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杭州輪逸貿易有限公司(杭州汽輪大廈到邵逸夫下沙院區怎么走)

时间:2024-06-03 03:50:21 编辑: 来源:

抗日戰爭勝利后,妄圖獨吞勝利果實,偽裝和談,準備內戰部署,旋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1946年一手召開偽國大,通過“憲法”,1948年任“總統”,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滅亡。蔣率殘部逃到臺灣。1975年4月5日病死臺北。

童第周(1902-1979)

鄞縣人 。

曾任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解放后歷任山東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研究所所長和動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并任中國科學院生物部委員、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一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童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開創者,早期在脊椎動物、鳥類和兩棲燈動物卵子發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獨創性發現。五十年代開始,系統研究文昌魚和卵子發充規律,為進一步確定文昌魚在動物學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證據,豐富了實驗胚胎學理論。六十年代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細胞核和細胞質在魚類個體發育、細胞分化和性狀遺傳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創見。他在研究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經濟水產動物的人工養殖、經濟魚類育種的新途徑等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先后發表論文和專著七十余種。

潘天壽(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1897年3月生于浙江省寧海縣。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 潘天壽年青時自感“無干事之才,只有書畫尚能勝任”,因而在詩、書、畫、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歲的潘天壽應聘到上海美專任職,并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培養了許多學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藝術院任中國畫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當時已80高齡的昊昌碩的賞識,潘天壽在藝術上亦也受了到吳的影響。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5-1965年間,是潘天壽創作、著論豐盛的10年,這時期他曾任全國美協副主席,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研究院名譽院士,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文革中受到誣陷與摧殘,1971年9月含冤而逝,時年75歲。后來由國家投資在中國美院院內建有潘天壽紀念館。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采眾長,尤于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