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沒收俄羅斯海外資產符合美國法律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把斗爭矛頭指向什么?都代表了哪個階級的利益?)

时间:2024-06-01 10:40:04 编辑: 来源:

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3)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4)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總之,從長遠來看,它嚴重地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1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開了巴黎和會。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定了《凡爾賽和約》。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定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美、英、法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評價: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15.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發展

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表現: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業部門的危機;從1929年到1933年共5個年頭;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總額縮減了2/3。

影響:

(1)經濟危機中,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大量失業,廣大勞動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2)壟斷資本家為保持價格,維持利潤的,寧愿大量銷毀產品,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3)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羅斯福新政

時間:1933年

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個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

影響:

①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

(1)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

(4)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

②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法西斯的發展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會,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德國法西斯政權還掀起迫害猶太人的狂潮。

(6)對外瘋狂擴軍備戰。

16.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圍:全球各地的30多個國家

開始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

★慕尼黑陰謀

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捷方必須在十天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

影響: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

含義:20世紀30年代,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些侵略活動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它們想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它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想頂峰。

影響:綏靖政策的影響極其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戰開始和擴大

(1)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了德國飛機的猛烈轟炸。

(3)1941年6月德軍掉頭向東,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4)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卷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戰的轉折點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國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軍隊的閃擊戰失敗。反法西斯國家由防守轉為進攻

(2)1942年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形式

(3)1942年,英美軍隊在北非了阿拉曼擊潰了德意軍隊。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二戰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

(2)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改變了社會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3)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維護了民主

性質:反法西斯國家的正義戰爭

17.美國經濟的發展 (不用全背過,基本只考選擇題)

①戰后的繁榮(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稱為黃金時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表現:美國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②經濟危機和經濟調整(20世紀70—80年代)

70年代經濟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西歐、日本的高速發展沖擊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經濟危機的表現:

(1)20世紀70年代以后,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2)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3)1975年以后,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經濟發展緩慢,但通貨膨脹)

80年代經濟好轉(但負擔加重)的原因:

(1)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

(2)通貨膨脹

(3)債務負擔較重(受美蘇爭霸的影響)

80年代經濟好轉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經濟形式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

③美國新經濟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

原因:

(1)美國政府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2)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

(3)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表現:

(1)經濟增長加快

(2)通貨膨脹率下降

(3)低失業率

(4)財政赤字逐年遞減,出現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