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廣州貿易港口有哪些(廣州港口有哪些貨運碼頭)

时间:2024-06-03 03:25:50 编辑: 来源:

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對 外貿易政策產業調整等因素影響,令全國港口外貿集裝箱遭遇寒潮,廣州港外貿集裝箱運輸卻一枝 獨秀。2008 年廣州港最大的亮點是從支線港向干線集裝箱港轉變,現代高效港口筑巢引鳳,加速國 際物流產業轉移。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 萬標準箱,闖入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行列,名列世界第七 位。2008 年5 月5 日,廣州港集團榮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狀,是廣州地區唯一榮獲該殊榮的企業。 1.廣州港口進入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 2008 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47 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100 萬箱,同比增長18.8%, 成為內地繼上海、深圳港之后第三個突破千萬箱的集裝箱大港,并進入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行列。 2008 年一季度,廣州港集裝箱的外貿增長達54%。 廣州港自1978 年開始集裝箱運輸,是當時全國首批從事集裝箱運輸業務的三大港口之一。當時 的集裝箱運輸主要依托雜貨班輪,全國1978 年集裝箱吞吐量僅1.8 萬標準箱,而廣州港占0.3 萬標 準箱。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由起步到100 萬標準用了21 年時間,由100 萬標準箱到200 萬標準箱用 了3 年時間,由200 萬標箱到400 萬標箱用了3 年時間,由400 萬標箱到1000 萬標箱也僅用了3 年 時間,每3 年實現跨越式增長,發展速度令人矚目。特別是南沙港區開港僅3 年多的時間,集裝箱 年吞吐量已突破600 萬標準箱,其發展速度僅次于上海洋山港區,洋山港區開港三年,年吞吐量已 達到822 萬標準箱。

(二)深圳港

1.深圳港吞吐量創造該港最好記錄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外貿轉口為主的深圳港經受了嚴峻考驗。2008 年,深圳港貨物吞吐 量21115.42 萬噸,同比增長6.0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6199.86 萬噸,同比增長6.06%;集裝箱 吞吐量2141.62 萬標箱,增長1.50%,增幅比上年下降12.76個百分點。 各港區發展不平衡,三大港區只有招商局蛇口港區的箱量有少量增長,原因是該港區積極拓展 亞洲市場及美歐航線分布相對平均,而鹽田國際和赤灣港航股份下降的原因是美歐航線份額較大,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也大。 據統計, 招商局蛇口港區、 赤灣港航股份、 鹽田國際碼頭分別完成569.15 萬、 591.26 萬、968.35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3.15%、-1.51%、-3.32%;大鏟灣現代港口于12 月投入運 營,完成8.59 萬標準箱。 內貿集裝箱業務穩定增長,全年完成內貿集裝箱吞吐量96.9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8%,其中 招商港務完成92 萬標準箱,鹽田國際完成4.9 萬標準箱。進口重箱和國際中轉箱量增幅較大。全港 完成重箱1382.51 萬標準箱,其中進口重箱346.12 萬標準箱,增長12.99%,出口重箱1036.38 萬標 準箱;完成空箱759.12 萬標準箱,空箱比重為35.45%。國際中轉箱量約為391.25 萬標準箱,占港 口集裝箱總吞吐量的18.27%,比2007年提高了5.22 個百分點。

2. 《深圳港總體規劃》通過市政府審議 2008 年10 月9 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深圳港總體規劃》 。新規劃的深圳 港岸線長66.9 公里,是目前港口岸線的兩倍。新規劃對港口功能及布局進行重新定位,將形成“兩 翼”“六區”“三主”的總體格局。 、 、 “兩翼”指東、西部港口群; “六區”指東部的鹽田、龍崗港區, 西部的南山、大鏟灣、大小鏟島和寶安港區; “三主”是指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體現深圳港核心競 爭力的鹽田、南山和大鏟灣三大主體港區。 3.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準 2008 年10 月18 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保稅港區規劃面積為3.71 平方公里,該保稅港區的設立將對深圳港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對加快于香港共同構 筑現代化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推動深港兩地產業合作,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戰略意義。 4.深圳港口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2008 年12 月,大鏟灣集裝箱碼頭(一期)3 號泊位竣工投入試運行。深圳海關與深圳大鏟灣 碼頭(一期)簽署了《共同促進大鏟灣港區發展合作備忘錄》 ,深圳海關將在大鏟灣港區開放口岸清 關、陸路轉關等監管業務,這標志著大鏟灣碼頭正式面向世界全面開展業務。大鏟灣海關籌備組進 入碼頭辦公, 并已經開展空箱、 重箱、 出口、 進口中轉等所有集裝箱業務。 大鏟灣港區在未來的35 年 內將建設成為深圳西部重要的港區,成為深圳又一個世界級的集裝箱碼頭集散地。

