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歐盟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及對我國的啟示(關于發達國家對農業的保護和生產補貼,例如歐盟,高手請進)

时间:2024-05-19 01:55:52 编辑: 来源:

菲律賓、塞內加爾、沙持阿拉

伯等國都采用非價格政策,對糧食提供補貼。目前,各國對農業

(主要是糧食)的補貼額均有增無減,相當巨大。如加拿大,僅

1986年就通過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業穩定法補貼、作物保險等

補貼措施,向農民提供相當于其農業產值18.29%的收入補貼。

美國則通過差價補貼、作物保險、災害補貼等手段,使其直接補

貼串達到15.62%。還有日本為3.48%,溴大利亞2.72%。

世界各國對農業(主要是糧食)的補貼名目繁多,總體上可

以概括為如下8個目標特征: (1)把補貼與穩定生產、穩定市

場、穩定糧食制品供給相結合;(2)把補貼與總量、結構供求平

衡相結合;(3)把補貼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4)把補貼

與增強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競爭能力相結合;(5)把補貼與開發自

然條件較差地區的經濟相結合;(6)把補貼與社會保障,即滿足

低收入階層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相結合;(7)把補貼與合理提高

農民收入相結合;(8)把補貼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當然,不同國

家和地區,對農業補貼的范圍、種類、形式,以及補貼金的來

源,均有差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將補貼劃分為不同的類

型。

按補貼功能劃分:一是促進生產型。一般糧食短缺國家都采

取多種補貼手段,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總產量。許多發

展中國家的補貼屬于此類。二是穩定供給型。大凡糧食嚴重過剩

國家,實施補貼所追求的目標在于:穩定糧食總產量.減輕大量

過剩造成的負擔,保持充分而穩定的供給。像歐共體把足夠供給

量確定為1.6億噸。三是調節流通型。以補貼手段調節地區、季

節、豐歉、品種,保證市場供應和滿足居民的需求。日本1986

年農產品市場營銷補貼串為1.44%,新西蘭相對較高,達

2.30%。加拿大、歐共體、美國、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四是加強

外貿型。糧食出口大國美國為了保持和擴大市場占有率,通過補

貼增強糧食競爭力,擴大糧食出口。五是社會扶貧型。通過支持

性補貼,扶持自然劣勢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使落后地區

脫貧致富。如歐共體把處于自然劣勢地區的地方劃分為二類地

區,主要分布在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

并對這些二類地區實施支持性補貼。在80年代末,德國為扶貧

提供的補貼額高達7.4億德國馬克,約有24.4萬個農民家庭企

業獲得補貼。

按補貼對象劃分:一是生產者補貼。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

是發展中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提供補貼,以降低糧食生產者的生

產成本。補貼對象有化肥、農藥、植保劑、農用機械、農用柴油

等。如果把糧食生產者補貼的含義擴大到所有農業投入物,那

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商品基地建設、糧食和其他農產品

市場建設、江河和海岸線保護與治理等,也都可列入生產者支持

性補貼的范圍。二是消費者補貼。相當多的、貧窮的發展中國

家.把糧食補貼與社會保障政策相結合,以較低的供應價格滿足

低收入居民的需求。補貼的辦法各異,如平價供應糧食或主要食

品,實行糧食或主食面包配給制,或者對員貧因居民實行目標補

貼。但消費者補貼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可獲得一份“補貼的蛋糕”,

而是補貼社會員貧窮的消費者。三是經營者補貼。一些糧食出口

國為鼓勵擴大出口向經營者提供糧食出口補貼。像歐共體在糧食

法規中確定,對糧食及其制品面粉、大麥芽等.依據出口數量、

質量和出口地區提供補貼。不過,出口補貼有嚴格界限,如對小

麥的出口量確定在1300—1400萬噸之間,在這個數量之內的小

麥出口可獲得出口補貼;超過的總量則不予補貼。此外,對糧食

倉儲也提供補貼,保證糧食均衡上市。

除了上面這些補貼之外.還有:糧食庫存過渡期補貼,即為

了平抑市場價格,鼓勵糧農儲存糧食的補貼;農田暫時休排補

貼,達主要是一些糧食過剩國采取的直接減少糧食總產量、平衡

供求的干預措施,如比利時、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制定了達一

補貼實施條例;自然災害補貼i農民斑遷補貼,像德國等不少國

家為了革新村容,美化環境,改善衛生條件或發展娛樂場所、建

造幼兒園、道路等公益需要,對農民家庭斑遷提供的補貼,或者

是為了鼓勵和幫助青年農民從事專業農業活動,對他們提供安家

補貼;土地轉讓補貼,以德國為典型,是為了促進農業結構調

整、擴大農業企業經營規模,通過經濟措施鼓勵無經營能力的企

業主、或者興趣已轉剛k農產業的企業主轉讓土地,對長期出租

土地的企業主提供土地轉讓補貼。

財政支農政策的功效是顯面易見的。它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

供了資金保障;優惠稅收政策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成本,增

加了他們的收益;財政補貼則可以穩定農業生產、市場,提高農

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收入,彌補農業比較利益低的

缺陷,實現社會穩定政策等。但是,財政支農政策的實施所帶來

的最大的 員直接的問題便是加重了財政負擔,特別是一些欠發

達國家,因財力有限面無法保證達一政策的落實。達也是多年

來,不少國家提出“縮減財政支農資金”的原因所在。

加入WTO后,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對策

提供幾篇,供你參考

第一篇: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一、 加入WTO對我國主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1.對玉米的影響。入世后,國外質優價廉的玉米將對我國玉米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將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隨著世界主要玉米生產國取消對玉米的出口補貼,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將有所回升,我國玉米的國際競爭力可能進一步提高。

