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法國海外駐軍一覽表(中國目前是否已經成為了超級大國?)

时间:2024-06-13 08:54:57 编辑: 来源:

認自己是中國人。

圓明園事件、南京大屠殺

排名第五 五胡亂華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進程的轉折點。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于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后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后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云。還有寶劍的制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因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通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于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么事,那么為什么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并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于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采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余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后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兇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刮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制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筑和工藝品,尤其家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里面的建筑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里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后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后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后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拼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臥薪嘗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國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后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于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于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準。

再講句題外話,我總覺得向中國周邊的那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在中國衰弱之時,會變本加厲的侮辱侵略中國,而這些國家古代長期仰視中國,深入研究學習中國。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響,中國對付起這些國家來相當棘手。比如,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等等。還有個臺灣地區。

排名第二 甲申國難

1644年,中華文明從此絕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韃靼文明,而當今再國人和外人眼里,中華文明就是韃靼文明。這固然拜張藝謀的電影,眾多的清宮戲,和唐裝所賜。但我們與真正的中華文明斷絕關系,卻是從這里開始。誠然中華文明發展到明朝末期,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嚴重,明朝的滅亡就是例證。雖然有天意,比如連續十五年的干旱。導致中原旱災蝗災遍地,顆粒無收。從而導致李自成剿而不滅。但人禍也很致命。朱明歷來的寡恩刻薄,崇禎的剛愎自用,南明的內斗。集權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變革的邊緣,內部的改良改革,雖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經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樣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歷史選擇了最不好的結局。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相當于黃巢,其結果肯定,必敗無疑。但中國最多再分裂割據一次,還沒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只是又一個南北朝,又一個宋金對峙。好歹也保住了中華文明。可滿清入關完全憑的是運氣。入關后,他們一方面極端自大,一方面又極端自卑。而自大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從而經過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華文明就斷送在他們之手了。直到現在,產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國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國到韓國,這種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難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幸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級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毀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后,擺下了伏筆。

也是后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后來的明朝,并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一般認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

從條約的簽訂上看,是經過雙方的交涉談判、共同宣布的平等協定,但實際上兩國的談判總是經過了一場戰爭——早已腐朽沒落的清帝國在

對外經濟與國防上不是近代帝國主義國家的對手,一場戰爭下來中國政府很少能從戰爭中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讓其他國家取得戰爭的主動,迫使中國政府以談判

為手段以避免更大的損失;中國政府的代理人往往在談判時只有“接受”與“不接受”這樣的選擇,這些代理人作為一個專制帝王派來的代表,只能為了皇族的利益

去簽訂這些條約。

目前,中國的史學界大多將自1949年以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40年—1860年)

這一階段既是中國由君主專制社會走向半殖民社會的開端,也是列強在中國建立殖民體系的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南京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建立與初步形成。《南京條約》又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構成了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資本主義國家:美、英、法三國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權利:

1.

取得自由對外貿易的通商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

2. 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

3. 取得取得在華傳教、租地建房的權利。

4.

取得領事裁判權。

5.

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占有權。

這些不平等權利構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無論是今后的租界、內河巡航、高額賠款都不過是上述權利的延續、發展與補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后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持續4年的戰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條約:

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這次戰爭帶來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歐美各國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條約特權:

1.

胃口大開的領土要求。

2. 擴大對外貿易窗口的要求。

3. 內河航運權。

4. 鴉片貿易合法權。

5. 內地自由行動權。

6.

勞工出國權。

這一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大多圍繞著貿易而進行,對于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而言,工業革命后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國市場銷售商品取得利潤不能完全滿足資本家的欲望,因而就要開辟新的海外市場。所以各國采用的都是自由貿易的經濟方針,政府制定的對外政策無不以擴大貿易對象,實現商品輸出為主要目的。打開中國的大門,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都是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面對頑固不愿開放的清朝政府,各國就采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國政府談判,再取得交易特權與商品市場。

第二階段(1860年—1919年)

漫畫中,世界強權正在分割中國這塊大餅在《北京條約》簽訂之后,清帝國進行了一場洋務運動的變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時期內,清政府“內外祥和”,稱之為“同治中興”。但是,好景不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876年因馬嘉理案簽訂煙臺條約。1883年,法國為侵略越南而挑起戰爭。在這場被稱為中法戰爭的戰爭中,清軍于馬尾海戰大敗后在陸地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清政府卻主張趁勝求和。1885年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