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泰國海外四子結婚了嗎(尋根 尋根 尋根)

时间:2024-06-01 11:19:58 编辑: 来源:

大,足小。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筑、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

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于中國。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于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

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美洲古印地安人接受中國龍文化要比東南亞更要早得多。考古學家發現,早在7000年以前到哥倫布時期,中國龍藝術就傳入美洲,和當地土著人文化結合,成為奧爾梅克、瑪雅、阿斯特克、印加等部落龍文化的基干。興起于公元前1000年(相當中國歷史的商末周初)的奧爾梅克文化被認為是印地安文化的搖籃。奧爾梅克文化中有兩種原始龍:鼉龍和螭龍,也就是中國人俗稱的大龍和小龍。與商周時期中國龍的本源相似。在一些古印地安人文化遺址中看到的龍的形象,幾乎是中國揚子鱷的寫生。印地安人神話傳說中,火龍和水龍分別代表南北二神。而中國古代神話中,北方水神是水龍公工,南方火神是火龍祝融。考古學家把古印地安人的龍身體各部分分解分別于中國龍體各部位比較后驚奇地發現,瑪雅文化的龍與黃河文化和松遼文化的龍極為相似,印加文化的龍幾乎是華南文化和巴蜀文化龍的翻版。在美洲的金字塔和其他祭壇廟宇上飾有的龍的形象,說明古印地安人和中國人一樣地崇拜龍文化。其實龍文化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中國龍文化在美洲的傳播,佐證了中華人種早在遠古時期就東渡美洲并帶去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的歷史事實。

龍文化的影響

龍與繪畫

龍屬于商代藝術家在多種動物藝術形象(原龍紋)的基礎上再創造的產物,因而龍的實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象。中國的純繪畫藝術大約在東漢時期才從應用美術中獨立出來,我們迄今所知最早的畫龍專家是三國時期東吳的曹不興。

曹不興之后,又有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善于畫龍。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絕妙”。南北朝時代的張僧繇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畫龍專家。唐代的畫龍名家有李思訓、馮紹正、吳道子、孫位等宋代畫龍高手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羽、僧傳古、陳容三人。董羽對畫龍藝術最突出的貢獻,是他總結了前人及自己的創作經驗,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畫龍理論——《畫龍輯議》。

明、清兩代是中國畫全面發展的時期。從傳世的有龍形象的作品看,其表現手法與繪畫技巧都更顯成熟。

龍與文學

龍在古人的宗教、政治觀念中具有一定的位置,龍紋又是現實生活中極為流行的紋像之一,龍自然要成為文學家筆下的素材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產生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詩經》中所提到的龍多指器物上的龍紋,尤其以龍旗為最多,如“龍旗十乘”(《商頌?玄鳥》)、“龍旗陽陽”(《周頌?載見》)、“龍旗承祀”(《魯頌?閟宮》)等等。

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地又興起了一種新的詩體——楚辭。。《九歌》中有很多涉及到龍的詩句,這些龍均屬為神人駕車的神畜。如《云中君》“龍駕兮帝服”,《湘君》“駕飛龍兮北征”、“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大司命》“乘龍兮轔轔”,《河伯》“駕兩龍兮驂螭”等等。

隨著詩歌的發展,以龍入詩的現象逐漸增多。隋唐以后,與龍相關的典故廣見于詩中。

龍與民俗

中國的民俗節日中,有不少與龍相關者。這些節日的活動豐富多彩,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散發著清新的鄉土氣息。

龍王會每年夏歷五月,很多地方都要舉辦龍王會,這一習俗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龍抬頭節

農歷二月初二為漢族的“龍抬頭節”。此時正值驚蟄、春分時節,大地逐漸轉暖,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正是在這一天抬頭活動的,以后雨水也就多了起來。尋根求源,“龍抬頭節”可能是從上古的“龍見而雩”演化而來的。

端午節

端午節的歷史極其悠久,節日風俗也極為豐富,其中一些活動與龍有關,聞一多先生曾將端午節稱為“龍的節日”。賽龍舟是端陽節最重要的活動。

中國的少數民族中,也有許多與龍有關的節日,不同民族節日的時間、內容與活動亦不盡相同。

祭龍節

哈尼族,壯族、瑤族傳統節日,哈尼族從農歷二月二日起,聚居在紅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陸續開始過節。節日這天,選出兩位英俊的小伙子扮成姑娘,在龍頭帶領下,由眾人簇擁,周游寨子。壯族在農歷二月間過此節。祭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所需的雞、豬等祭物。祭日,外寨人騎馬或載斗笠者均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可使人畜平安。瑤族節里農歷三月三日。祭龍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盤古、祭玉皇、祭神農等。祭時,要殺豬獻供,豬由全寨出錢購買,祭畢由全寨人分食。婦女不參加祭祀儀式。

龍頭節

云南河口大青山地區瑤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歷正月初五。是日,當地群眾備供品祭祀龍王。

總結

龍——這是中國人的獨特文化創造、觀念創造、符號創造。

龍是人類想象出來的吉祥物。中國是龍的國度。除了歐洲那個代表邪惡的龍外,世界各地的龍文化都源于中華文化,或者說龍是中國的特產,是中華文明的象征。龍崇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特征。幾千年來華人崇拜龍,信仰龍,祈望龍給人類帶來祥

和,帶來發達。

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時代里,龍的神秘性和權威被絕對化,并滲透到國家意識形態中。但在中國民間,龍始終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義,即龍代表了喜慶、祥和與富足。直到今天,龍的形象還廣泛運用于建筑、藝術、文學、宗教、繪畫、雕塑、服飾、剪紙、瓷器等各種領域,寄托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中國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龍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龍的形象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