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互聯網醫院買粉絲(請問大家對UFO 題是如何看待的)

时间:2024-06-13 23:58:43 编辑: 来源:

劉琰:現在的診斷技術、監測手段和治療方法都大大豐富了。科室這幾年新購置很多儀器設備。包括危重癥燒傷患者的監測和治療儀器,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客觀地對患者全身情況進行評估,實現更精準的治療。另外,創面修復手段不斷豐富,不僅能讓病人活下來,還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曄問仁醫:科室中的臨床醫生也面臨臨床與科研如何平衡的問題,您有什么看法?時間上怎么分配?

劉琰:關于醫生是否要做科研的討論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始終覺得,這是個不需要爭論的問題。科研的本質是探究未知,尋找問題的答案。從這個角度說,不管你是什么級別的醫生,都可能會碰到需要你“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而對于象瑞金這樣的國內頂尖醫院的醫生來說,臨床和科研缺一不可。臨床是科研的觸角,是科研靈感的來源,而經嚴格培養形成的科研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會提高醫生發現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瑞金燒傷學科的發展,就是臨床和科研協同發展的范例,老一輩們在長期臨床一線工作中發現問題——提煉問題、進行基礎研究——再回到臨床進行驗證,并在此過程中發現新的科學問題。我現在覺得最欣慰的是,科里的中、青年醫生們有了更高的做臨床和做科研的動力和行動。

曄問仁醫:有沒有收到過病人贈送的特別的禮物?

劉琰:曾有人說燒傷是窮人病。門診收到過病人遠道帶來的雞蛋、梅干菜、青菜、玉米、老母雞。我現在還保存著的,是一個三歲的小病人送給我的,用粉色塑料貝殼裝著的鑲有紅色玫瑰花的發卡,那大概是這孩子心目中最珍貴的東西,對我來說,也是一樣。

采訪/曄問仁醫 編輯/殷亦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買粉絲s://renzheng.thepaper.買粉絲。

相關推薦

專訪|陳爾真:冷靜對待疫情,將醫療資源用于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專訪|陳爾真:冷靜對待疫情,將醫療資源用于真正需要救治的人

浦江頭條

9小時前

專訪|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不必過分在意感染人數,減少重癥死亡是關鍵

專訪|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不必過分在意感染人數,減少重癥死亡是關鍵

綠政公署

1天前

專訪丨潘毅院士:為元宇宙注入“生命體”

專訪丨潘毅院士:為元宇宙注入“生命體”

MetaPost

2天前

專訪|演員田曦薇:通過李薇獲得了力量

專訪|演員田曦薇:通過李薇獲得了力量

有戲

3天前

24小時最熱

C羅謝幕!摩洛哥1比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隊首次殺入四強

C羅謝幕!摩洛哥1比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隊首次殺入四強

世界杯

16小時前

103評

劉強東分享感染新冠經歷!王石也發聲

劉強東分享感染新冠經歷!王石也發聲

10%公司

22小時前

40評

這就是宿命!凱恩點球踢飛,英格蘭1-2法國無緣四強

這就是宿命!凱恩點球踢飛,英格蘭1-2法國無緣四強

世界杯

12小時前

43評

就疫情防控新形勢,鐘南山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讀

就疫情防控新形勢,鐘南山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讀

綠政公署

21小時前

345評

葡萄牙主教練桑托斯:我不后悔讓C羅替補

葡萄牙主教練桑托斯:我不后悔讓C羅替補

世界杯

8小時前

37評

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下載APP

不要驚慌多喝水:劉強東王石張蘭等多位名人陽性后分享經驗

河北一家四口的陽轉陰歷程:相信自己的身體,一起度過緩解了焦慮

包機出海搶單去|至少9省在行動,“拼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

“南袁北楊”俱往矣:著名水稻專家楊振玉逝世

關于澎湃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澎湃廣告

©2014~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299號

非典中的英雄事件

有陳洪光、鄧練賢、葉欣、衛保周、丁秀蘭等。

1、陳洪光

陳洪光(1964年~2003年) 男,祖籍廣東東莞人,生前是廣州市胸科醫院二內科主任兼重癥監護室主任。

2003年2月9日廣州市胸科醫院接到第一例“非典”病人開始,陳洪光同志100多天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將自己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堅守崗位救治“非典”病人。

2003年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感染了“非典”,停止工作進行隔離治療。

2003年4月31日到5月3日轉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5月4日轉入廣醫一院呼研所,5月5日病情突然惡化,顱內腫脹,骨髓抑制,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沉睡60小時后于5月7日清晨6時光榮殉職,終年39歲。

2、鄧練賢

鄧練賢(1949年12月9日-2003年4月21日),漢族,臺山市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山三院黨委委員,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傳染病教研室副主任,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2003年4月21日,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光榮殉職。在廣東抗非典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身后被廣東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被中組部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3、葉欣

葉欣(1956年7月9日-2003年3月25日),女,漢族,出生在廣東湛江市徐聞縣,畢業于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中共黨員。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是該院護士長中最年輕的,抗擊非典英雄模范。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4、衛保周

生前系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副主任醫師。2003年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綏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于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享年51歲。衛保周曾說過:“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5、丁秀蘭

丁秀蘭(1954年-2003年5月13日),女,1970年參加工作,1979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生前擔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黨支部書記。

2003年4月22日,為搶救非典患者不幸感染,丁秀蘭被轉到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關注丁秀蘭的治療搶救工作,有關領導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丁秀蘭。

入院第3天,地壇醫院組織了院內專家會診,對她患重型SARS進行了確診,決定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提高機體免疫的治療。

2003年5月13日清晨4點15分,丁秀蘭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被宣布臨床死亡,不幸以身殉職,永遠離開了她熱愛的崗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