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浙江省對外貿易服務中心屬于什么性質的企業(區域性服務企業是指什么)

时间:2024-06-10 17:46:21 编辑: 来源:

售品銷售額反映的是民間購買力,上市公司數量反映的是企業實力。

好了,這下大家明白了吧,浙江省不僅經濟發達,而且這種發達分布得非常的均勻,也就是說老百姓、企業、政府都處于一種“有錢花”的狀態,這下大家對于浙江已經有些刮目相看了吧?我們接著往下聊!

二、隱藏在浙江經濟背后的人文 社會 之強

浙江的經濟之所以如此發達,其實背后隱藏著一些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因素。其中尤為重要一點便是其 社會 人文底蘊的積淀。

首先是2019年浙江地區大學的入學率為64%,也就是說適齡人口當中的六成以上要接受大學教育,此外應屆學生高考入學率為94.95%。由此可見,除去地區直轄市外,整個浙江省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省份。高素質的人口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而浙江在這一方面當然做得很好。

在醫療資源層面,浙江的人口與醫護人員之比為10000比60,平時或許還看不出來什么,但是在此次新冠疫情當中,浙江地區的病例治愈率接近100%,這就非常能夠說明問題了。良好的醫療條件使得浙江人口的整體 健康 程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文化 娛樂 方面,近現代知名作家最多的省份就是浙江,媒體方面,除此之外浙江衛視的影響力也在全國同類媒體當中位居前列;在 科技 方面,萬人發明專利的擁有量位居全國第二,而且浙江出的國內外院士總量也是全國第二。

三、政府治理體系的科學化程度

從全國政府治理體系的科學化程度來看,浙江省的各級政府依然表現出了高出一籌的水平。首先在于對 社會 矛盾的化解,比如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以及創新推出的“三網”工作法,民情溝通之網、為民服務之網、平安建設之網,使得百姓的訴求能夠及時得到回應,進而指導 社會 治理的針對性落地。

此外還有 社會 穩定評估機制,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大舉措,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 社會 風險、環境影響、矛盾糾紛及各類不穩定因素,對大多數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項緩出臺或不出臺,確保決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等。

另外,政府更是大力的優化營商環境,使得浙江的民間企業能夠卸下條條框框的束縛,進而充分的釋放活力,推動著浙江的經濟大踏步向前邁進。

四、浙江模式給我們的啟示

地位是政府給的,資源是政策傾斜的,外資是人家投的……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條件,只有人,只有留住了人,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才能變不可能為可能!

圖/來源于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

您所謂的發達和強是指哪些方面?GDP、人均收入、財稅還是金融存款等?我就財稅金融、居民收入和企業情況等數據,來展現下浙江省的表現如何吧!

一、真金白銀經濟指標

浙江省是我國現在第四大經濟省(GDP),但論真金白銀已經超過山東省,2019年浙江省地方財政收入高達 7048億元 ,僅次于廣東省和江蘇省(廣東12651億、江蘇8802億元),排名全國省份第三。高于第四名的山東省500多億元(山東省6526億元)。

要是看金融本外幣存款余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綜合存款),2019年浙江省 131298億元 ,省份中也是排名第三。僅次于廣東和江蘇省,高于山東省近3萬億元(山東省104738億元),僅少于江蘇近2.5萬億(江蘇省157139億元)。

這里浙江省是不到6千萬人口的規模,而其他三省最少的江蘇也有8千萬人口。所以按照人均強度的話,浙江省確實很突出!

二、看下人均收入水平

下面是2019年各省居民收入榜之一,除了北上直轄市,浙江省持續幾十年的全國省份第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省內收入水平最低的麗水和衢州都高于全國平均,這是全國各省的唯一。

2020年浙江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省份內唯一!

三、企業情況

浙江省改革開放前的底子很薄,但幾十年來蓬勃發展,經濟規模不斷上升,尤其是中小民企迅速成長。至今,浙江省的企業規模已經是全國前列,尤其是企業的活躍程度不亞于傳統經濟大省江蘇。

下表上市公司數量數據來自各省2019年統計公報:

另外2020年長三角百強企業近日剛剛出爐,我們可以看下浙江省企業表現如何吧。

浙江省上榜企業最多,達到35家,上海市次之,達到30家,江蘇省為26家。而且營收方面江蘇4.51萬億、浙江4.86萬億。下表是前二十強企業:

所以可見浙江企業活力是并不遜色于江蘇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浙江是我國經濟發達省份之一,人均GDP超過10萬元,在全國省份當中僅次于江蘇;而人均收入則位居全國省份之首。

浙江也是我國經濟強省,2019年浙江GDP已經達到62352億元,穩居全國第四,進一步縮小了與山東的差距,不排除未來趕超山東的可能。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每年的中國民營經濟企業500強榜單,浙江上榜數量都是最多的。浙商也是全國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浙江人善于經商,所以從整體來看,浙江在全國省份的人均收入最高。

數字經濟、文化及相關產業、 健康 產業、 旅游 業、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是浙江主要支柱產業。近年來浙江的互聯網產業迅速發展,在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帶動下,浙江電子商務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而且在一眾互聯網企業的帶動下也誕生了眾多的獨角獸企業,這些企業往后的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浙江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好的。

浙江省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滯后的原因 當前,浙江省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 企業自主增長能力日益增強,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良好, 加工制造能力較強,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產業轉移 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的趨勢下, 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但與廣東、 江蘇及上海等省市相比,浙江省加工貿易的發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認清浙江加 工貿易發展滯后的原因及問題,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才能使浙江對外貿易健康穩定發展。 (一)浙江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1 加工貿易發展規模偏小和比重較低。近年來, 浙江省的外貿出口規模持續擴大,2005年, 全省出口已達768.0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了 32.0%,遠遠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從貿易方式看, 支持浙江省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的主要是一般貿易出口。 加工貿易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發展速度,與全國和 沿海省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2004年,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額躍上百億美元, 但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19.3%;從全國來看, 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 額的比重為53.3%。浙江省與全國相比,相差34個百分點; 與沿海省市相比, 2004年浙江省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僅占廣東省的7.7%, 江蘇省的 19.7%,上海市的26.2%,還遠遠落后于山東、 福建和天津等三省市。從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外貿出口額的比重來看, 沿海8省市平均為54.3%,而浙江 省僅占19.3%,與廣東省相比相差了近67個百分點。可見, 浙江省的加工貿易發展不僅規模明顯偏小, 而且加工貿易占外貿出口的比重也明顯偏低。 2 利用外資較其它省份落后, 制約了加工貿易經營主體的發展。 我國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外商投資企業, 而浙江省由于利用外資規模落后于廣 東、江蘇、上海等省市,從而制約了加工貿易經營主體的發展。 而內資企業由于對加工貿易缺乏認識和了解, 涉及的審批管理部門較多,經營風險較大,開展加工貿 易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浙江省加工貿易的發展。 3 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層次較低, 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質量檔次不高。 當今國際加工貿易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國外跨國公司, 我國企業主要是作為跨國 公司國際產業鏈中的一分子,為其開展加工或組裝業務。 加工貿易涉及的行業主要是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 專用設備等高技術產品和中高檔日用消費品。近年 來,浙江省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但傳統產業還大量存在,產品檔次不高。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產品所占份額最大的是機電產品與紡織品,屬 于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僅有的部分高科技、 深加工產品也存在加工過程短、增值率低的問題, 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設備和中間投入品都要從國外進 口。從總的情況來看,加工貿易產業層次不高,產品檔次較低。 在機電產品中,粗加工、技術含量低、 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占相當大的比重,高附加值、高技 術含量、高創匯的加工貿易項目相對較少, 一些高科技產品多以簡單加工組裝為主, 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加工裝配環節。 4 出口市場相對集中,抗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浙江省前十位國家和地區的加工貿易額占了加工貿易總額的72. 2%。2005年,浙江省加 工貿易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美國、臺灣、 韓國、德國、香港。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加工貿易額占了浙江省加工貿易總額的62.8% 。近年來, 浙江省加工貿易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 但是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非洲和拉美市場開發潛力大, 出口市場較集中,抗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5 加工貿易企業結構不盡合理。 浙江省加工貿易企業以外商獨資企業與中外合資企業為主, 2005年,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加工貿易額占了浙江省加 工貿易總額的73.98%, 而浙江省較為發達的民營企業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僅為16.07%。 據統計,2005年,浙江省加工貿易增值率已達到 100.31%,其中,民營企業平均增值率為151.04%, 三資企業平均增值率為97.36%,而國有企業增值率只有56. 74%。可見,民營企業從事 加工貿易比重偏低,不利于浙江省加工貿易的更快發展。 6 現有加工貿易企業大多從事簡單加工裝配, 參與全球化競爭的能力不強。 現有加工貿易企業核心技術研究開發能力不足,產品檔次仍然偏低, 高附 加值、高新技術、高創匯的加工貿易項目相對較少, 加工貿易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 很難打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體系。目前所開展的加工貿易中, 主要是為 一些中小采購商做一些零散的加工定單,加工層次低、規模小, 所用原料大都可用國內同類產品替代。所以,除非客戶要求, 企業大都傾向于采用一般貿易。 (二)浙江省加工貿易發展滯后的原因 1 政府政策引導力度不夠, 企業缺乏開展加工貿易的主動性。廣東、 蘇南等沿海地區對加工貿易極為重視。 廣東省政府為加工貿易企業與海關的聯網 劃撥專項資金, 并鼓勵低技術含量的加工貿易進一步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 廣東本身則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制造。廣東、 江蘇兩省政府注重拓寬高新技術企業的融 資渠道,簡化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的通關手續, 并落實進口關鍵設備零部件和軟件技術的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待遇, 落實高新技術產品的除扣退稅待遇,促進了廣 東、江蘇加工貿易的升級換代。相比之下, 浙江省政府部門對加工貿易的重視度不夠, 所采取的鼓勵措施有失偏頗, 如以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額作為獎勵其發展的指 標,致使每年獲得獎勵的企業僅僅是少數幾家, 而國有企業和大量的民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