(三)汕頭港

2008 年,汕頭市本地生產總值達992 億元,增長9%;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68.4 億美元,增長 17.5%。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760 萬噸,其中外貿吞吐量332 萬噸,集裝箱吞吐量72 萬噸。汕頭的 優勢在港口,高標準建設汕頭港,打造現代化東南沿海億噸大港的根本目標之一。 汕頭港是中國25 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重點建設的5 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歷來是粵 東、閩西南和贛東南的海上門戶。按照汕頭港建設規劃,汕頭港岸線長達330 公里,港口及港口預 留岸線長58.8 公里,共建設9 個港區。其中包括:老港區、珠池港區、廣澳國港區、堤內港區、海 門港區、田心港區、南澳港區、榕江港區等。全港計劃10 年左右的發展吞吐能力達到3.5 億噸,集 裝箱1800 萬標準箱。 圍繞汕頭市“以港興市”構建現代化億噸大港發展戰略,廣澳兩個5 萬噸級碼頭泊位和5 萬噸 級航道工程建設,已在2008 年底完成;正在動工建設廣澳港區5 萬噸級石化碼頭和兩個10 萬噸級 集裝箱泊位,力爭在2009 年底建成投產;三是抓緊完成30 萬噸級原油碼頭以及西防波堤工程的前 期工作,爭取其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在加快建設上述工程中,同時帶動其它港口項目建設, 包括完成30 萬噸級原油碼頭的前期工作;推進華能海門電廠15 萬噸級煤碼頭建設;豐盛海門電廠7 萬噸級煤碼頭和馬山港區煤碼頭二期工程建設等。 汕頭港將在2011 年之前建成廣澳港區1 個5 萬噸級石化碼頭、2 個5 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海門 電廠15 萬噸級煤碼頭等重要項目,貨物吞吐能力達到5000 萬噸,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140 萬標 箱以上;2016 年之前建成廣澳港區30 萬噸級原油碼頭、10 萬噸級LNG 碼頭、粵東煤炭中轉基地等 重大項目,年吞吐能力達到1 億噸左右、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140 萬標箱以上。廣澳港區遠期規 劃通過能力可達到2.5 億噸貨物和1600萬標箱。港口設施的不斷完善將強化汕頭港區域性航運中心 的地位,帶動石化、能源、臨港工業等的迅速發展。

(四)珠海港

2008 年,珠海市本地生產總值達992 億元,增長9%;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68.4 億美元,增長 17.5%,出口、進口增幅均位居珠三角第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1.4 億美元,同比增長11.0%。港口 完成貨物吞吐量4008.4 萬噸,其中外貿吞吐量1290.5 萬噸,集裝箱吞吐量65.4 萬噸。2008 年11 月,珠海高欄港5 萬噸級集裝箱碼頭試運行,打開了珠海集裝箱運輸通向世界之門。 珠海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港口城市,港口是至關重要的優勢資源,現有高欄、九洲、斗門等8 個港區,建成泊位96 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0 個,遠期靠泊能力可達到30 萬噸級。近幾年來, 受香港、深圳、廣州乃至湛江等珠三角港口群的“夾擊” ,珠海港口發展一直相對滯后,定位不明。 對此,珠海市在2008 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以港立市” ,是珠海經濟特區建立28 年以來首次把 發展港口經濟提到了“立市”的高度。珠海市政府明確提出了要加快港口建設與港區發展的目標: 經過3 至5 年的發展,港口吞吐量達到1 億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00 萬~500 萬標準箱,高 欄港經濟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 億~1500 億元;經過8 至10 年的努力,建成全國沿海主樞紐港。 港口將走差異化經營道路,大力發展干散貨碼頭,力爭3 至5 年內發展成為華南主要的干散貨集散 中心。

