油、原材料費用上漲及運輸緊張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對一些企業盈利能力構成一些威脅。與2006年底比,燃料油價格每噸上漲1000元,煤炭價格每噸上漲20元左右。石墨、滑石、石膏和菱鎂礦等行業采選成本,比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有些非金屬企業出現局部停產現象。

(3)螢石、菱鎂礦等非金屬產品走私犯罪有所抬頭,嚴重影響了出口秩序。雖然有關部門持續打擊走私,但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千方百計走私,并且出現了利用水鎂石出口許可證走私鎂砂的新動向。這些非金屬礦產品走私現象的抬頭,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國家和企業的收益,也在心理上對守法企業造成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4)我國不是非金屬礦產品貿易強國,缺乏競爭力。在進出口貿易中,低出高進。在2008年進出口的主要16種非金屬礦產品中,有12種進出口價差較大。其中價差超過10倍以上(含10倍)的達6種。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低,其表現為:一是出口的礦產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的初級產品;二是企業規模小、缺乏后勁;三是礦業企業生產與貿易脫節,不適應現代國際市場情況,缺乏市場精細化理念,生產中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大多數貿易商家不了解生產情況,不了解產品性能,缺乏市場的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非金屬行業的競爭力多來源于資源、成本及區位等方面的優勢。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非金屬開發利用技術的創新,非金屬礦產資源及其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這些競爭優勢也正在失去。為此,今后應穩定并積極開拓國內外非金屬礦產品市場,深入調查和研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亞、東南亞非金屬礦產品市場消費結構和需求狀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科學規劃黑龍江省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加速資源整合,盡早組建大型的、精干的、在國內外有一定競爭力的非金屬礦業集團公司。大力開發省內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好的優勢非金屬礦產。通過構建非金屬礦產品研發平臺,走校企聯合之路,加強深加工研發力度,穩定非金屬礦產品質量,加大創建名優品牌的力度,增強市場活力和出口競爭力,為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和礦產資源財源的新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黑龍江省非金屬開發利用過程中SWOT分析具體情況如表6-4所示。

中國陶瓷的歷史?

中國瓷器的歷史

戰國時期在浙江、江蘇、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以及湖南南部的廣大地區,普遍使用原始瓷,特別是江、浙、贛一帶,更為盛行。它們的生產規模和產量比西周和春秋時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

江、浙、贛一帶的原始瓷,胎成灰白色。山西侯馬、浙江紹興富盛和蕭山茅灣里出土的原始瓷碎片,經測定:胎內Fe2O3和TiO2含量的百分比分別為:侯馬1.97、1.25;富盛2.12、1.18;茅灣里1.68、0.7。

因而白中帶灰。原始瓷的胎質細膩致密,瓷土經過粉碎和淘洗,燒成情況良好,同時用陶車拉坯成型,所以器型規整,器壁厚薄均勻,缽、碗、盤、盂的內底,自底心開始有一圈圈細密的螺旋紋和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線痕。與西周時期的原始青瓷相比,坯泥的處理精細了,燒成技術有了提高,成型由泥條盤筑法改為輪制,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坯件的外表都上一層薄薄的石灰釉。經燒成后,多數釉成青色或青中泛黃。釉層厚薄均勻,有的凝集成芝麻點狀。 廣東、廣西、湖南南部的原始瓷,瓷胎與當時的硬陶差不多,多為紫色、灰紅色;釉除黃褐色、黃綠色外,尚有墨綠色等,但都屬于以鐵為主要著色劑的青釉系統。由于這時期的原始瓷胳質細膩,外施青釉,利于口唇接觸和洗滌,所以都制成碗、盤一類的飲食器皿和模仿銅禮器形式的鼎、鐘、盉和錞于等。 飲食器皿有碗、盤、缽、盂、盅、碟和鼎等,其中盤和鼎式樣豐富,缽、碗大小成套,飲食所需用具已經基本齊備。仿照銅禮器中的盉,有流和提梁,流作獸頭形,口部有淺孔,但與器腹不通,很可能是隨葬用的明器。 器物的造型與其它地區的陶器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碗、缽和酒盅等大宗產品,都取直線條的圓簡體形式,高矮適中,口部細薄,給人以輕巧的感覺。瓿為直口鼓腹,在胖胖的器身上裝飾二圈櫛齒紋,顯得重心向下,穩重大方。

仿照銅器形式的鼎,式樣較多,有一種鼎直口淺腹,口沿的一端裝一個獸面,與此相對稱的一面飾獸尾,獸首高昂,頭尾相應,造型獨特。紋飾仍取吳越地區盛行的S紋。原始瓷的這些造型和裝飾風格,顯示了吳越文化的一個側面。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與戰國早、中期的原始瓷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首先是胎、釉原料不同。從少量經過測試的標本中可以看到,西漢原始瓷胳料中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較高,前者達17.23%,后者是2.97%。春秋戰國時,蕭山茅灣里和紹興宮盛的原始瓷的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分別是:茅灣里為13.69%與1.68%,富盛為15.19%與2.12%。坯中氧化鋁含量的增加,使陶瓷坯有可能在較高的溫度中燒成,生成較多的莫來石晶體,從而提高陶瓷器的機械強度和燒成中減少制品的變形。莫來石又稱富鋁紅柱石,無色,晶體呈柱狀或針狀,熔融溫度約為1910℃,是陶瓷制品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在燒成時若窯內溫度達不到它所需要的高度時,不僅不能達到增加氧化鋁的目的,反而會使坯體疏松,燒結情況很差。氧化鐵的引入,就不可避免地給坯體帶來顏色,在氧化氣氛中燒成,胎呈紅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胳呈灰色,氧化鐵含量越高,胎的顏色越深。所以秦漢時期的原始瓷,除一部分燒成溫度比較高的產品,胎骨致密,擊之有鏗鏘聲,多數胎質粗松,存在著大量的氣孔,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不及戰國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