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未來國際服務貿易會不會超過貨物貿易(全球最大自貿區,超9成商品或零關稅,影響全球1/3人口)

时间:2024-06-01 12:12:21 编辑: 来源:

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產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建議明確提出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⑧

2、發展綠色產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目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己高于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開放程度,會因貿易條件的惡化,造成資源外流。因此應該提高我國貿易的質量,優化貿易結構,其中使產品符合環境標準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1)重視科技投入,發展綠色產業

既然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企業無法回避的貿易問題,那么,利用綠色貿易壁壘帶給我們的啟示,提高我國產業的環保標準,發展綠色產業,實現體現人性化的生產和管理以及服務過程,就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政府應該從宏觀上給予企業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2)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制成品質量

工業制成品質量的提高是突破國際市場環境壁壘的關鍵。因此應該在有條件的企業和產品中,推廣環境標志的認證工作,以環境標志為引導,提升工業制成品質量。

(3)結合IS014000標準,促進環境友好產品出口的貿易

3、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

(1)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建立有關的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買粉絲機構,加強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貿易對象國環境壁壘繁多,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大,應該設置專門的部門負責環境壁壘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法規、技術和標準,同時加強對有關環境問題的公共技術的研究,建立買粉絲點,便于為企業服務。

(2)加快我國相關產品標準和檢驗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并與國際先進標準逐步接軌。應該投入必要的資金以完善檢測的技術條件,使部分有條件的專業檢驗機構通過國際認證以獲取直接頒發國際綠色通行證的授權,并力爭成為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

(3)為確保國家安全、保護人民健康和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主導產業和幼稚產業,應參考國際規范,建立自己的環境壁壘體系。堅決禁止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包括危險廢棄物和國外淘汰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技術和設備等)進口,加強進口商品檢驗和檢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4)建立我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國際標準、各國政府及其標準化機構經常對其環保法規和標準進行修訂,如果企業信息不暢,不能及時掌握變化了的標準和相關信息,就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生產和經營對策,無法有效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因此,政府及相關的行業協會必須高度重視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及時搜集、反饋國外貿易壁壘的變化情況,認真研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出口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出口環境。⑨

4、重視環境法規的完善和對外協調

(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執法,真正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從環境稅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鼓勵清潔生產;環境立法應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經濟活動中的違犯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在推進清潔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與成本間的關系,達到環境保護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的“雙贏”。

(2)應加強對外的公關協調工作。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利用各種國際公開場合反對發達國家過于苛刻的環境壁壘要求,要求給予發展中國家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在制定新標準時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⑩

5、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廣泛樹立全社會的環境意識

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起符合嚴格環境標準的產業體系,并運用綠色貿易壁壘來阻撓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漸高漲的公眾環保熱情和環保要求。我們就以全民環境教育為基礎,逐步樹立“誠實、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倫理道德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需求”,摒棄“奢侈浪費、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廣泛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關于貿易順差

我國貿易順差顯現出以下特點:第一,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貿易領域,加工貿易順差綜合了一般貿易和其他貿易方式的順差或逆差額,決定貿易順差總額的變化。

第二,貿易順差集中在外資企業。這和我國長期的招商引資政策有很大關聯。第三,我國貿易順差來源地較為集中,主要在歐美地區。

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21世紀初,投資率增長速度經常處于停滯狀態,儲蓄率高于投資率,因此長期出現大額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順差,通常保持在1000億美元上下,而這個時期日元正處于持續升值的階段,盡管如此,日本貿易順差的勢頭卻難以遏制。只有兩個理由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一種解釋是日本的制造業(這里指貨物貿易,還不包括服務貿易)適應日元升值變化的能力較強,能夠迅速改變產品結構,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另一種解釋就是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投資率低,儲蓄率高,資源在流出,所以進出口不斷增加。這就是日本的歷史經驗。現在美國一直迫人民幣升值,實際上跟去年7月份相比,人民幣現在已經升值了3.17%。即便人民幣不斷升值,如果國內儲蓄率遠遠高于投資率的狀況不改變,那么我們的出口增長速度快于進口增長速度的發展趨勢依然會保持,大額貿易順差的現象不會消失。

上述分析將會印證這樣幾個判斷:第一,在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高儲蓄、高投資必然促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第二,在上述條件下,加上儲蓄大于投資,必然出現貿易順差擴大的傾向;第三,中國將較快接近日本貿易高增長與貿易順差超千億的發展階段,這可能成為常態,如同投資高增長一樣。

盡管我們的貿易是順差,國民收益卻未必是最高的,因為加工貿易利潤一般只有3%-5%。

中國的外貿出口是靠財政政策支持的,現在出口退稅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樣的規模能否持續恐怕是個疑問。

從具體影響來看,貿易順差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提高了我國的對外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緩解產能過剩問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增加了外匯儲備,削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經濟增長的外在風險,導致貿易摩擦加劇。

現在我們出現了一個大額的貿易順差,這首先是好事情。貿易順差的積聚是造成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隨著貿易順差趨高的發展態勢,我國的外匯儲備也日益增加。年底外匯儲備應該能達到1萬億美元,而根據有關部門對于引進外資的規劃,外匯儲備相當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增多。通常我們擔心會引發通貨膨脹,但從統計數字上看,由于購買外匯造成的人民幣增發、基礎貨幣投放增加,沒有成為國內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來自這方面的壓力。

然而,我國外匯儲備有很大一部分的表現形式是美元資產,美元對比西方主要貨幣來講是在貶值,而且從長期趨勢來看,它可能還會繼續貶值。未來無論是美元貶值還是美國發生通脹,外匯資產都有縮水的可能。

順差可能給中國帶來巨大福利損失,中國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又用部分外匯儲備購買諸如美國國債等外國資產。與此同時,中國又鼓勵引入FDI(外商直接投資)設立企業,本質上FDI給中國造成的負資本權益就通過中國持有美國國庫券的債權增加而抵消,也就是說,流入中國的FDI是由中國儲蓄通過迂回的方式提供融資的,外資企業代替中資企業利用了中國儲蓄并同時擠出了國內投資。

高額外匯儲備增長也給央行當前的貨幣緊縮調控帶來了壓力。截至2006年5月底,外匯占款余額達到78816.27億元人民幣。外匯占款的增加引致我國貨幣供應量增加。今年5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高達19.5%。這樣,不但會形成通脹壓力,而且造成信貸增長過快、投資過熱。為此,央行又不得不采取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資金。可見,外匯儲備過多產生的連鎖反應削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還會引起貿易摩擦。目前,貿易摩擦呈現出一些新特點。第一,貿易摩擦領域從貨物貿易向服務領域擴大,除傳統出口產品外,機電、輕工、化工等產品成為新的摩擦點;第二,貿易摩擦對象不斷擴散,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向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國家蔓延;第三,在表現形式上,除了過去的“兩反一保”,還朝著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壁壘、競爭規則等方面擴散。對此,我們不應大驚小怪,因為我們的大背景是貿易增長速度飛快,由此出現的貿易摩擦也就很正常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