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廣西進出口貿易數據分析(GDP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關系?)

时间:2024-06-07 16:40:06 编辑: 来源: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相關系數都大于0.9,故而這四個指標不必均作為聚類變量,選擇其中一個即可,本文選擇X2(地區生產總值)。接著,運用不同的聚類方法進行聚類分析。

(三)結果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對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聚類分析,在對選定的11個聚類變量的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依據結果聚類個數的不同,而相繼運用系統聚類和K—均值聚類法進行聚類分析,并得出結果。參考以往文獻資料對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狀況的分類,以及廣西各地區實際的經濟、社會和人口狀況,本文認為對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分類,聚類個數分為四類比較適宜。對于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分類應為:南寧、北海、欽州為第一類;柳州、桂林、梧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為第二類;防城港為第三類;崇左為第四類。

由聚類分析結果可知,南寧、北海、欽州為第一類,這三個地級市經濟相對發達。南寧是廣西的首府,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經濟發展程度高,產業結構相對完整,良好的區位優勢、眾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使得南寧在多方面的發展都領跑于廣西區的其他地級市。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處于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便捷、高效的交通設施,眾多經濟圈的發展福利,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繁榮的旅游業,都推動著北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欽州,南海之濱,北部灣經濟區南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依托于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

柳州、桂林、梧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為第二類,這9個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三大產業結構相對完善,各自依托于自身的經濟發展優勢,經濟發展增速較快。

防城港和崇左分別是第三和第四類。防城港是中國的深水良港,是中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對外貿易額較高,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北部灣區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崇左位于廣西西南部,地理位置相對較差,工業基礎薄弱,交通設施落后,雖然資源豐富,但限于人力資源的短板,是廣西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級市。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SPSS19.0對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聚類分析,將廣西14個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分為四類,分別是南寧、北海、欽州為第一類;柳州、桂林、梧州、貴港、玉林、百色、賀州、河池、來賓為第二類;防城港為第三類;崇左為第四類。從聚類分析的結果來看,就如何促進廣西區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各地級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增強較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力度

廣西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各自依托的經濟發展要素也不盡相同,例如人力資本、環境資源、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就相差較大。因此,各地區根據自身的條件優勢,因地制宜地制定經濟發展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經濟發展策略的同時,加強各地級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互通,人力、資金的自由流通,各自取長補短,將為促進各地區的快速、協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以南寧、桂林和柳州為主的老牌較發達地區,擁有較發達的工業基礎、第三產業和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在立足自身優勢發展,加強與各地級市之間的經濟合作中,要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率先做出垂范,積極探索出可供借鑒的合作模式,增強對周邊地級市的經濟輻射力度,以少帶多,以強扶弱,真正促進廣西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疊加的'政策優勢,積極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的融合在不斷加深,積極推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成為了我國及各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廣西借助于自身的區位優勢,被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發展開放型經濟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機遇。廣西的外向型經濟近些年來雖有發展,但整體情況仍不容樂觀,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制約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后勁以及支撐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高級要素也存在不足[2]。借助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和疊加密集的國家開發政策,依托沿海、沿江、沿邊的區位優勢,借鑒東部沿海典型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例如上海模式和東莞模式,積極推動廣西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才能快速、協調地完成廣西經濟的轉型升級。

(三)強化科技創新,加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長期的協調關系,依托于科技創新能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般來說,產業結構指的是一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另一個是產業結構高級化,如果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越大,那么可以說它的高級化程度越大[3]。未來一段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科技創新,加速廣西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方面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協調機制和信息公開機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機制,以統籌科技創新全方位管理;二是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保證各項用于科技創新的資金行使到位;三是優化科技創新體系,不僅要保證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更要全面擴大科技創新的主體,落實科技創新成果的投入使用。

(四)完善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地區特色經濟

參考文獻:

[1]孟倩.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山東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2016(1):138-139

[2]李繼宏.“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廣西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及實現路徑[J].廣西社會科學,2016(4):14-19

[3]徐曉慧.廣西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1):19-21

;

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國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的變化情況。

