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引發國際貿易變化是哪一歷史事件(急!有關經濟危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材料)

时间:2024-06-03 02:33:35 编辑: 来源:

的,寧愿大量銷毀產品,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3)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羅斯福新政

時間:1933年

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個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

影響:

①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

(1)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

(4)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

②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法西斯的發展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會,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德國法西斯政權還掀起迫害猶太人的狂潮。

(6)對外瘋狂擴軍備戰。

16.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圍:全球各地的30多個國家

開始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

★慕尼黑陰謀

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捷方必須在十天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

影響: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

含義:20世紀30年代,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些侵略活動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它們想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它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想頂峰。

影響:綏靖政策的影響極其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戰開始和擴大

(1)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了德國飛機的猛烈轟炸。

(3)1941年6月德軍掉頭向東,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4)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卷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戰的轉折點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國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軍隊的閃擊戰失敗。反法西斯國家由防守轉為進攻

(2)1942年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形式

(3)1942年,英美軍隊在北非了阿拉曼擊潰了德意軍隊。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二戰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

(2)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改變了社會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3)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維護了民主

性質:反法西斯國家的正義戰爭

17.美國經濟的發展 (不用全背過,基本只考選擇題)

①戰后的繁榮(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稱為黃金時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表現:美國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②經濟危機和經濟調整(20世紀70—80年代)

70年代經濟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西歐、日本的高速發展沖擊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經濟危機的表現:

(1)20世紀70年代以后,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2)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3)1975年以后,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經濟發展緩慢,但通貨膨脹)

80年代經濟好轉(但負擔加重)的原因:

(1)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

(2)通貨膨脹

(3)債務負擔較重(受美蘇爭霸的影響)

80年代經濟好轉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經濟形式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

③美國新經濟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

原因:

(1)美國政府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2)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

(3)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表現:

(1)經濟增長加快

(2)通貨膨脹率下降

(3)低失業率

(4)財政赤字逐年遞減,出現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急!有關經濟危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材料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于混亂和癱瘓。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一后,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一、“黑色星期四”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20世紀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瘋狂的股票投機終于引發一場經濟大災難。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蕩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這一天,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蕩。經濟危機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二、羅斯福新政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后,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并呼吁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買粉絲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后,有25萬雇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編輯本段]三、《國家工業復興法》作用

《國家工業復興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為消除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重大破壞,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知道,以消除經濟危機。新政的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羅斯福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各行業企業指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

五、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新政并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因經濟危機的根源還存在.

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臺。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本段]六、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①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及各生產部門;

②時間特別長:從1929-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

③破壞性特別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

[編輯本段]七、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造成工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