(五)惠州港

2008 年底開工建設的惠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是該港首個大型專業集裝箱碼頭,預計2010 年 建成投入使用。惠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項目位于惠州港荃灣港區,建設規模為兩個5 萬噸級和1 個 3000 噸級集裝箱泊位(水工結構按10 萬噸級設計) ,岸線總長度800 米,占地面積約60 萬平方米, 設計年吞吐能力為120 萬標準箱,項目總投資約20 億元。建成后,不僅能徹底改變惠州港沒有專業 化、現代化集裝箱泊位的現狀,而且將成為珠江三角洲東部集裝箱港群的重要延伸和有力補充,使 得惠州港具備較強的集裝箱運輸能力,對增強惠州港競爭力,提升惠州港戰略地位,以及推動惠州 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惠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還計劃引進國 際能源巨頭、航運巨頭、碼頭運營巨頭共同投資建設惠州港,用5 至10 年時間,把惠州港打造成年 吞吐量超億噸、產值超百億元的集貨運、物流、能源于一體的“大航母” 。 圍繞這億噸大港的目標,惠州港近期正在啟動一系列建設工程,除了集裝箱碼頭外,中海油廣 東惠州港南海石化煉油碼頭工程項目啟動,其中主要碼頭包括1 個30 萬噸級原油接卸泊位,以及建 設4 個5000 噸級成品油泊位。該項目總投資達10.63 億元,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滿足珠江三角洲地 區石化企業生產需要, 適應原油運輸船舶大型化要求。 同時, 惠州港煤碼頭工程也計劃2009 年開工, 該項目確定選址惠州港荃灣港區純洲島西側,建設規模為3 個7 萬噸級的煤碼頭泊位,岸線長度900 米。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設兩個7 萬噸級泊位,總投資概算28 億元,設計年卸煤量為 1450 萬噸。該項目是面向全社會公用的大型專業煤炭碼頭,立足惠州打造輻射粵東及湘贛等省的煤 炭集散、存儲、配送基地,為惠州及周邊地區的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供應。

(六)虎門港

2008 年,東莞虎門港開始投產,東莞到香港的駁船已開始運行,碼頭還將開拓近洋航線,將來 會開通美國、印度、地中海、非洲、東南亞的航線。2007 年東莞集裝箱生成量達730 萬標準箱,貨 物進出口一直以來都是經過深圳、香港等周邊港口,如果轉經虎門港進出口,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碼頭正通過駁船服務讓企業體驗碼頭的通關環境。一個集裝箱,是通過香港的港口還是虎門港完成 進出口,中間的物流成本差價大約是1500 元。而企業如果是在沙田或虎門,節省的成本將達到2000 元。 東莞是對臺貿易的主要發生地, 臺資企業總數約占全省1/3, 約占祖國大陸的1/10。 截止到08 年, 每年對臺貿易集裝箱約100 萬標箱。東莞已被列為海峽兩岸直航碼頭之一,將來這些箱量極有可能 會從東莞直接上船。 在珠三角新一輪的發展中,東莞新增定位珠三角新興物流城市,虎門港將以綜合功能、一體化、 現代化、體制創新和差異化等五大特色與周邊港口形成差異化發展,創建現代綜合物流示范基地。 虎門港將做到集裝箱、散雜貨、石油化工、汽車滾裝、煤炭等港口齊全,發展全球采購、轉口貿易、 國際配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金融保險、口岸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成為東莞現代物流業的重要 載體。全面引進供應鏈管理理念,依托東莞發達的經濟,做好東莞制造業服務配套,加強同各鎮街、 企業的合作互補,實現產業鏈的融合和一體化發展,使虎門港成為東莞產業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節點 和配置樞紐。同時,將用發達信息的技術和RFID 等先進科技,構建高效的物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