我國出口額與GDP的數據分析

(一)數據分析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恒等式GDP=C+I+(X-M),即:GDP=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用增量形式表示即:△GDP=△C+△I+(△X-△M),即:GDP的增量=總消費的增量+總投資的增量+貨物與服務凈出口的增量。

由此推出的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量化公式為: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度=凈出口增加額/GDP增加額×100%,凈出口對GDP增長拉動的百分點=GDP增長的百分點×外貿(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度。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的GDP呈現出高速持續的增長,而在名義GDP增長速度較快的年份中,凈出口對GDP增長拉動的百分比卻有很大的不同。1994年名義GDP增速為35%,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為9.6%,對GDP增長的拉動為3.4%。而1993年的名義GDP增速為30%.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為-11.7%,對GDP增長的拉動為-3.5%。1990年名義GDP增速僅為9.7%,但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度卻高達40%,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為3.9%。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凈出口與我國的經濟增長的關系不明顯,沒有呈現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正向促進作用,即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越大,GDP的增長幅度越大。(本文參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筆者對凈出口額(X-M)與GDP總額進行相關分析,并以GDP為因變量,凈出口額(X-M)為自變量作回歸分析。根據數據為我國1980—2005年年度數據。

結果如下:

相關系數r=0.858

回歸結果GDP=21529.5+27.202(X-M)

T值4.1028.023

Sig0.00 0.00 R2=0.737 DW=0.821

按照回歸方程進行解釋即:凈出口每增加1億元GDP平均增加27.202億元。簡單回歸方程中常數項和自變量的回歸系數的t檢驗的sig值都小于0.05,說明回歸系數是顯著的,即凈出口額與GDP值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但是我們仔細分析1980-2005年的凈出口額可以看出,1980-1989年的10年中有8個年份的凈出口額為負值,而1990-2005年的15年中僅有1個年份為負值,其它年份均為正值。這樣我們將樣本數據分成兩個階段即1980-1989年和1990-2005年分別進行相關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1980-1989年

相關系數:r =-0.618

回歸結果 :GDP=6831.029-14.606(X-M)

t值 (4.48) (-2.23)

1990-2005年

相關系數:r=0.741

回歸結果:GDP=36569.84+21.19(X-M)

T值 3.443.973

Sig0.043 0.002R2=0.55DW=0.619

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按不同時間段的我國GDP與凈出口數據進行回歸,方程擬合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結果(回歸系數一正一負),1980-1989年隨著凈出口額的增加GDP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同時該回歸方程中回歸系數在0.1水平上顯著而在0.05水平上不顯著,回歸結果的擬合優度比較差。1990-2005年隨著凈出口額的增加GDP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回歸方程通過t檢驗,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也有所提高。說明1990年到至今我國的凈出口額對GDP的增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但是分段回歸方程巨大的差異說明我國凈出口額的變動具有不穩定性,以致造成出現回歸系數一正一負的差異。由于凈出口額忽略了大部分的貿易額,因此不能較好地反映出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原因分析

用凈出口指標,分析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發現該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大,這主要是因為:

凈出口分析法將進口完全視作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負作用,將進口與出口對立起來,認為進口純粹是對國內需求的抵消,沒有反映進口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沒有考慮進口的目的和結構。

凈出口分析法只能從需求的角度考察即期靜態的經濟增長構成,無法說明供給方面的情況和中長期動態經濟發展的比例關系。按照該法,只有當貿易順差逐年遞增時,才能保證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否則,對外貿易就會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

從統計學角度看,凈出口與GDP的相關關系也比較微弱,由上面的回歸方程看出,分時間段的回歸結果的擬合優度比較低,僅僅在0.5左右,因此用它來反映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很不可靠。

我國進出口額與經濟增長的數據分析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國內外研究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關系問題時常用的概念。對外貿易依存度可以分解為進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這些概念和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貿與本國GDP的關系以及一國的經濟通過對外貿易與整個世界經濟發生聯系的程度,但不能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工業化水平和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等。在這里先利用進出口依存度分析進出口總量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

進出口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總額

從1980年至今我國進出口依存度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980年僅為12.6%。2004年高達70%。1994年(這是由于人民幣匯率改革沖擊造成的)、1995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