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廣州萬花貿易公司是做什么的(圓明園的簡短資料!急求!在線等!高分!)

时间:2024-06-02 10:01:07 编辑: 来源:

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于8.5個紫禁城!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曾經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游人憑吊。

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燁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并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后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號“圓明”。

園林建筑特色:

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區則分布著40個景區,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海寧的安瀾園.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蘇州的獅子林........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也照搬過來。還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萊瑤臺,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洋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藝術特色: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

此外,圓明園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過最多的地方。

[編輯本段]【歷史發展】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后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占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于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臺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臺;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臺)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