2.對小麥的影響。加入WTO后,我國承諾將降低小麥的進口關稅,增加小麥的進口量。這樣,我國小麥的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削弱。與此同時,世界小麥麥主生產國也承諾削減小麥的出口補貼,這樣我國小麥的競爭劣勢將有所扭轉。但總的說來,由于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對糧食城求的壓力,我國在今后的若干年內仍將是世界小麥主要進口國。

3.對大米的影響。目前,我國大米的競爭力雖然有所下降,但大米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在WTO農業框架下,世界市場大米價格將呈上升趨勢,因而我國大米的競爭力將有所回升。此外,隨著日、韓承諾削減其對大米的支持與保護水平,我國大米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大米出口將進一步擴大。

4.對棉花的影響。加入WTO后,隨著我國減少對棉花貿易的保護,我國棉花的競爭力將被進一步削弱。由于世界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我國棉花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未來幾年我國仍交寺加進口棉花的數量。

5.對水果的影響。加入WTO后,適度引進國際競爭,將有利于我國加快提高果品質量,增強我國水果的國際競爭能力,擴大國際市場占有份額。

6.對水產品的影響。我國水產品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加入WTO后,有利于擴大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市場,改變出口布局,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關稅下調顯然會削弱對蝦的國際競爭力。

7.對肉類的影響。我國是世界上肉類生產大國。在價格上,除禽肉和牛肉外,我國肉類價格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加入WTO后,我國肉類生產和貿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二、 WTO框架下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政策選擇:

1.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

2.積極主動地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加快市場化步伐。

3.充分利用WTO的“綠色”政策,加強對我國農業的適度保護。

4.按國際標準經營農產品進出口業務,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

5.改革現行的農業管理體制。對農業管理部門的管理目標和運作機制要重新定位,通過行政機構的精減和重組,從中央到地方成立一個有權威的綜合性農業管理部門,協調各方面關系。同時政府管理部門要實現向宏觀管理、信息服務的職能轉變,盡快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貿易的信息數據庫,并與國際信息網絡聯接,為農民及時提供準確的國內外農產品生產、供給、需求、價格變動趨勢的市場信息,為從事進出口業務的經營企業提供有關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政策法規及有關的要求,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爭取主動。

第二篇: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和對策中國加入WTO,勢必會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這種影響小至每個消費者、生產者的切身利益,大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既有有利的影響,也有不利的影響,筆者試就此作一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相應對策。

1 《WTO農業協議》的主要內容及我國的承諾

《WTO農業協議》就是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原關貿總協定第8輪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所達成的農業協議。其主要內容有:

1.1 市場準入規則

《WTO農業協議》要求各國必須遵守WTO的市場準入規則,開放本國市場。具體地說,第1,實行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即各成員國的各種非關稅措施都要按照規定的換算方法轉換成“等量關稅”。第2,在非關稅措施關稅化的基礎上實行關稅減讓。減讓要以各國1986-1988年的平均關稅為基數,發達國家在6年內(即1995-2000年)要將平均關稅削減36%;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即1995-2005年)要削減24%。對每一單項稅目,發達國家削減幅度不得少于15%,發展中國家不得少于10%。第3,各國要保證最低市場準入機會。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量不足國內消費量的3%,要在《協議》實施第一年將進口量提高到1986-1988年國內平均消費量的3%,到《協議》實施期結束時擴大到本國消費量的5%。第4,實行關稅配額。即配額準入量內的進口農產品享受低關稅,超過配額準入量的進口農產品要繳納較高的關稅。第5,實行特殊保障措施。如果一國某種農產品進口量猛增或國內價格猛跌,則該國可采取征收進口附加稅等形式加以限制,但須事先通知WTO農業委員會和受此政策影響的國家。依據以上原則,中國在與美國達成《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和《中美關于中國WTO的協議》時還作出如下承諾:到2004年1月1日,農產品簡單平均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22%降低到17.5%,對美國優惠產品的稅率將從目前的31%降至14%。具體承諾是:第1,棉花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準國家專營制。棉花進口初始配額為74.3萬t,配額內關稅稅率為1%,配額外為76%。進口配額將逐步增加到2004年的89.4萬t,配額外關稅稅率降至40%。國有貿易實體和非國有貿易實體各占33%和67%的進口配額。第2,對奶制品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撤銷與WTO規定不符的一切非關稅措施。第3,降低魚類進口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5.3%逐步調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第4,谷物進口實行關稅配額制和準國家專營制。中國承諾在配額內進口征收低關稅(谷物

搜索关键词: